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安徽
安徽
安徽省多举措积极推动非遗传承工作
发布时间:2018-05-24 09:47 来源:安徽省文化厅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安徽省文化厅 2018-05-24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名单,安徽省共有45人入选,涉及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及民俗等8个类别,其中,民间文学和传统音乐类别为首次入选。至此,安徽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总数达119人,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类别中,均有传承人入选。

  开展数字化抢救性记录。选定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抢救性记录对象,通过音、像、文字、图片等方式,记录传承人的基本信息、技艺特点及传承活动,形成文本和影音资料,建立非遗项目数据库。已形成文稿200余万字,文献资料20TB,视频、音频资料1900GB,拍摄照片11000余张。

  加强活态传承。坚持“以人为本,见物见人”原则,制定《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安徽省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传承人的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及认定、管理办法,建立传承人档案、提供政策保障、拓展传习渠道,并分别给予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20000元和4000元的传承补助费用。

  实施“名师带徒”工程。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具备非遗项目传承技艺,长期从事传习活动的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与非遗爱好者结成教学对子,签订协议,明确传授内容、职责、义务和目标,通过1-2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完成教学任务,并给予每位“名师”资金补助。

  举办研修研培。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运用实践、交流、体验、考察、工作室可视化创意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先后在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安徽泾县宣纸传承与发展”“歙砚制作技艺”等专题研修班5期,培训非遗传承人120人。

  传承性保护。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展示馆,引导传承人进驻,开展传习活动,并在传统节日和国内外文化交流中推介非遗传承人参加展演,展示传承人风采。目前,已设立非遗传习基地68个、省级非遗传习所19个、非遗教育传习基地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