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省新聞聯播

沂源縣:弘揚非遺文化 助力鄉村脫貧
時間:2021-06-18| 編輯:楊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活態靈魂”,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近年來,沂源縣非遺文化扶貧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的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強健精神力量,開拓視野、提升自信,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不斷激發貧困地區內在活力,使鄉村脫貧致富駛上快車道。

  打造“非遺文化+旅游”模式,助推鄉村脫貧。牛郎織女傳說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助力鄉村脫貧的道路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分發揮文化名鎮優勢,做活“牛郎織女愛情文化+旅游”文章,為了讓七夕傳統文化真正地融入沂源,成為當地全新的文化名片,沂源連續舉辦十屆中國(沂源)七夕情侶節,建設了牛郎織女景區、牛郎織女民俗館、愛情郵票博物館。二是深入挖掘愛情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內涵,因地制宜打造更多吸引游客的項目,提升當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今年上半年沂源縣接待游客達到360萬人次﹔旅游消費總額達到20.5億元,沂源用非遺文化資源提升了地方文化軟實力,帶動了經濟快速發展。三是加大景區對周邊貧困村、貧困戶的輻射,吸收更多貧困群眾通過就業或發展產業實現脫貧,努力走出一條“文化+旅游”助力脫貧的新路子。

  做好“非遺工藝+扶貧”文章,實現“保護”“致富”雙豐收。非物質文化遺產緊密聯系千家萬戶,與人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緊密相連。積極推動“非遺+扶貧”,將非遺工藝轉化為“脫貧生產力”,既能夠帶動貧困人口就地創業就業、實現脫貧致富,又有利於保護和傳承非遺的文化價值,增強貧困群眾的文化自信和對文化經濟價值的理解,激勵他們從“等靠要”向自己動手、有所作為轉變。沂源縣文化出版局緊緊圍繞這一主線,積極申請資金40萬元,著重扶持發展傳統木雕工藝品加工、沂源煎餅、沂源老醬油等傳統非遺項目,引導幫助有創業願望、有一技之長的貧困非遺傳承人設立創業項目,爭取幫扶資金,帶動群眾脫貧。

  創新“非遺技藝+時尚”模式,打通“非遺+扶貧”的市場突破口。沂源縣木雕技藝以“蔡氏木雕”非遺傳承人蔡元合為代表,創造出在桃核上雕刻出生動的十二生肖、姓氏、祝福語及其他有趣的卡通畫像等,制作成鑰匙扣、手機繩、汽車挂件等既時尚又實用的手工工藝品,受到消費者一致好評,帶動發展了一大批木雕專業人員,幫扶一大批貧困戶傳授技藝,幫助他們學會了木雕制作技術,有的人更是有了自己的店鋪,增加了經濟收入,成功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庄大道。貧困地區的傳統非遺手工藝產品也可借鑒與時尚嫁接的經驗,朝著產業化、品牌化的模式發展,使“非遺+扶貧”成為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點擊添加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