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2018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谈文化 > 政协委员畅谈
政协委员畅谈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演员哈斯塔娜: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发布时间:2018-03-19 14: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03-19

  中国文化报记者薛帅报道:乌兰牧骑,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红色的嫩芽”,现实中,他们是多年来活跃在大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就有一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基层演员,她叫哈斯塔娜。作为首次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36岁的哈斯塔娜深感责任重大,“这是党组织对我的关心和鞭策,也是全国人民对我的信任”。

  亦如乌兰牧骑名字的寓意,这支轻骑兵一直是草原上的文艺长明灯,在精神上引领着草原人民奔向美好生活。据哈斯塔娜介绍,从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也就是她所在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当地组建至今,内蒙古已有75支乌兰牧骑队伍、3000多名队员。60多年来,他们创作了数万个文艺节目,《顶碗舞》《筷子舞》《鄂尔多斯婚礼》等艺术精品广为流传;培养出了拉苏荣、德德玛等一大批艺术家。他们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行程累计110多万公里,演出30多万场,观众达2.12亿人次。

  乌兰牧骑贴近生活的红色基因被代代相传。“我们从坐着牛马车甚至徒步下乡、只要有一名观众也要演出的时代走来。任何媒介形式都无法代替这种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无论是在农村牧区、企业学校,还是在机关单位、军营警营,乌兰牧骑的演出始终深受群众喜爱。”据哈斯塔娜介绍,如今,他们每年坚持为农牧民演出100场。在基层演出时,他们努力搜集素材,把耳闻目睹的生活故事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由此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乌兰牧骑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弘扬发展乌兰牧骑精神,此次参加两会,哈斯塔娜带来了《关于坚持办好“全国乌兰牧骑先进团队表彰大会暨全国乌兰牧骑先进团队展演活动”的提案》。她建议国家民委和文化部坚持办好并形成三年一届的固定活动。“这必将更好地推进文化惠民服务基层的深入开展和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文化的繁荣兴盛。”哈斯塔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