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故宮博物院和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的“樂林泉——中外園林文化展”於2025年4月1日至6月29日在故宮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展廳展出。
展覽開幕式於3月31日在故宮寶蘊樓舉行,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主持。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館長詹姆斯﹒容度,凡爾賽宮首席策展人伊麗莎白﹒梅森內,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出席並致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顧玉才,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理事長李如生,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都海江,國家文物局交流合作司(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辦公室)司長溫大嚴,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港澳台辦公室),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國內外相關文博單位,北京市人民政府有關單位,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等相關協會、學會、基金會,故宮博物院院領導及退休院領導等中外嘉賓近百人出席開幕式。展覽得到香港賽馬會全力支持和公益慈善研究院獨家捐助。
王旭東院長致辭表示,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以來,故宮博物院通過系統化、多維度的創新實踐,積極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國際對話交流合作的創新模式。希望本次展覽在促進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為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館長詹姆斯﹒容度表示,自1879年建立以來,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始終秉持著通過創造跨越時空、文明與文化的藝術體驗,激發探索精神與思想交流的使命,願今日播下的文明交流互鑒的種子能在未來繼續綻放,為萬千觀眾帶來靈感與啟迪。
凡爾賽宮首席策展人伊麗莎白﹒梅森內表示,去年凡爾賽宮與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辦了“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今年凡爾賽宮對本次展覽依舊高度重視,出借了多幅描繪凡爾賽宮及其花園的珍貴畫作,是雙方友好合作關系的延續。
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表示,此次展覽是馬會和公益慈善研究院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動的“萬方傳播中華文明及文化科技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一環,透過藝術與科技融合,培養文化科技人才,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國際交流。
展覽主題名“樂林泉”取自展品《皋涂精舍圖軸》上干隆御筆親題的詩塘。“林泉”是中國古人對自然山水的詩意表達,“樂”於“林泉”,則是人們在園林中寄托的棲居追求。展覽分為六大單元,通過“雅集”“鑒藏”“游山”“靜修”“觀花”“暢音”等六項園林雅事,選擇200余件有代表性的中外展品,巧妙將園林景觀與文學、戲劇、歷史典故等元素相融合,立足中國古典園林,放眼全球園林文化,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呈現中外園林的藝術之美,揭示其中蘊含的人文哲理。
觀眾將在此次展覽中,欣賞到傳說中西園雅集的發生地北宋文人王詵的私人園林、明代蘇州定慧寺禪院、干隆皇帝下江南後寫彷江南文人園林融匯北方宮廷園林而營建的干隆花園等園林相關藝術品,還將欣賞到龐貝別墅花園、中世紀修道院園林、法國凡爾賽宮園林、日本江戶時期的花園和莫奈花園等不同風格的外國園林風貌。在展示手法上,運用建筑燙樣、復原模型和歷史空間再現等形式,生動闡釋紫禁城園林的營造智慧。
展出的200余件文物中,既涵蓋中國歷代名家書畫、清宮舊藏文玩珍品及古典家具,也不乏西方油畫、雕塑、日本浮世繪、波斯細密畫等類型的異域佳作。其中,有70件珍貴文物來自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法國凡爾賽宮、中國國家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朱育帆教授及其團隊參與展覽合作策劃。此次展覽得到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的協助。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還將午門東北崇樓開辟為文創展廳,通過抽象造境與郎世寧《花鳥圖冊》的融合,給觀眾營造出沉浸式文創展陳空間。設計靈感來源於康熙款五彩十二月花卉紋杯、綠色緞繡桂兔金皮球花紋花神衣、莫奈的《睡蓮》、葛飾北齋的《桔梗與蜻蜓》以及亨利﹒弗萊徹的《十二月花令》等展品的數十款園林主題文創隨之亮相,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創新巧妙融合。
展覽同名圖錄《樂林泉:中外園林文化展》預計2025年4月出版面世。該書分為展覽篇、研究篇。展覽篇將全部參展文物均以高清晰版式予以呈現,研究篇收錄來自故宮博物院、清華大學七位學者的八篇學術文章,以建筑、園林、文物、藝術等多重視角展開對中外園林的研究與討論。
本次展覽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參觀,觀眾可通過“故宮博物院”微信小程序實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