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全省新聞聯播

日照非遺顯芳華
時間:2021-06-18| 編輯:楊倩|【

  2015年12月1日頒布實施的《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規定,每年農歷臘月23日至次年農歷二月二日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認識,在全社會營造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良好氛圍,“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期間,日照市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打造“非遺+旅游”模式,共開展非遺相關活動300余場次,主要包括非遺節目展演、非遺體驗、非遺實物展示、非遺項目培訓等,累計吸引觀眾40余萬人次。

  一是以傳統節慶為軸,以景區為平台,打造非遺民俗活動品牌。非遺月期間,積極開展舞龍舞獅、民間雜耍、高蹺旱船、水族舞等非遺進景區活動,把優秀傳統文化送進景區、送到廣大市民和游客身邊,讓廣大市民和游客近距離感受日照非遺的多彩魅力,打造了主客共享的文旅空間。日照市文化館先後組織了全市魚燈籠軋制技藝培訓、2019年非遺月民俗文藝展演等10余場活動;東港區組織了“盛世和鳴﹒清光大來”——2019古琴新年音樂會、“小小工匠成大器”成果展等100余場活動;嵐山區組織了歡天喜地過大年——非遺展示、鬧春牛民俗文化節等60余場活動;莒縣組織了2019年莒縣剪紙(過門箋)大賽暨閻庄鎮特色文化大展、莒縣2019年傳統戲曲大拜年等70場活動;五蓮縣組織了非遺作品展、非遺進校園等40余場活動;開發區組織了元宵節民間文藝展演暨“非物質文化遺產月” 活動、花饃大賽等20余場活動;山海天組織了“非遺進校園﹒文化有傳承”活動等10余場活動。3月8日(農歷二月初二),在日照市萬平口旅游區舉辦了日照市“二月二舞龍大會”,現場觀眾達1.1萬余人,參演人員近千人,展銷柳編、刺繡、布老虎等非遺產品千余件,這是日照市歷年來舉辦的舞龍舞獅活動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水平最高的一次。

  二是依托非遺項目,助推全域旅游發展,打造日照文化年俗新模式。充分挖掘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精心打造民俗文化亮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圍繞春節,組織推出系列特色文化旅游活動,全市各大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文物古跡、名人故居、特色小鎮、古村落等也充實了旅游內容。極具日照特色的文化活動,營造了濃厚節日氛圍,滿足了當地群眾節日文化生活需要,也提高了游客的體驗度和吸引力。“日照年﹒最山東”2019日照大廟會、2019萬平口新春民俗游樂匯等,積極開展民俗演藝、新春祈福、特色美食等體驗活動,開啟了日照景區傳統文化年俗新模式。

  三是開展非遺生產性保護,助力脫貧,積極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日照市開展了傳統工藝振興工作,建設了一批草編、影雕、刺繡的“非遺車間”,東港區三庄鎮“影雕車間”、莒縣夏庄鎮“媽媽制造”合作社、嵐山區黃墩鎮任家董旺庄村的“草編車間”、五蓮縣汪湖鎮“老粗布車間”等,產品出口國外,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非遺月期間,開展了2019年日照非遺傳承人走進東夷小鎮活動,依托拙朴坊文化交流館打造日照非遺工坊,為全市的非遺手工藝人在景區搭建了銷售、展示平台,實現非遺文創產品進景區,深受游客喜愛。

  四是深挖非遺人文情懷,助力文明鄉風建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東港區舉辦了非遺體驗活動,豐富多彩的非遺體驗項目,吸引了3000余名群眾參與其中,生動有趣的非遺體驗,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精神力量。嵐山區組織演出隊到村居、社區開展“鄉村振興﹒文化先行”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動,節目包括舞龍、舞獅、秧歌、曲藝、武術、歌舞表演等非遺展演。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鄭州路社區和奎山街道,分別舉辦了社區元宵節民俗燈會、蒸花饃大賽等活動,傳承了節日裡的民風民俗,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文明鄉風民風。

  五是創新宣傳方式,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非遺月期間,日照市大力宣傳,通過舉辦活動協調會和新聞發布會,充分利用報紙、海報、公共場所電子屏、微信公眾號、微博、自媒體等傳播途徑的“2+N”活動宣傳預熱模式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雙線”宣傳方式,擴大活動覆蓋面,在全市營造了“多彩非遺﹒美好生活”的濃厚氛圍。在學習強國、新華網、齊魯網、大眾網、半島網、日照日報、日照電視台等多個媒體發布日照市非遺民俗活動視頻及文章。“二月二舞龍大會”前期預熱宣傳,僅日照直播公眾號點擊量就達3萬余人次,活動當天網絡在線觀看達15萬人次,新華社客戶端段視頻點擊量達26.5萬人次。

點擊添加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