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公布新闻发布会
介绍古籍保护工作进展情况。  
主题嘉宾: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主持人陈彬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
直播时间: 2016年05月24日 10:00 - 10:00
直播嘉宾:
直播图片 更多>>
  •  2016年5月24日上午10时,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古籍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图为中国文化报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中国文化报记者提问

  •  2016年5月24日上午10时,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古籍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图为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

  •  2016年5月24日上午10时,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古籍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图为新华社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新华社记者提问

  •  2016年5月24日上午10时,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古籍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

  •  2016年5月24日上午10时,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古籍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图为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直播视频 更多>>
    直播内容  
    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公布新闻发布会

    [嘉宾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主持人陈彬斌]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广大新闻媒体朋友对文化部尤其是公共文化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受文化部新闻办委托,我主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2016-05-24 10:01:31 ]

    [嘉宾 主持人]最近,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了进一步推进古籍保护工作,今天,我们把大家请来,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就是想通过大家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了解古籍保护,促进社会各界更多关注古籍保护,使古籍保护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下面,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几位嘉宾,他们是: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我是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2016-05-24 10:03:01 ]

    [嘉宾 主持人]今天的发布会共有四项议程:一是请张永新司长介绍古籍保护工作进展情况;二是请张志清副馆长介绍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情况和“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情况;三是请李致忠主任介绍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主要特点;最后,请记者朋友们提问。首先,请张永新司长介绍古籍保护工作进展情况。[2016-05-24 10:03:53 ]

    [嘉宾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这些年来,我们在工作当中感觉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离不开新闻宣传工作特别是新闻媒体对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关心、支持。[2016-05-24 10:04:44 ]

    [嘉宾 张永新]近期,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提出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这是2016年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古籍保护工作的一件大事,彰显了中央政府对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自2007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以及各级古籍保护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以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为抓手,围绕机制建设、普查修复和开发利用等关键环节,加强统筹协调,采取有力措施,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借此机会,我受文化部领导委托,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相关进展情况。[2016-05-24 10:06:57 ]

    [嘉宾 张永新]一是建立起古籍保护工作机制。文化部于2007年牵头建立了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10个相关部委组成,除了文化部,包括中宣部、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宗教局等相关部委。联席会议的职责是在国务院领导下,主要负责研究拟订古籍保护的重大政策、规划、协调解决重要问题、研究重点工作和指导工作落实。经中央编办批准,文化部于当年在国家图书馆成立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具体负责全国古籍保护的日常工作。2015年1月,文化部又指导成立了全国古籍保护协会,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参与古籍保护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相继成立了古籍保护领导机制,建立了相关的工作体系。[2016-05-24 10:09:55 ]

    [嘉宾 张永新]二是普查、修复工作全面开展。2013年,编制并实施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方案》,组织推进全国两千余家古籍收藏单位全面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200万部古籍的登记。文化部命名了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全国建立修复室247个,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累计修复古籍达5万余册/件、200万叶。设立以“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为代表的多项大型珍贵古籍修复项目,古籍修复技术和学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2016-05-24 10:11:43 ]

    [嘉宾 张永新]三是古籍的分级管理和保护制度基本建立。国务院先后公布5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收录古籍12274部。全国19个省份相继开展省级《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工作,加快珍贵古籍得到有效保护的工作进程。国务院先后命名5批共180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有效促进各地改善珍贵古籍存藏条件。目前,全国100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库房条件,完善了管理制度。[2016-05-24 10:13:28 ]

    [嘉宾 张永新]四是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各级文化部门和古籍保护中心举办古籍修复、普查、鉴定、管理等各类培训班339期,培训近1.5万人次。建立了12家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1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附设13家传习所)。与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共建,主要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这些单位共同合作,采取基础研究、专业培训、技能传习“三位一体”方式,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古籍保护专业人才。五是古籍揭示及利用能力显著增强。启动了“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建设,开展了国家珍贵古籍数字化等项目,完成数字化古籍超过2万种。借力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果,将数字化古籍资源提供给大众免费使用,促进了古籍的揭示和利用。文化部会同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先后规划了《中华再造善本》及续编、《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中华医藏》等多个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其中,《中华再造善本》先后入藏国家图书馆、100所高等院校、31家省级图书馆以及国内外学术机构,赢得了学界的广泛好评。[2016-05-24 10:16:40 ]

    [嘉宾 张永新]六是民族文字古籍保护成效显著。文化部在国家民委、国家宗教局以及新疆、西藏等地古籍保护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组织开展了民族文字古籍调查、登记和整理工作,西藏著名宗教寺庙也启动了古籍普查登记;推进西藏、新疆珍贵古籍的缩微、数字化和整理出版工作,加强宗教历史文献的揭示与利用;以实践带动培训的模式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支持新疆、西藏两地先后建立了自治区古籍修复中心;举办了“西域遗珍—新疆历史文献暨古籍保护成果展”等大型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七是海外古籍回归工作取得进展。利用影印、缩微、数字化等方式促进海外中华典籍回归。20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设立了“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项目”,建立了“海外古籍登记平台”,累计登记数据十多万条;与北美、英、法等国家与地区的古籍收藏机构开展合作,以《海外中华古籍珍本丛刊》等形式陆续影印整理了一大批海外珍藏中华古籍。2014年,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斥资1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从日本大仓集古馆购得“大仓文库”古籍,共有藏书931种28143册,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这也是100多年来我国首次大批量回购留存于海外的典籍。八是宣传推广工作有序开展。各级古籍保护单位通过开设展示体验区,举办珍贵古籍特展、宣传推广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等方式,广泛开展古籍保护宣传工作。其中,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展览和巡展500多场,讲座600多场;国家图书馆专门设立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各地也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2016-05-24 10:20:17 ]

    [嘉宾 张永新]中华古籍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仍存在着法规不完善、资源利用不足、工作基础仍薄弱、保障需加强等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等文件精神,以实现古籍全面保护和有效利用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协调,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2016-05-24 10:21:05 ]

    [嘉宾 张永新]一是着力编制好《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十三五”时期规划纲要》,理清工作思路,提出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设计好政策体系和工程项目,推进实现中华古籍保护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开展古籍保护的政策法规和理论研究,加快《古籍保护条例》立法进程,制定和完善古籍修复、整理出版、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保护管理、资金保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为解决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长效而稳定的法律依据,推动形成依法保护古籍的工作新格局。三是进一步发挥协调作用,建立完善古籍普查登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古籍普查登记任务,形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和《中华古籍总目》。[2016-05-24 10:22:52 ]

    [嘉宾 张永新]四是继续推进古籍分级保护,做好《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申报、评审、颁布工作,加强国家珍贵古籍保护。五是开展古籍修复和数字化工作,进一步改善古籍存藏环境,加强对馆藏特色文献和稀有古籍的数字化与影印出版,搭建中华古籍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古籍资源有效利用。六是深入开展海外中华古籍的合作保护,积极参与古籍保护国际行动,推进国际间古籍保护项目使用和科技攻关,促进海外中华古籍回归。七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建立古籍收藏机构、教育机构和古籍保护组织共同开展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探索完善古籍保护工作志愿者参与机制,不断发展壮大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八是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和传统传播方式,加强中华优秀古籍的宣传推广力度,普及知识、服务社会、带动全民参与古籍保护。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对古籍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2016-05-24 10:25:19 ]

    [嘉宾 主持人]下面请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情况和“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情况。
    [2016-05-24 10:25:46 ]

    [嘉宾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以及即将举办的“民族记忆 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的相关情况。[2016-05-24 10:26:23 ]

    [嘉宾 张志清]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后,先后开展了五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评审工作。2016年3月2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16〕22号),正式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99部)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4家)。前五批累计,全国共有12274部古籍被列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80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6-05-24 10:27:21 ]

    [嘉宾 张志清]下面,我介绍第五批名录的申报评审情况。2014年1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印发《关于申报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通知》,第五批申报工作正式开始。全国各省、市级古籍保护中心共有7381部古籍申报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2个古籍收藏单位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6-05-24 10:28:19 ]

    [嘉宾 张志清]2014年5月30日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整理;8月5日至22日,文化部组织召开了“2014年全国古籍评审工作会议”,聘请全国85位专家,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甲骨、简帛、敦煌佛经、碑帖拓本、民文、外文等12个小组进行初审。在评审中,专家们严谨细致,逐一确认,版本存疑者暂缓入选。初审结束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对评审中有疑问或有重大价值的一部分古籍进行现场考察。2014年9月11日至13日、10月28日至31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按照文化部要求又先后组织了复审和三审,初步形成推荐名单。[2016-05-24 10:29:19 ]

    [嘉宾 张志清]2015年6月15日和6月29日,文化部两次组织召开“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工作专家咨询会”,对推荐名单进行专题审议。11月26日,文化部组织召开“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雒树刚部长担任召集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十部委)相关负责同志审议并原则通过“2014年全国古籍评审专家委员会”推荐的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899部。这些古籍均是从一、二级古籍内选定的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其中包括:汉文古籍754部,民族文字古籍131部,其他文字古籍14部。其中收录三家单位的13457片甲骨文,简帛文献13种,28种南北朝到五代时期敦煌遗书、60种宋元善本和拓本、652种明清善本拓本及舆图,收录的131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珍品,涵盖藏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0种民族文字。14种外文古籍涵盖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2016-05-24 10:31:33 ]

    [嘉宾 张志清]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名录申报范围扩大,如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申报了8部珍贵的宋元名拓,这是香港地区首次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之前曾收入澳门地区申报的古籍;第二,汉文古籍中不乏珍品,如《赵城金藏》残失的“黍”字号一卷,清雍正四年内府铜活字印本光绪间描润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南三阁《四库全书》26部等。第三,随着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不断推进,珍贵的民族文献典籍数量日益增多,本批西藏自治区有100多家古籍收藏单位申报了400多部古籍,包括公共图书馆和寺庙,成为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一大亮点。稍后我们会请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先生为大家具体介绍此批名录中的精品。[2016-05-24 10:32:31 ]

    [嘉宾 张志清] 下面,汇报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审情况。本次申报共收到22个单位的申报材料,实际参评单位为18个(22家中,有4家单位基本条件未达到要求,撤销申报)。2014年7月上旬,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16名评审专家分8组,对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8月5日,召开“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依据文化部印发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及评审原则和评分体系,从古籍藏量、硬件环境、库房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要求各申报单位提供馆藏古籍目录,严格审核古籍藏量,基本条件是要求馆藏古籍达到10万册件或者善本达到3000册件。古籍藏量是否达标和是否配备自动灭火器等关键设备实行严格的一票否决制。经评审专家委员会研究决定,推荐综合评分标准在65分以上(分值与前四批相同)的14个申报单位入选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占申报数量的64%,占参评数量的78%。[2016-05-24 10:34:29 ]

    [嘉宾 张志清]在此次评审中,专家组严格依照“以评带促”的原则开展评审工作,推动了一批原有条件不符合要求、但藏有重要文献的古籍收藏单位不断加大资金投资力度,积极改善存藏条件,更新各类保护设备。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原有设备、设施不是非常完备,在申报评审工作的推动下,前后三次申报,因为没有气体灭火器,一票否决,没有通过,后安装了新的气体灭火等安防装置,经过三次改造最终达标,入选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单位近年新建了馆舍和古籍库房,依照评审标准有效改善了古籍存藏环境。以旅顺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档案馆系统有关单位也积极参与,旅顺博物馆藏有非常珍贵的古籍,听说评审之后,第一时间提交了相关的材料,非常积极,自身库房保管环境较好的有时也充分发挥出来,顺利入选。[2016-05-24 10:35:51 ]

    [嘉宾 张志清]近几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6年3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列入文化重大工程,对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是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配合第五批《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的正式公布,为了促进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进一步推进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和古籍保存环境改善,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优秀典籍文化,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于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推出“民族记忆 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展览地点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一号厅。展览时间从6月份到8月份。[2016-05-24 10:37:28 ]

    [嘉宾 张志清]本次展览将以巨幅展板的形式,在展厅外围展示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简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简介及实施以来的主要成果及统计数据;同时,还从2008年以来的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275部古籍文献中精选100多部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献,深入阐释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文献作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载的载体和见证,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因为场地因素,展览还将对五批名录珍贵展品采用逐月展览方式,这个月展览一批,下个月更换一批,总给观众新意。另外,展览中加强互动,与读者间怎么样进行交流,怎么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在这方面正在进行一些设计。欢迎广大观众和媒体朋友们届时前来参观报道,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希望与社会各界朋友们携手共进,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推进我国古籍保护事业,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谢谢大家![2016-05-24 10:39:45 ]

    [嘉宾 主持人]下面请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李致忠主任介绍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主要特点。[2016-05-24 10:40:04 ]

    [嘉宾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各位媒体朋友: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经国务院批准,已正式公布。按通常的逻辑思维,已经是第五批了,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之书,应当是数量渐少,质量下行,可事实并非如此。纵观第五批《名录》,堪称亮点纷呈,熠熠生辉。如同盖一座大厦、写一篇文章、编一期杂志,总要有其四梁八柱,才能将之撑起,并稳固地矗立在那儿,供人观瞻、阅读、欣赏。《名录》评审也一样,如果一批《名录》评审下来,公布之后,子目平平,观者乏味,是评者最大的忌讳。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过程中,我本人最担心的也在于此。可评审过后的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也是没有根据的。[2016-05-24 10:40:49 ]

    [嘉宾 李致忠]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诸如清华大学之战国中晚期简书、湖南大学之秦代简书、北京大学之汉代简书,均可称为绝无仅有;香港中文大学之宋拓《华山庙碑》、《夏承碑》、《九成宫醴泉铭》、《李思训碑》、《淳化阁帖》及宋拓御府领字从山本、宋拓钱塘许氏本、宋拓(游似藏庚之三)本《兰亭序》等,更是星光灿烂,耀眼夺目;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尤其是藏文古籍,由于各寺院、图书馆、博物馆,申报十分积极,不仅入录的数量多,质量也高,如元大都刻本的《量理宝藏诠释》、元刻本《现观庄严论名义释》等,都是极为珍贵的传本,成为此批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中的一大亮点。这些皆是支撑本批名录的四梁八柱。[2016-05-24 10:41:56 ]

    [嘉宾 李致忠]汉文古籍中,宋淳祐十二年(1252)魏克愚徽州紫阳书院刻本《大易集义》六十四卷,乃是本批《名录》中可评可点的珍贵典籍。《大易集义》为宋魏了翁所辑。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进士,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累官权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理宗嘉熙初年,以言事忤时相史弥远,贬至湖南靖州,遂取诸经注疏,摘为《要义》。又取廉洛以来诸大儒《易》说,凡十六家,为《周易集义》六十四卷。因知《九经要义》和《大易集义》,都是魏氏在靖州贬所完成的。淳祐十二年(1252),其仲子魏克愚以军器监出知徽州,将之刻于紫阳书院。国家图书馆珍藏一部,但有八卷是抄配。此本存五十四卷,与国图所藏,盖能配出一部完帙。[2016-05-24 10:44:00 ]

    [嘉宾 李致忠]附释音尚书注疏》二十卷,延边大学图书馆藏;《附释音周礼注疏》四十二卷,存三十九卷,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监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二十八卷,江西乐平市图书馆藏。这几种书的最初开雕,应当都是宋闽建刘叔刚一经堂所刻十行本《十三经注疏》的零种。版片传至元朝,有的经修补尚可再印,有的版片漫漶朽蠹,不能再用,便依式重刊。传至明代,元刻版片也要进行修补,才能再印。这就是所谓的元刻明修本。清嘉庆年间阮元以珍藏十一种十行本《十三经注疏》零种自诩,遂作《十三经校勘记》,并在南昌府学梓行《十三经注疏》。阮氏《十三经注疏》可以说是滋养了几代学人,迄今仍深深滋养着学术界。通观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入录之十行本《十三经注疏》零种,完全可以辑出一部完整的《十三经注疏》,远远超过阮元当年的收藏,对推进中国传统经学发展价值极高。[2016-05-24 10:45:32 ]

    [嘉宾 李致忠] 第五批《名录》中有《淳熙稿》一目,著录为《淳熙稿》二十卷,宋赵蕃撰,清乾隆翰林院抄本(四库底本)。赵蕃(1148——1229)字昌父,号章泉,祖籍河南郑州,侨居玉山(今属江西)。少从刘清之学。以祖父赵旸致仕恩补饶州浮梁尉、福州连江簿,皆不赴。初任吉州太和簿,榜其斋曰“思隐”。居官清苦,以吟咏自娱。调辰州司理参军,与知州争狱事罢。奉祠家居达三十年。宝庆元年(1226)除太社令,三辞而不拜。三年后,差主管华州云台观。绍定二年(1229)致仕,卒。蕃少喜作诗,援笔立就,甚或以诗代书,回复友朋。其诗有陶靖节之风。朱熹说他的诗作若“刊落枝叶,就日用间深察义理之本”。惜其集久佚,“而《永乐大典》所收颇富,并为採掇,编次依旧本,标题厘为《乾道藁》一卷《淳熙藁》二十卷《章泉藁》五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可知赵蕃诗作,乃清代翰林院从《永乐大典》中所辑出,并收入了《四库全书》。清乾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全行收录。而《四库全书》以降,迄今不过二百馀年,其修书时所用底本仍存于海内外者,不足四百种,不及全帙的八分之一。五批珍贵名录中出现的也只是《淳熙藁》二十卷,而《乾道藁》一卷、《章泉藁》五卷,不知是否尚在天壤间。其珍贵不言而喻。[2016-05-24 10:48:01 ]

    [嘉宾 李致忠]第五批《名录》中,收录了《古史》六十卷存一卷、《通志》二百卷存一卷、《旧五代史》一百五十卷存十卷、《五代史》七十四卷存四卷、《东观汉记》二十四卷存六卷、《后汉书》九十卷存三卷、《隋书》八十五卷存二卷、《旧唐书》二百卷存二卷、《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存三卷、《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一百二十卷存一卷、《西汉纪年》三十卷存二卷、《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存十五卷、《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存二卷、《绎史》一百六十卷存二卷、《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八十五卷存四卷、《钦定平定两金川方略》一百五十二卷存六卷、《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存一卷、《玉楮集》八卷全帙、《俨山集》一百卷存九卷、《释文纪》四十五卷存二卷等,凡二十六种。这批书多为大书仅存的零帙,学术资料价值遂虽不高,但从历史文物角度看,又很值得珍视。[2016-05-24 10:49:03 ]

    [嘉宾 李致忠]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八月,当文渊阁《四库全书》,也就是第一部《全书》誊录蒇事时,乾隆帝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朕翠华临莅,士子涵濡教泽,乐育渐摩,已非一日。其间力学好古之士,愿读中秘书者,自不乏人。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如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之文澜阁,皆有藏书之所。着交四库馆,再缮写全书三分,安置各该处,俾江浙士子得以就近观摩、誊录,用昭我国家藏书美富,教思无穷之盛轨”(《清文献通考》卷七十二)。清王定安《两淮盐法志》卷二亦有类似记载。[2016-05-24 10:50:01 ]

    [嘉宾 李致忠]四库馆接旨操办,但在规制、抄手、用纸、钤印诸方面与北四阁《四库全书》均不相同。北四阁《四库全书》开本宏朗,极富皇家气派;书手皆经选拔,虽不给待遇,但视誊录多寡优劣,可叙官录用;用纸多云开化纸,实称金线榜纸;每阁之书皆钤该阁之印,极易区别。南三阁之书皆用太史连纸,书手悉数雇用,规制较北四阁小得多,藏书绝无阁印,只钤“古稀天子之宝”、“乾隆御览之宝”,不易区别。南三阁《四库全书》皆遭太平天国兵燹,文汇阁、文宗阁之书燬之殆尽,文澜阁之书燬之太半,幸自丁丙兄弟及该阁几代同仁接续抄补始全。上述第五批《名录》所录诸书,皆其时烬馀之物,颇具文物价值。
    他如宋刻唐释神清的《北山录》、宋滁阳郡斋刻本的《汉雋》、元刻《茅山志》、四库底本《唐阙史》、清圣祖玄烨辑 查昇编《赐题备选》等,也都可评可点。总的是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数量上确实在渐少,可在质量上却不降反升,值得庆贺。[2016-05-24 10:51:44 ]

    [嘉宾 主持人]谢谢李先生!从媒体角度来看,古籍保护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报道。古籍其实就是书,怎么保护书?怎么让书传的更远?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2016-05-24 10:53:12 ]

    [嘉宾 记者]我是人民日报记者。请问张馆长,我们知道总书记对文物古籍这方面有三个活起来的论述,刚才我们听到有很多很多精彩的珍贵的文物古籍,我们普通人如何才能接触到这些古籍?我们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古籍真正的活起来?[2016-05-24 10:53:56 ]

    [嘉宾 张志清]总书记说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我觉得包含的概念比较深,要求把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原始脉络、独特的特点、独特的价值体系包括文化中创新的等等方面都能揭示出来。另外一方面,希望广大人民能够接触到古籍,能从古籍中学习到知识,挖掘出它的优秀内涵,这历来也是图书馆界和广大古籍专业工作者特别盼望的地方。这些年来,我们也做了很多事情,首先是古籍的揭示、数字化、出版、整理,把基本方面整理出来,我觉得这还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大概了解到全国古籍藏量应该在五千万册左右,仅汉文包括的品种大概20万种和50万个版本,这些怎么图书馆出来、让大家接触,过去用阵地战,包括阅览、服务这样的方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在文化部领导下大量开展古籍数字化,一个是用影像方式揭示出去,让各个版本、各个品种尽可能的让世人所知。另外一方面,通过影印出版方式让它传播到各地,比如在保护计划里做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个工程已经完成了二期工作,1371部古籍,化成铅版,服务社会了。进一步要把古籍中的文字整理出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管理的很多古籍出版社都在做这样的工作,叫做基本古籍整理,也不是说每个版本都很好,还要包括进行校刊工作、整理工作,再进一步用这些建成知识库进行服务,我觉得这方面就非常好了。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现在也有各种方式,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界经常举办各种展览、各种历史文化讲座,还有出版各种知识性的书籍、刊物,也是一种传播方式。现在博物馆和图书馆界对怎么用古籍的元素来加强文创产品的开发也非常重视,大家也知道台北故宫开发了“朕知道”胶带,有文化创意,能够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另外,还让珍贵的典籍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通过它影响人,然后让大家能够了解古籍的内涵和它的美,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国家图书馆非常重视这方面工作,近年来,也是加大力度做,我们也向兄弟单位学习,也在这方面加强进度。[2016-05-24 11:00:42 ]

    [嘉宾 记者]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想请问张馆长,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评选对古籍的保护工作具体有怎样的促进作用?[2016-05-24 11:01:06 ]

    [嘉宾 张志清]中华古籍的数量比较大,初步了解到有五千万册的藏量。当然,作为国家来讲,应该优先保护珍宝级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珍贵古籍,国宝级的,非常关键的,在历史资料和艺术性上比较强的一二级的古籍应该优先加以保护,因为它们很多都是孤本、善本,要对原本重点加以保护。另外,还有一些收藏单位,比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这些收藏古籍量巨大的单位应该优先加以保护,我们做抢救性修复,毕竟是第二位的,第一位先要保护它的环境,能够让古籍在恒温恒湿的库房里,不让它继续损坏,评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就是重点保护国家一批珍宝,优先加以保护,重点加以保护。我觉得是全国古籍保护的纲和领。另外一方面,对收藏量超过10万册或者善本藏量超过3000册的古籍收藏单位加以重点保护,现在我们公布的原来1到4批166家单位,收藏涉及到的古籍已经超过了2000万册,第五批14家单位,涉及到的古籍将近80万册,如果重点把这些单位保护住,实际上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脉的国家文化安全的一批最关键的古籍就保护起来了。比较可喜的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年来,除了个别的一些单位就是偏远地区单位保存环境还有待改善之外,其他绝大部分已经全面改善了保存环境,基本上让古籍是在一种恒温恒湿或者条件比较好的库房里,在各方面制度也比较完善的库房里加以保护,这方面取得的成果还是比较大。[2016-05-24 11:04:03 ]

    [嘉宾 记者]我是新华社记者,有一个问题问李老师,评珍贵古籍名录以来,对古籍做了哪些保护?今后还将有哪些举措?[2016-05-24 11:04:45 ]

    [嘉宾 李致忠]刚刚志清同志讲了名录,名录就是分级保护,中国现存古籍量很大,有早有晚,也有印的不太好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分级保护,眉毛胡子一把抓,都要去弄,这样就不行,得有重点,靠什么分出重点呢?我们专门有标准,在晋级标准里,现在我们正在做《细则》,还要再细分,评珍贵古籍名录就是分级保护,既能够被学界广泛应用,又不会由于没有复制本要给读者用原本,书是文物,但是,跟其它文物又不太相同,说书不给读者用,这是不可以的。原本老是给读者用,老在流通,就没法保护。所以,就把它整理出版,是原样出版,可以利用了,而且原本就可以不流通、少流通,就得到保护了。
       [2016-05-24 11:07:35 ]

    [嘉宾 记者]我是中国经济网记者,我想问一下张馆长,第二批名录的评审有什么亮点?[2016-05-24 11:08:14 ]

    [嘉宾 张志清]刚才李致忠先生已经说过了,我也说了一些,刚才李致忠先生所谈到的,第五批名录并不比前四批名录差,这里边好东西是非常多的,李致忠先生也举了一些例子,我也举了一些例子,比如香港地区第一次申报,他们非常主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他们收藏了非常好的拓本,提供的影像也非常多,做的工作也非常细致。宋元善本,刚才李致忠先生已经说过了,亮点还是不少,特别在河北大学发现了一个《赵城金藏》,这一个卷子不知道为什么到了河北大学,可能往北平运输时候遗漏了,有这种可能性,这回发现了,特别的珍贵。还有很多,像影宋、影元的抄本、写本,特别是汲古阁,宋元善本已经没了,影宋、影元的抄本还有,而且抄的极其漂亮精美,这次展览中也会展示,大家也会看到。另外,涉及到很多学者的稿本,这回入选量比较大,特别是上海图书馆,他们有一批,还有浙江图书馆,非常有名的学者很有代表性的著作的稿本,这回收录的比较多。
       另外,涉及到少数民族的古籍,刚才我也谈到了,藏文古籍这回量很大,一百多家单位,四百多部著作,我们到西藏去,很多寺庙里边收藏的古籍量也非常大,珍贵程度也非常高,现在很多都还没有申报,藏文古籍有一个特点,从第三批起,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而且他们也都调动起来了,大家积极申报,还有一些县里非常小的寺也参与进来,去年我们到西藏去,西藏很多大的单位比如大昭寺、萨迦寺全面启动了古籍普查工作,非常积极,非常难得。我估计,今后要评第六批之后,像西藏地区等少数民族地区还会有很多珍贵的古籍能够申报出来,会继续形成亮点,藏文也有元代的刻本,也都非常珍贵。[2016-05-24 11:13:03 ]

    [嘉宾 记者]我是中国文化报记者。张馆长,刚才您说到藏文古籍,对于寺庙,它的保护条件怎么样?又应该如何更好的加强呢?毕竟跟图书馆不太一样。第二个问题,第六批评审工作什么时候开始?申报程序有什么不同?[2016-05-24 11:13:43 ]

    [嘉宾 张志清]谢谢!在保护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尊重当地的习惯,比如萨迦寺从元代八思巴到了大都当忽必烈国师之后,赠给萨迦寺一部,自从那个以后,每一代都有写经,写一部放进一部,都在大殿周围,非常壮观。我到西藏也跟他们探讨这个问题,我说你建一个恒温恒湿库,把它放下面去,而在上面时候,成为很多藏文瞻仰、膜拜的对象,本身可能还是活着的,从元代这么系统的一直保存到现在,我觉得很多地方绝无仅有,宫廷刻本,像宋代、明代、元代都非常少,清代的也都散着,收藏家的很多东西也散着,很多归入宫藏了,像萨迦寺的保存方法能够延续到现在,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西藏寺庙古籍保护,一方面要按科学保护来做,另外一方面,也要尊重当地的习俗、民族的习俗,它们本身放在这儿接受大家的保护,实际上它是活着的。在这方面,不能是非得把它放地库里、非得怎么怎么着这样一种保存方式,还得考虑到民族特点。
    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我们现在也在考虑怎么样做。我们觉得应该还有相当多的亮点,像大家知道的过云楼的书,还有近几年发现民间收藏的古籍,李致忠先生很多都亲自参加鉴定,有敦煌文件,有宋元善本,有明清稿本,都非常重要,我们希望评第六批时大家能够申报,都能够收进去。同时很多新发现也在不断的涌现。所以,我们想适时开展评审工作,组织申报工作。
       在申报过程中,我们也想改变一些形式,比如我们现在采取常规申报、适时评审的方式,为了加大方便专家了解这些珍贵古籍,我们今后可能分成区域,一个区域申报了,我们组织专家去评,然后进行评审,最后汇总起来形成第六批。这样的方式把评审工作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觉得收录的质量、公布的质量可能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016-05-24 11:17:24 ]

    [嘉宾 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此。从三位嘉宾刚才的发言特别是后来的提问中大家都能感觉到我们的古籍保护后面有很多故事、有很多新闻线索,它是一个“富矿”,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古籍保护工作。公共文化司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继续给大家服好务。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16-05-24 11:1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