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優化文旅融合總體空間格局。根據棗庄市組團式城市發展格局和文化旅游資源分布廣泛、相對集中的特點,加大資源整合、區域合作,對全市文化旅游發展空間格局進行優化、調整,形成“一核、兩帶、四極、十片區”點面結合、重點突出、兼顧組合的文化旅游空間格局,著力打響“魯風運河﹒生態棗庄”品牌。比如,以深厚的古滕歷史文化積澱為文脈依托,進一步增強“墨子故裡、濕地紅荷、美麗滕州”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打造現代產業強市、生態文化名城。積極培育了運河人家、榴園人家、山鄉人家、濕地漁家、森林人家五大鄉村旅游品牌,全市“一帶三鎮五點”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激發文旅經濟融合發展新活力。以推進棗庄大運河文化旅游精品產業集群發展和大運河生態文化經濟帶棗庄示范區項目建設為抓手,市政府先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台兒庄古城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實施意見》、《棗庄市精品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8—2022年)》等綱領性文件,著力提升棗庄沿運文化游、生態游、鄉村休閑游等產業發展。比如,發揮台兒庄古城的龍頭帶動作用,著力推進台兒庄古城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創建工作,目前該園區擁有各類企業403家,其中文化產業產值達25億元,文化產業從業人員1.1萬余人。
三是提供優質的文化旅游服務產品。把節慶推介活動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持續推進淮海經濟區域、京杭大運河城市旅游推廣聯盟等的旅游合作和推廣活動,精心策劃舉辦了“魯風運河﹒生態棗庄”棗庄主題節慶、中國(滕州)微山湖濕地紅荷節、中國春節旅游產品博覽會、台兒庄運河龍舟賽等文化旅游節慶活動。比如,2019山東(台兒庄)非遺年暨台兒庄古城春節大廟會期間,兒庄古城景區匯聚了威風鑼鼓、獅王爭霸、社火巡游、火龍鋼花等全國各地的特色非遺項目,每天進行集中上演,同時舉辦了第七屆中國春節旅游產品博覽會暨台兒庄古城年貨節,打造了中國非遺年文化品牌和“最美中國年”精品旅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