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2016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通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情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的有关情况。  
主题嘉宾: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陈丁昆,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
直播时间: 2016年03月30日 10:00 - 10:00
直播嘉宾:
直播图片 更多>>
  •  2016年3月30日10时,文化部召开2016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情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的有关情况。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

  •  2016年3月30日10时,文化部召开2016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情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的有关情况。图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提问

  •  2016年3月30日10时,文化部召开2016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情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的有关情况。图为中国文化报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中国文化报记者提问

  •  2016年3月30日10时,文化部召开2016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情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的有关情况。图为大公报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大公报记者提问

  •  2016年3月30日10时,文化部召开2016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情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的有关情况。图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直播视频 更多>>
    直播内容  
    文化部2016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嘉宾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陈丁昆]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文化部2016年首次例行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一下各位新闻记者一直以来对我们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对文化新闻宣传工作的大力帮助。今天我们发布会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向大家通报一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情况。第二个是通报一下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重点开展的有关工作情况。我首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负责人: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下面请朱晓东司长介绍国家文物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情况。[2016-03-30 10:07:09 ]

    [嘉宾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特别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文物工作的关心支持!特别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按照主持人的安排,我把国家文物局学习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情况做简要介绍,对指导意见中的几项制度措施做简要说明。
    [2016-03-30 10:07:36 ]

    [嘉宾 朱晓东]首先介绍学习宣传贯彻的情况,《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是国务院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文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意见》贯穿改革创新精神,围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既对今后一个时期文物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做出了统筹部署,又对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不少硬招实招,是一个务实管用的指导性文件。
    [2016-03-30 10:19:17 ]

    [嘉宾 朱晓东]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意见》的宣传贯彻。雒树刚部长明确要求国家文物局要做好《意见》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工作。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 2月26日,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应邀出席了国新办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意见》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举措,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意见》正式印发后,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主持召开局党组会,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部署文物系统学习贯彻落实工作。[2016-03-30 10:36:29 ]

    [嘉宾 朱晓东]3月9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了学习贯彻《意见》的座谈会,邀请文博界专家学者和出席两会的文博界代表委员交流座谈学习体会,大家对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两会期间,刘玉珠局长接受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采访,就《意见》内容做了进一步阐述和解读。国家文物局的媒体传播平台也及时开展了《意见》的政策解读。中国文物报和局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开设专栏,报道全国文物系统学习贯彻《意见》的情况,内蒙古、黑龙江、浙江、安徽、陕西、重庆和山东青岛、曲阜等地文物部门专题学习座谈并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举措。3月16日,国家文物局党组专题研究了《意见》落实分工方案,对具体内容进行细化完善,明确责任清单,确保每一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地、落细、落实。[2016-03-30 10:50:23 ]

    [嘉宾 朱晓东]二、关于《意见》中的几项制度措施的简要说明。一是关于严格执法、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意见》明确了地方政府承担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强调要把文物工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专设“严格责任追究”一节,提出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这些内容涉及地方政府,国家文物局将研究总结近年来地方政府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将文物工作纳入考核指标,明确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的具体要求。《意见》还提出,要加强地方文物执法工作,落实执法责任,尤其是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能。3月24日,国家文物局对2015年度全国文物行政执法与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向媒体进行了通报,目的也是要进一步督促地方落实文物执法责任。目前,文物部门行政执法力量比较薄弱,我们将按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要求,积极研究通过委托由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或其他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文物执法职能的方式,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力量。
    [2016-03-30 10:52:00 ]

    [嘉宾 朱晓东]二是关于研究制定文物保护补偿办法。我国文物资源分布很不平衡,文物资源密集地区的保护压力巨大,依靠一己之力难以承担保护任务,也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制定文物保护补偿办法,对公民、法人、社会组织因履行文物保护义务,而致使合法权益受损或受限时给予经济补偿,是破解文物资源密集地区保护困局的重大制度创新。下一步,我们将与财政部共同调研,依法确定补偿对象、补助范围、实施方案,通过试点积累经验,积极稳妥推进。[2016-03-30 10:55:23 ]

    [嘉宾 朱晓东]三是关于设立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个人产权的文物建筑特别是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纳入了政府依法保护的范围。但目前这类文物并没有财政补助渠道,社会资金也难以进入,致使很多文物建筑破败不堪。设立文物保护公益基金,采取社会募集等方式多方筹措保护资金,重点补助私人产权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维修,激励文物所有者和使用者更好履行保护义务。这是解决私人产权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维修资金问题的创新之举。在财政部的支持下,今年我们将通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开展相关工作。[2016-03-30 11:04:24 ]

    [嘉宾 朱晓东]四是关于加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就是文物保护法称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是我国文物资源“金字塔”的底座,总量高达近64万处,对这些文物的保护,靠政府全包下来是不现实的。必须创新管理,拓宽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意见》提出,对社会力量自愿投入资金保护修缮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可依法依规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给予一定期限的使用权。2015年,我们面向全国文物系统征集了一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典型事例,在文化遗产日进行了宣传推介,取得良好社会反响。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在抓紧研究相关配套措施,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作出程序、制度上的规定,防止在保护利用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2016-03-30 11:10:08 ]

    [嘉宾 朱晓东]五是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措施。加强保护历来是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意见》第四部分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措施,比如,健全国家文物登录制度,今年是第一次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收官之年,通过普查建立国家文物资源总目录和数据资源库,实现文物资源的动态管理和社会共享;再比如,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征藏工程,去年国家文物局遴选了北京、山西、山东、四川、广东5省和北京鲁迅博物馆进行试点,为资源调查和征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2016-03-30 11:31:17 ]

    [嘉宾 朱晓东]六是关于拓展文物合理利用。《意见》提出,文物工作要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服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服务。在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对新时期拓展文物利用的精辟论述,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确定了一批“十三五”时期重大项目,包括国家记忆工程、“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等。应该说,这些项目都是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着眼于发挥文物的道德力量,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其中,“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已经正式写入《意见》,国家记忆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扩大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这方面的政策性文件目前正在由文化部牵头、国家文物局和相关部委参与,共同研究制定之中,目的就是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我们相信,文博创意产业必将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做出重要贡献。[2016-03-30 11:32:07 ]

    [嘉宾 朱晓东]总之,贯彻落实国务院《指导意见》,是国家文物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认真开展制度设计,加紧出台政策举措,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努力实现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新的飞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文物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今后继续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谢谢大家!
    [2016-03-30 11:33:17 ]

    [嘉宾 主持人]谢谢朱司长,下面请马司长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重点工作有关情况。[2016-03-30 11:36:47 ]

    [嘉宾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天有很多老朋友,也有新朋友,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非遗工作的关注。根据部里的安排,我给大家介绍非遗保护三方面的情况。[2016-03-30 12:26:16 ]

    [嘉宾 马盛德]首先,我介绍一下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有关情况。大家对去年开展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比较关注,去年在第三季度发布会上介绍了研培计划的基本情况,开展半年多以来,很多新闻媒体朋友对研培计划有些关注和跟踪性报道,今天我把进展的基本情况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一是研培计划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国家把“振兴传统工艺”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列举确保非遗生命力的多种保护措施时,反复强调了“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传承。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建立科学有序的非遗传承机制,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贯彻《非遗法》,包括履行《公约》的重要措施。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非遗的自发性传承面临很多困难,现有传承人队伍高龄化现象突出,1986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70岁以上的占50%以上,传承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单纯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或家族传统传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有年轻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不太适应现在的家庭人口结构。研培计划就是着眼于完善传承链条、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的一个新举措。我们把非遗总共分成十个大的门类,以十大门类中覆盖面最广、最能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类项目作为切入点,委托高校等相关单位组织研修、研习和培训,帮助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振兴。这是重要的目标和基本的背景。[2016-03-30 12:28:03 ]

    [嘉宾 马盛德]二是研培计划的特点。有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提出“传承人群”的概念。这个概念非常重要,也是首次提出传承人群的概念,这是基于以往的传承人的基本结构,在过去传承队伍中,不仅有被认定的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有尚未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人,还有非遗领域大量普通从业者。有一个词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是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三个字非常重要,评审传承人的时候,地方推荐了某一个项目的传承人,这个传承人是不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首先是他的技艺是否高超,能够熟练掌握某种技艺,同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叫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群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代表性传承人,把很多普通的从业者都纳入到传承人群队伍里来,扩大传承人群的界定,目的是希望有更多从业者能够逐渐成为优秀的传承人,通过培训、实践以后,未来能够成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或者大师;希望通过大规模的培训,为新一代的代表性传承人成长创造好的条件。二是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这次培训放在一些高校,高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综合性高校学术氛围浓厚,师资力量比较强,加上我们选择的高校都长期从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人的交流,对非遗很有基础,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这也是我们选择高校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传承人能够在基础比较好、有浓厚氛围的学校里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得到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术环境的熏陶,对他们成长和开拓视野非常有利。三是采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培计划分为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三个层次。研修针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传承人或资深从业者,如省、市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徒弟,把他们送到高校里边开展研究;研习旨在解决作品创作、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跟专门的专家们一块共同研究、交流,攻克技术难关。普及培训是全面提高传承人群的文化素养、学习和领悟能力的基础性培训,面向范围比较广,对普通从业者招学员强调“定项目、整建制、成氛围”。普通从业者喜欢这个项目,也可以把他纳入到传承人群培训队伍中来,这是研培计划主要的三方面特点。[2016-03-30 12:30:48 ]

    [嘉宾 马盛德]三是研培计划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是研培计划的关键部分,我们对课程设置进行了精心的研究、研讨,最后制订了课程模块,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确立的是五个方面重要内容,一个也不能缺:一是设立传承人讲坛,不管什么学校、什么项目,一定要设立传承人讲坛,邀请代表性传承人或者国家级工美大师讲他的创作经历、从艺经历、对艺术的感悟,传授技艺,在教学现场跟学员们交流互动;二是非遗典型案例解析和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把非遗的典型案例,比如苗族服饰、银器,从文物方面进行解读,它的工艺好在哪里,它的审美方面好在哪里,它的文化的意义好在哪里,让他们通过这样的案例解析认识这个文化重要的价值,这也是课程里反复要强调的;三是与时尚设计理念的结合,增强走进现代生活的意识,今天我们的传承人,无论在祖国哪一个地方,都跟我们现代的文明紧密结合的,我们传统的产品能不能带有一些现代的气息,具有一点时尚气息,通过跟高校老师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我们的作品可以成为时尚的作品,但是需要有途径,在方式上需要有些变化,这也是我们学习当中要解决的;四是考察观摩交流活动,学员们进到某个学校里,不是整天在教室里让教授们给他们上课,而是把他们组织到学校的博物馆,比如清华美院承办的两个研习班,带他们去798艺术区,带他们去锣鼓巷,带他们参观故宫,还有大师工作室,考察交流活动也是课程重要内容,通过考察交流,老师和师傅们的解读,启发他们自身对文化的认识;五是创作实践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展览、展示,所有的班,不管什么班,最后进入到创作实践环节,可以回到家里重新构思,构思完了回来,再跟老师们一块进行交流,最后,成果以作品的形式在承担的学校里进行展览、展示,让更多的人看到成果,在成果里,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学习对他是否有些收获,他是否有些创新,他的创新是否做到了秉承传统、不失其本,这是检验学习成果重要的内容。[2016-03-30 12:33:13 ]

    [嘉宾 马盛德]四是研培计划最新进展。2015年11月在试点成功基础上,文化部联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正式在全国范围实施培训计划。经过对推荐院校的严格遴选和实地考察,文化部会同教育部优先选择了专业实力较强、非遗保护工作基础较好的57所高校作为2016年研培计划首批参与高校。高校的选择非常严格,并非一个学校有热情、有非常好的积极性就可以承办,而是要考察学校是否对非遗方面有研究基础、是否具备这样的师资,这个考察非常重要,北京市开展的几个学校我都走过,外地的好多学校我都亲自看,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在非遗里都是很强的,清华美院原来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本身就在传统文化领域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研究,他们的技术力量、师资力量非常强,这样的学校才能成为研培计划合格的学校。参与院校有非常严格的筛选和遴选程序。2016年1月,文化部在江苏苏州召开总结会,全面总结试点工作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各个院校将开展200期普及培训,培训学员10000人次。3月初起,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院校首期培训已经开班。我亲自到新疆师范大学,在开班仪式上亲自讲,看他们的开班设置,跟学员、老师们交流互动。未来57所高校的培训任务要陆续展开。[2016-03-30 12:34:44 ]

    [嘉宾 马盛德]在整个工作当中,研培计划始终要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改良制作、提升品质”的基础上,坚持“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民族传统、尊重传承人和手工艺人,向民间学习”,体现“平等沟通、保护个性、发现价值、激发潜能、为生活创新、为民族传承”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自始至终贯彻到整个培训教学理念中。3月17日,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第二届“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结业展,集中展览38位传承人的创作成果,涵盖木雕、玉雕、建筑营造和剪纸四大门类。我们邀请一些媒体看过,我们也亲自去过。27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了“非遗进清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成果汇报展”,集中展出41位学员140套、300余件展品,展览持续到4月3号,这个展览能够代表研修班的成果,清晰的反映了传统什么样的,经过学习以后又创作了什么样的作品,这个作品新在哪里,跟传统有哪些关联,是不是一脉相承,在这点上他们做的非常好,有机会可以看看。[2016-03-30 12:36:00 ]

    [嘉宾 马盛德]第二,我介绍一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有关情况。传承人是非遗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抓手。为有效推动这项工作,自2013年开始,我们在全国选取了50个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试点。2015年以来,文化部扎实推进此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统一标准规范,全面部署实施。2015年4月,在试点工作基础上,文化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通知》,同时下发了抢救性记录工作规范,各地参照执行。按照工作计划,2015年启动了300名年满70周岁以上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抢救性记录工作也是非遗保护里非常基础的一些工作,几个因素迫使我们对这项工作全面提速,一个是有些传承人由于身体原因,失去传承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他的技艺进行数字化的记录,免得发生人走技失的情况,尽可能全力的抢救,这也是这项工作非常重要的原因。这项工作技术难度比较大,不能是个人就可以拍一下,国家层面要推动这项工作,先要有一个规范的标准,是个图片就可以吗?不可以,像素得有一定的规定,摄像需要有角度,怎么远近景结合,保证清晰度,整个记录的流程也需要遵循艺术的传承规律,这是技术层面要解决的,我们制定标准以后,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再一个难点,不是你有时间,传承人就有时间,有些传承人身体不好,我们只能等他身体恢复以后再对他进行记录,这项工作有很多不可预见性,不确定性因素都比较多。即使很复杂,我们也是千方百计全力的推进,进行跟踪式记录,前期我们在这方面费了很大的力量。另外,在试点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记录成果的会审工作,总结试点经验。试点记录做好了以后,将做成范本在全国推广,我们非常重视这个工作。原来京剧有一个叫音配像工作,当时有音没有像,二三十年代梅兰芳这些大师们有唱片,可以听,但京剧是表演艺术,不光是音乐,影像看不到是很大的缺失,但那时候没有现代的摄像技术,今天则不同了,摄像机现在都不太贵,可以基本普及,国家有能力拿出这个设备来,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很好的记录,音有了,像也有了,体现了整体的风貌,这个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能够留住我们的记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为进一步推动,我们总结了这么几个词:“内容真实、核心技艺、教学场景、展示生动”;同时,我们还要制定并下发验收标准,强化各执行单位的责任意识,对于记录工作不符合标准、验收不通过的,执行单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2016-03-30 12:37:49 ]

    [嘉宾 马盛德]第三,我介绍一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情况。自2008年,中央财政开始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0.8万元,2011年补助标准从8000元提高至1万元。自2016年开始补助标准将再次提高至2万元。这项补助主要用于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不是生活补贴,这次提高补助标准将有效解决部分传承人传习活动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对于提高传承人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关注重视传承人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除了中央的补助以外,各省也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本级财政对代表性传承人拨付相应的补助,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太一样。北京市对于北京的所有市级传承人都补助2万元,这样北京市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中央补助2万的基础上,北京市也补助2万元,北京市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可以享受到一年4万元的补助。此外,广东是1万元,上海6000元,天津也是6000元,云贵5000元,河北、广西3000元。有些还有地市级的,三亚对本市的代表性传承人补助6000元,拉萨给拉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000元补助,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理想是,以后国家财力允许情况下,补助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再有所提高。邻近的日本、韩国补助标准都比较高,日本对人间国宝一年补助约合17万人民币,韩国约合7.5万人民币。若干年以后,我们如果能够达到韩国的水准,基本就能解除传承人的后顾之忧,使他能够更加专心的从事他的技艺的传承,现在好多传承人靠自己的技艺还不能完全养活自己,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力争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或者大幅度的增长,不断增加对这块的投入。为加强对这笔经费的管理,中央财政制订了资金管理办法,对各地提出了管理上的责任。目前中央直属单位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传习活动补助由文化部一次性直接发到传承人个人账户,地方上,有些年底一次性发放,有些分期分批发放,有些跟传承人制定协议,约定了创作或者传习的任务,各地的做法都不一样。总之,国家层面采取措施鼓励更多的传承人,让他很好的从事传承事业,同时,也要把国家的钱用在刀刃上,对技艺的传承更多的给予支持,把钱用好。同时,我们也在督促地方跟传承人之间建立协定,规范性的实施管理,这也是我们在这方面做的一些工作,体现了中央对国家级传承人和整个非遗保护事业的关注和关心,确保这笔经费发挥好作用。 非遗保护十五、六年的进程,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但是非遗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做好这项工作,希望媒体朋友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政府一起做好这项工作。上面我简单地做这些介绍,并随时愿意回答大家的各种问题,谢谢![2016-03-30 12:38:44 ]

    [嘉宾 主持人]谢谢马司长!现在是媒体提问时间,各位记者在提问之前先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媒体。[2016-03-30 12:39:00 ]

    [嘉宾 记者]我是大公报记者。我想问一下朱司长,我们知道私人产权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是文保工作的难点问题,国家文物局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吗?谢谢![2016-03-30 12:39:21 ]

    [嘉宾 朱晓东]谢谢你提的问题,也谢谢你对文物工作,特别是私人产权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问题的关注!这确实是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难点问题,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一个是问题,一个是举措。
    首先是问题,在我们调查的不可移动文物里,有97.5%的文物都是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渠道,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传统村落,前几年文化部、住建部、财政部专门就传统村落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分三批公布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我们对其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做了一些调查,在2555个村落里,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是11000多处,其中6600多处属于传统民居,多是私人产权的。在这些村落里,除了很多祠堂属于集体的,大量是个人产权的,6600多处文物点里有2/3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也就是说有4000多处保护状况很不理想。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渠道缺乏保障的私人产权的不可移动文物上,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怎么缺乏呢?第一,中央财政不会投钱;第二,地方财政也不会给钱,因为是私人的;第三,民间资本想投入,但因为是私人的,也涉及到产权问题,也不敢投;第四,房子的主人,我自己家的房子,但我拿不出钱修。现代生活,时尚一点的话,年轻人都愿意盖新的,不愿意在传统民居里住。由于各种原因,几方面都不会拿钱修,这些传统民居就会慢慢破败下去。专家学者也呼吁政府要下大力气保护,但是,资金渠道又不通畅,怎么办?在这次的《指导意见》里提出,要通过文物保护基金建立畅通的渠道。国家对基金管的非常严格,也很规范。财政部对它的工作范围、工作运行模式进行严格界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能用到什么方面呢?用在传统村落里私人产权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国保单位的保护维修,我们今年就开展相关工作,请各位媒体朋友对这方面的情况给予关注,国家文物局也会及时向大家发布我们的工作进展情况。谢谢![2016-03-30 12:40:00 ]

    [嘉宾 记者]我是来自中国文化报的记者。首先,先问一下马司长,刚才您也说到我们现在对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补助已经从1万元提高到了2万元,而且您指出这不是用于他们的生活补助,而是用于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的经费。那么,我想问一下,文化部包括文化部非遗司包括基层非遗保护部门有哪些好的经验、好的办法能够更好的进行经费监管工作?确保经费发挥到真正的实效、最大的功用。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朱司长,我们也知道,《意见》刚刚出台,现在是什么样的进展阶段?包括如何推动它在基层更好的贯彻执行呢?[2016-03-30 12:40:33 ]

    [嘉宾 马盛德]谢谢!代表性传承人的传习补贴,我们一再重申它不是生活补贴,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生活方面有民政部门的救济和其它方面的补助,医疗也有医疗保险,我们这个钱绝不能用在传承人的生活上,比如抽烟、喝酒,不能用在这方面。我们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对这个规定的非常严格,一定要用在传习活动上,传习活动有很多方面,比如唐卡,唐卡的颜料、画布得买,唐卡的创作等,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在有些项目中,这种补助是象征性的。到年底的时候,传承人得创作出一些作品来,一幅作品交不出来,那不可以,一定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同时,还要把资金用在收徒培训上,还有展览、展示等,有的传承人自己有工作室,在工作室里,把他自己的传统作品、标本性质的作品在那里整理,然后进行解读,带徒的时候将整个文脉的流程教授给徒弟,这个是集成的。为什么要把标本意义的作品搁在那里?因为我们这个领域的作品曾经在历史上创造出一个高度来,那么今天能不能把它复原?这方面还是有些技术难度的。上次我们去哈密调研,包括去其它地方,就发现有些清代的刺绣非常精湛,今天掌握这种刺绣技艺的人还不是很多,但不是说没有,但首先得掌握历史上最精湛的技艺,而且还能够绣的出来,同时要很好的去教授徒弟。这些钱要用在非遗传承人这些方面的活动上。有些项目成本比较低一些,这笔经费对他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目前在监管上,我们没有做一刀切的规定,而是要求各地根据不同项目、不同传承人或者不同地区探索本地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总之,要把这个钱用到传习活动上,防止用到别的方面,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探索,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2016-03-30 12:40:44 ]

    [嘉宾 朱晓东]看得出你对国务院《指导意见》很熟悉了,很认真的学习了,《意见》里边有一句话叫“文物保护,基础在县”,县这一级是文物工作的基层,是非常重要的,怎么使《指导意见》能够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我想是三个方面:
    第一步是要扩大宣传。包括今天在部里召开发布会,就是要扩大宣传,我们要求文物系统干部职工要做到人人皆知,文件不长,7667个字,一共有7个部分,24个主要的措施和制度,文物系统干部职工都要熟悉、都要了解,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导,也是有力武器。不仅要在文物系统内学习,更要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广而告之。我们局开座谈会的时候,一位老局长说:“做到文物系统人人皆知,这是必须的;如果能够做到全社会家喻户晓,那就更好了。”所以请大家广泛宣传,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要将《指导意见》中跟老百姓有关系,特别是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权益的内容提出来,加以落实。进一步加强、加大服务力度。我们只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大家才觉得这个文件确实跟我有关系,全社会才会更多的关注文物工作、支持文物工作。什么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内容很多,我举两个例子:第一是文博创意产业。我们要开发、生产、制作一些高品位、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包括旅游纪念品。现在大家到各地旅游,真正有档次、有品位的旅游纪念品很少,地摊上到处看到清明上河图,有点亵渎我们的文化了,这不是地摊的问题,而是我们提供的高品位文化产品不够,我们要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有品位的文化产品。第二是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意见》里面提到很重要一句“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这是政策上的重大突破。1987年国务院文件(国发101号)提过要“整顿文物市场的混乱状况”,那个时候主要是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的背景;到1997年国发13号文件是努力使文物市场健康发展,重在引导发展;2005年,《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是把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在一起写的,主要是怎么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规划,加强名城保护,加强博物馆建设,其中也有促进文物市场健康发展,重点强调要规范文物经营和民间文物收藏行为。这次的《指导意见》是对民间收藏,特别是对老百姓合法收藏文物是一个重大利好。
    第三步是要狠抓落实。国家文物局党组高度重视《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把任务落实分解为19方面,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一一加以落实。要列出时间表,作出具体的计划安排,希望媒体监督督促。文件出台了,主管部门是怎么落实的,这要给媒体、给社会一个交代,这也是国务院的要求,就是要把国家政策落地、落细、落到具体的工作中去。[2016-03-30 12:40:54 ]

    [嘉宾 记者]您好,我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我想提一个关于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问题。能否介绍一下参训的学员有哪些收获?参训的学员和参与院校对研习有什么反馈?谢谢[2016-03-30 12:41:16 ]

    [嘉宾 马盛德]研培计划第一次是从去年试点开始,去年3月份我们在中央美院开了一个试点,当时招了20位学员,都是中青年传承人,当时培训班起了一个名字,叫“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传承人研修活动”,通过在央美将近一个月研修活动,从他们展览、展示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理想,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那次实践以后,我们对整个非遗培训坚定了往下走的信心。在那个基础上,去年暑期我们又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考察,扩展到23所学校。经过去年23所学校的暑期培训,今年1月份在苏州召开了总结会,各个院校代表、学员代表、传承人代表、教师代表包括参与省的文化行政部门代表都在研讨会上充分地进行发言,那个会议足足开了两天,总体结果是几个方面都普遍赞成这项工作。首先是受训的传承人和传承人群,他们觉得共同的收获就是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视野,这是他们的第一个感受。他们有的来自边疆的,都没有进过北京,没有进过大城市,更没有进过这些非常著名的耳熟能详的高校里,有些也是梦寐以求的。来了以后,在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上海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这些高校里,跟高校老师近距离的学习、交流,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第二个感受,他们在课堂里接受了各种课程的学习,尤其是考察交流,跟其他代表性传承人的近距离接触,老师们精心的课程安排,在具体创作领域帮助很大。某一个刺绣,某一个雕刻,如木雕,这些人来的时候本身就有很好的基础,他创作新作品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不是给他颠覆性的改变,而是在某一个创作方面,例如形式上能够有些变化。如果你们有机会去参观清华美院的展览,你们可以看到,青海有一个金银铜器国家代表性传承人,叫何满,在塔尔寺脚下,长期做塔尔寺宗教用品,作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已经技艺很高超,也很有影响,他自己报名来的,来了以后,他觉得受益匪浅。这次他创作的作品是一个银壶,很现代,壶身一次性形成,壶嘴和手柄不是焊接上去的,完全是打上去的,这种造型的启发是在学校交流过程中接受到的,很精致,既生活,又现代,但是,工艺还是传统工艺,既是艺术品,又是生活用品。像他这种受启发的学员很多很多。同时,学习完了以后,他回去做了一个转经筒,样子很小,小珠子一样,铜包金,像大的转经筒一样能转,可以像项坠一样戴着,市场效果非常好,现在的订单他做不完,这种设计既实用,又符合当地宗教意愿,为这种工艺拓展了整个创作思路。他没有因为参加了这个培训,原来的就不会做了,也根本不存在这种事,目前他的小转经筒供不应求。来参加研培计划的代表性传承人都是这样,有些技艺方面还比较欠缺的,来了以后受益匪浅。跟他有同样体会的人比较多,我们有一个中国工美大师吴元新,把女儿送到清华美院学习,女儿学习以后创意思路大开,这次在清华美院的展览里有一个生活区,蓝印花布床上用品、垫子、桌布等构成一个系列,原来是把蓝印在布上,现在把蓝印制在丝绸上,品质有了提高,很独特,如果朋友结婚送这样一套东西,也是挺好的。这些都是在学校里受到启发以后,使蓝印花布技艺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这样学员的例子比较多。高校对此也非常欢迎,周日参观展览的时候,清华大学的党委书记也在那儿,教育部相关司局处室的处长也在,我非常感谢教育部支持我们,他们反映这个事对学校非常好,他们觉得这是对学校教学方面的特色的增加。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如果到地方采风、田野考察,找一个传承人,有时候不是那么容易,比较曲折,今天代表性传承人还有技艺不错的传承人到了学校以后,跟学校老师有了近距离接触,跟学校学生之间也有了近距离的互动,对推动教学帮助很大。中央美术学院乔晓光老师通过培训总结了“三知”,即“知情、知艺、知辩”。传承人对自己的知识要知情,要知道好在哪里,国家为什么支持,为什么有这么重大的作用;知艺,就是通过代表性传承人和项目的交流,掌握技艺高超的重要性;知辩,是辩证的辩,今天生活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需要看到社会的变化,传统的非遗如何跟现代很好的融合,这是当代传承人需要思考的,需要有这个视野。高校老师觉得拓展了学科建设,对非遗学科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也非常乐意,我们培训有整建制的,例如我们对青海果洛藏区进行了30人的烹饪技艺类培训,由南京旅游学院做的。青海果洛藏区平均海拔4000米,游客去了以后,一个是缺氧,睡不着;另一个是吃饭,牦牛肉太硬,边疆长大的人还可以,内地人去了以后觉得硬,咬不动。吃不好,睡不好,当地旅游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我们把这批人接到南京旅游学院,学院在烹饪和酒店管理方面是强项,经过一段培训以后,技术问题解决了,牦牛肉经过70度高温煮两个小时,非常可口,糌粑不一定每个人捏着吃,可以做成小点心、小饼干一样,这个变化是可以的,他们开藏餐吧、旅游农家乐等等,食品一样能够丰富。果洛那个地方要开发旅游,就要改变这些,从一点一滴做不起。地方政府觉得这种培训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旅游业的开发、整个地区文化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觉得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事,我们搭建了一个传承人和学员、传承人和高校、设计和工艺的桥梁,目的是把传承通道打的更通畅,让大家都能够受益。谢谢![2016-03-30 12:41:52 ]

    [嘉宾 记者]谢谢主持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的问题是问朱司长的,也是关于《国务院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问题。请问跟以前相比,这个《意见》对于加强政府的职责,落实责任追究方面有哪些相关的措施?谢谢![2016-03-30 12:42:15 ]

    [嘉宾 朱晓东]谢谢你提的问题!刚才,我介绍了《指导意见》里关于明确各级政府文物保护责任的内容。现在,我从四个方面回答:首先是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对文物工作的认识逐渐加深、更加到位,而且也做了大量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对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矛盾的处理上,我们感觉出现了一些偏差,法人违法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有上升的趋势。我举两个例子,2012-2014年,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法人违法案件比例占到71%,前些天我局发布的2015年法人违法案件统计达到78%,说明法人违法案件还是处在高发状态。第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加快。现在各级政府对文保单位很重视,一看是文物保护单位,就注意不要给拆了,不要给毁了。但是,对于普查中发现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普遍重视的还不够,拆毁的情况比较严重。国家文物局2014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手段对10个县(区)进行了监测,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的消失比例达到4.7%,这个数很惊人。这个数据经过媒体报道后,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彻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
    其次是对问题的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政绩观问题。说白了搞经济建设是政绩,当地GDP发展快是政绩,其实文物保护也是政绩,这个事情现在还没有深入到各级领导头脑里,对显性政绩看的很重,对李克强总理讲的涵养道德的力量,也就是文物工作重视的不够,这就出现了偏差,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我们大声呼吁,希望各级政府特别是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起来,好在最近这段时间很多地方政府对这方面开始重视了。第二,是体制问题。刚才讲到执法,文物行政执法跟环保、资源类的执法类似。比如省一级的文物局,省的平级部门有文物方面的破坏活动,平级执法是很难的,文物部门很难有所作为。文物部门执法督察,对地方政府法人违法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第三,责任追究,《意见》中把责任追究提出来了,而且要终身追责,但怎么追责?该追谁的责?以往文物被破坏以后,有地方政府把文管所的领导处分了,而真正破坏文物的部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追责。这个情况现在已经在改变,有几起典型的文物破坏案件对分管的县领导,包括副县长和其部门有责任的领导进行了追责,也给了处分,情况正在有所转变,但我们觉得这方面还需要再加大力度。
    第三是解决问题的举措。大家看到《意见》里提出对各级政府要提高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的要求,要对祖先留下来的珍贵的遗产心存敬畏之心,要敬重祖先留下来的遗产,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做到依法保护、履行监督责任,履行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要求把文物保护工作列入重要日程,纳入到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
    第四是具体要求,主要在四个层面:第一,中央层面。中央层面怎么做呢?要强化文物的督察,我们要做一些工作,比如要加强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执法督察的力量,大家有时候参加我们的发布会、通气会,会感觉到我们的执法督察力量比较薄弱,特别国家文物局这块,需要加强,这次《意见》里专门做了规定,加大执法督察力度。第二,地方层面。要充实地方的文物行政执法队伍,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的执法督察力量,强化市(县)文物部门执法职能,我们要借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这支力量,共同努力,把基层文物行政执法力量加强。第三,在执法层面,应该令出法随,毫不留情。违法行为发生后,就是要坚决的依法惩处,前段时间法制办把《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公布以后,媒体报道的第一条就是从罚款50万加到100万,大家说光这样是不行的,100万对于开发商违法成本来说根本无济于事,但是在仔细研读《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以后,就发现不仅仅是罚款,而且还有责令改正违法行为、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分、治安管理处罚、刑事处分等多种处罚手段,有很多处罚措施,它不仅仅是罚款,而是个完整的体系。要加强文物执法巡查。要健全案件分级管理、应急处置、挂牌督办,甚至包括发生违法案件以后,我们要约谈地方政府主要领导,要把约谈情况向媒体公布,通报曝光。这也是雒树刚部长提出的明确要求,必须采取硬性举措来做这个事情,这也是我们要加强的一个方面。第四,部门协调层面。文物保护不光是文物部门的事,也是公安、海关、工商等执法部门共同职责,通过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对盗窃、盗掘、盗捞、倒卖、走私文物违法犯罪活动保持高压态势,完善严打、严防、严管、严治的长效机制。谢谢![2016-03-30 12:43:12 ]

    [嘉宾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16-03-30 12:4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