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博山區堅持扶貧工作“物質”和“精神”兩手抓,在全力增加貧困戶收入的同時,充分發揮文化扶貧特殊功能,用文化充實精准扶貧內涵,找准結合點,創新方式方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讓“文化扶貧”成為脫貧攻堅的一道美麗風景,切實讓貧困群眾在經濟和精神上同步奔小康。
在基礎建設上使真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做到貧困群眾住在哪裡,公共文化服務的觸角就要延伸到哪裡。近年來,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圍繞“建得起、用得上、推得開、可持續”的工作思路,博山區不斷完善鄉村文化設施,重視和加快農村文化大院、社區文化中心、農家書屋建設進程,讓公共文化資源、文化服務向農村和基層傾斜,以此充實、豐富和活躍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努力實現“文化惠民”,全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服務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出台了關於印發《博山區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實施方案》,文件要求明確建設任務標准和進度,同時加大財政投入,新建鎮(街道、開發區)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經驗收合格後,區財政根據相關標准撥付5-10萬元補助資金,進行補貼(含設備器材補貼),確保年內實現基層文化服務中心的全覆蓋。 截至目前,已為全區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及部分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配備了電腦、圖書、書櫥、閱覽桌椅、樂器、鑼鼓、移動影庫等文化器材,為86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配備便攜式音響及數字化衛星接收設備,附近村民用手機連接無線網絡後即可查閱100多種最新報刊雜志、收聽收看各大電台和電視台的節目,達到資源實時共享。 8月25日,全區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區政府與各鎮(街道、開發區)簽訂了2017年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目標責任書,進一步壓實了文化扶貧工作責任。
在效能提升上使真勁。博山區堅持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堅持“專”“群”結合、“送”“種”結合、“樂”“教”結合,加大優秀文化產品供給,實施文化惠民重大工程,組織文化惠民演出、全民閱讀,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健康的文化活動,不斷滿足貧困地區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實現“文化樂民”。為全面了解博山業余文藝團體的業務水平,舉辦“比武大會”,組織專業干部為來自全區的104支民間劇團進行綜合評定。通過統一評星定級,評出一級演出團隊20支、二級演出團隊36支、三級演出團隊48支,《中國文化報》、中國文明網、山東省新聞聯播等各大媒體均進行了相關報道。 目前,104支民間劇團正活躍在各個村居及偏遠鄉村、居民小區及敬老院、工地,利用文化大院及文化小廣場,開展文化惠民下鄉演出,將精彩的節目送到百姓家門口,每場演出文化出版局給予相應補貼,充分調動了民間劇團的積極性,做到至少“一村一年一場戲”。截至目前,完成送戲下鄉活動899場。演出現場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為我區的貧困群眾送去了扶貧的精神食糧,讓他們享受一場視覺盛宴。引導貧困群眾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方式,豐富他們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