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砥礪奮進的五年﹒文化 > 發展成就
發展成就
為人民抒懷 為時代造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美術事業蓬勃發展
發布時間:2017-10-18 16:3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7-10-18

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中國美術獎﹒創作獎、獲獎提名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圖為觀眾熱情參觀展覽。

2016年,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和攝影作品展覽在陝西西安舉辦,圖為開幕式現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等一系列重要講話,創造性地回答了在新時期推動文藝繁榮發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做好文藝工作指引了明確的方向。五年來,在美術領域,不僅是曾經深藏庫房的美術精品活了起來,美術館裡的觀眾也越來越多﹔不僅藝術惠民活動日益豐富,公眾的文化藝術消費也更加多元﹔更為明顯的,美術創作持續繁榮,尤其是優秀主旋律作品不斷涌現,“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為藝術家的一種自覺﹔美術專業機構的專業化水平和服務意識不斷提升,中國美術作品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魅力也更為自信……

    以人民為中心

    用美術作品展現時代新風貌

    推動優秀作品的創作生產是美術工作的中心環節。十八大以來,文化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美術創作規劃,加大扶持力度,著力推進和打造包括“中國藝術節展覽項目”“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以及“全國美展”等在內的重要的國家級展覽體系建設,積極引導美術家潛心創作、勇於擔當、勇攀高峰,努力創作出無愧於這個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2013年,由文化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在濟南山東美術館舉辦。2016年,由文化部與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和攝影作品展覽在西安多家美術機構展出。這兩屆中國藝術節通過發揮優秀美術作品在提升素養、共享成果、藝術惠民等方面的獨特作用,將藝術性與普及性相結合,文化的傳承與當代探索相結合,成為廣大公眾眼中一道亮麗風景。2014年,在文化部與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上,13個展區的4000余件作品,形式語言探索豐富、緊扣時代脈搏、鄉風民俗濃厚,充分展現了美術工作者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努力和自信。

    十八大以來,文化部相關單位以及各省區市積極引導美術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聚焦中國夢的時代主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實施了一系列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並特別加強對現實題材美術創作的重視和扶持,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現實題材美術作品和展覽,也培養了一批優秀青年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14個省份分別實施了25個現實題材相關的美術創作工程,在弘揚主旋律、宣傳正能量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此外,在文化部組織引導下,各美術機構在重要時間節點上推出的一系列主題性展覽,無一例外地體現出對歷史的緬懷,對現實的關注,對時代的歌頌以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如2014年,“丹青中國夢——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美術作品展”﹔2015年,“鑄魂鑒史 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美術作品展”﹔2016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美術作品展覽”﹔2017年,“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第13屆全軍美術作品展覽”……

    尤為可喜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越來越成為廣大藝術家在創作上的自覺。藝術家主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展現出美術創作的新氣象。中國國家畫院實施“‘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創作工程”,緊密結合時代命題,在創作過程中,先後組織了沙漠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海外考察採風五個線路、三個階段的寫生與採風內容,深入到“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和地區的發展中,對當地的社會發展和人文景觀進行深入研究,為藝術創作提供了重要基礎。中國藝術研究院積極引導美術家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田黎明、楊飛雲等一大批優秀美術家深入到部隊、農村、邊疆等基層一線,創作出許多現實題材的新作。還有在中國美術館、天津美術館、重慶美術館、廣東省美術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巡回展出的“向人民匯報——‘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當代十五位美術家作品展”,展示一批長年扎根基層、深入生活的美術家,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由中國美術學院組織藝術家們聯合創作的“時代領跑者”組畫,以新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點為切入點,勞模們依次出現在畫作中,記錄了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的優秀勞動模范。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最美中國人——慶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型主題美術作品展”,通過21幅大型組畫,以廖俊波、高德榮、龔全珍、菊美多吉、李保國、黃大年等先進人物為創作原型,生動展現了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和當代中國人的昂揚風貌,受到觀眾熱情關注和喜愛……

    推動專業化建設

    美術館、畫院事業穩健發展

    美術館作為藝術類的博物館,是收藏、保護、展示和研究美術作品,並提供相應的公共教育的專門機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美術館的重視和關注不斷加強,我國的美術館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一方面,各級政府加大了對美術館事業的投入,一些國有美術館相繼建成使用或列入建設規劃﹔另一方面,各種社會力量投資建立的民營美術館也蓬勃興起,我國美術館格局正在進一步完善。

    基於我國美術館發展的實際,作為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十八大以來,文化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總體部署,遵循美術館發展規律,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惠民生,推動美術館事業健康發展,圍繞美術館專業化建設,在加強規范化、標准化、法制化建設,加大美術文化傳播與普及力度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針對美術館藏品收藏和研究的短板,自2013年開始,文化部開始實施“國家美術收藏工程”。該工程旨在推動國家美術收藏、藏品保護與修復以及藏品研究與利用的體系化建設,提高國家美術收藏的整體效益。近年來廣受關注的“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讓收藏在庫房裡的文物活起來,“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是從美術館的藏品研究展示、宣傳推廣工作入手,通過項目扶持的方式,引導美術館加強對藏品的研究利用,並逐步實現美術館藏品的長期陳列。據統計,截至2016年,在各地文化主管部門和各美術館的大力支持下,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近1700萬元,推出60家美術館舉辦的藏品展覽150余個,展出藏品近1.8萬件(套),其中自入藏以來首次展出的作品約佔60%,觀眾總量約800萬人次。

    2014年,“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在順利完成普查試點工作基礎上,發布普查工作實施方案和相關技術標准,開展普查人員培訓,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數據採集工作全面鋪開。目前,“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攻堅階段。

    2015年,文化部正式發布了《國家美術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實施辦法(暫行)》,實施單位在原來文化部三家直屬單位的基礎上增加了國家重點美術館,並加強資金的監督管理。3年來,共有58個項目入選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名單,共計收藏各類優秀作品及藝術家文獻約1.24萬件,不僅有效增加了國家美術收藏,而且激勵了優秀藝術家及其家屬的捐贈熱情,進一步提升了國家重點美術館吸引優質捐贈的能力,促使各收藏單位認真做好捐贈藏品的研究推廣工作,使更多優秀美術成果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共享。

    在美術館健康發展的道路上,離不開規范和示范作用。在2014年啟動的第二次國家重點美術館評估中,浙江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武漢美術館和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4家單位入選第二批國家重點美術館,首批9家重點館順利通過復審,使得國家重點美術館達13家。同時,自2010年起每年都實施的文化部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評選,通過優秀展覽項目和優秀公共教育項目的示范效應,對於引導美術館加強自身的專業化建設,全面提高管理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美術事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為加強美術館專業人才建設,文化部持續推進全國美術館專業人員培訓。截至目前,文化部藝術司面向策展、公共教育、展覽實務、美術館行政、文創等專業方向的全國美術館專業人員舉辦各類培訓班20余期,培訓全國各級各類美術館專業人員千余人。2016年起,開始實施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結合美術館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作為創作研究機構,畫院是美術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文化部為加強對國有畫院創作和研究工作的引導、扶持,鼓勵和支持畫院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美術創作研究活動,促進畫院推出更好、更多的優秀美術作品和研究成果。如連續開展的全國畫院專業人員研修培訓工作,從全國國有畫院中遴選出優秀青年人才,分批進行專業培訓,以提升其業務能力、創作理念。2016年6月首期全國畫院創作人才高級研修班在中國國家畫院開班,學制1年,共培訓山水、人物、花鳥三個方向專業創作人員30人。2017年開始實施“重大題材美術創作研究班”,依托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單位,集中力量培養一批主題性美術創作的中青年骨干。此外,在上海、江蘇等地實施的現實題材創作工程中,一批實力扎實、勇於擔當的年輕藝術家借助現實題材創作脫穎而出。

    各級畫院也在拓展思路,不斷強化自身的創作研究能力,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承擔起國家公益事業單位應有的職責。如中國國家畫院以專聘結合的方式,組建了一支涵蓋各美術領域近300人的專業創研隊伍,建立了畫院年展、專業院展、海外展、個展四級展覽體系,以展覽促創作,並完成多個研究項目,填補了國內學術空白。2012年,北京畫院在文化部指導下成立了“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與“傳統中國繪畫研究中心”。5年來,兩個中心始終秉持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宗旨,持續開展多項學術研究和展覽,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2017年,“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在江蘇成功舉辦,顯示了全國畫院系統骨干創作力量的整體實力,展示了專業創作和研究的最新成果,體現了畫院系統藝術家堅持正確的文化方向,堅持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藝術自身規律為重要追求的共識。

    讓藝術更自信

    讓藝術更親民

    近年來,不出國門就能欣賞到國際藝術大師的作品,已經十分常見了。不僅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重要美術機構有計劃地引進國際大展,有實力的民間機構也踴躍加入這一行列。美術界的國際交流更為頻繁,在你來我往的背後,更重要的是中國藝術機構和藝術家們對於自身文化自信在逐漸加強。

    今年10月亮相的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將主題聚焦“絲路與世界文明”,共展出五大洲102個國家567位藝術家的601件作品,不僅參展國從最初的45個增加到102個,也成為全球首個達到100個參展國家的美術展覽,這表明其國際知名度、影響力和吸引力日益提升,而絲路文明引起的國際藝術家們的共鳴,更從深層次反映了如今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文化的號召力。同樣是在今年10月,“德國8——德國藝術在中國”作為對在德國舉辦的“中國8”系列藝術展的回訪,是德國當代藝術在中國乃至德國之外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展示,囊括了德國20世紀50年代至今最具影響力的55位藝術家的近320組作品。這些生動的事例不僅見證了國內美術事業的蓬勃發展,更展現了中國的開放與包容,更加自信地主動吸納和接受世界文明的姿態。

    與此同時,中國文化在今天也越來越主動地“走出去”,參與到國際藝術交流的陣容中,突出中國特色,彰顯中國精神。

    中國美術館近年來打造了“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系列國際展,以“中國寫意”為題,選擇具有中國寫意精神的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作品,舉辦國際巡展,在國際藝壇引起熱烈反響。2016年,“中國寫意”展在墨西哥舉辦期間,150余名墨西哥志願者接受中國美術館專家培訓,用西班牙語講述中國故事,在墨西哥掀起“中國熱”。“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到法國、新加坡等地巡展時,觀眾對表現中國當代生活的創新之作也表現出極大熱情。國際交流要長效推動,還要有機制保障。為此,中國美術館近年與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建立了金磚國家美術館聯盟,互換展覽,共辦論壇,效果越來越好。

    中國國家畫院通過組織實施“‘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不僅開展大規模的採風寫生調研,足跡遍及印度、法國、馬耳他、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意大利等國家,而且吸引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重要藝術家,共同參與創作、交流。分別在2015年和2016年舉辦的“一帶一路”寫生採風作品展,就是他們考察、採風、寫生成果的階段性匯報。此外,中國國家畫院還推出了“中國風格——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精品國際巡展”“中華意蘊——中國油畫藝術國際巡展暨學術研討會”“水墨東方——中國當代水墨意大利展暨學術研討會”等項目,有效推動了中國美術的海外推廣進程。

    此外,除了展覽交流,還有學術上的碰撞。如被稱為文化藝術界的“奧林匹克”盛會的世界藝術史大會,每4年一屆,自1873年以來已舉辦了33屆。2016年,這一盛會在北京舉辦,在北京大學與中央美術學院設立了21個分會場,共近300個學術報告,9個專題報告,6個特設展覽,一個書展,來自世界43個國家的1600余位專家、青年學者、在校學生參會並參與了討論,普通聽眾參與者近萬人次。

    無論走出去,還是引進來,歸根結底還是讓藝術走近人民、服務大眾,用藝術進行心靈交流。藝術品網絡拍賣近些年的蓬勃發展,藝術品租賃的悄然興起,藝術定制的日漸流行,藝術衍生品的火熱銷售……見證了公眾對藝術的需求。“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浙江杭州油畫展區22天展期參觀人數達15萬人次,天津中國畫展區超過20萬人次參觀量,太原雕塑展區單日參觀雕塑展覽的人數達1.8萬人,進京獲獎展在20天展期中約有12萬觀眾參觀了展覽﹔兩屆中國設計大展,接待觀眾60多萬人次……這些數字都見證了公眾對美的追求。

    與此同時,藝術和大眾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藝博會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文化產業平台,在那裡看藝術、買作品,藝術消費逐漸走入日常生活。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自2004年創辦以來,歷屆累計總成交額超過1.3萬億元,出口成交額累計超過1200億元,這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到今年共舉辦了13屆。

    設計作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形式,不僅深植於生活,也越來越注重文化內涵和與日常生活的互動。文化部發起舉辦的中國設計大展,每3年一屆,自2012年以來成功舉辦了兩屆。展覽通過整合中國設計資源,凝聚優秀設計人才,匯集近幾年來我國設計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示中國設計的整體形象,研究和探索設計在當代中國的發展之路,從而引領和推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因設計而更美。

    藝術的親民不僅體現在全國美術館界日益豐富和常態的公共教育活動中,更多藝術惠民的意識和做法使得美術作品不再是某些專業人士所好,而成為人們共享文明成果、提高文化修養的重要載體。在第十屆、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期間,美術展覽的作品門類從原來的國畫、油畫、版畫等擴充到書法、篆刻、攝影等,不僅向全國各大高校、圖書館和社區等贈送展覽畫冊,並通過組織團體參觀的方式,做好公共教育推廣,使更多的群眾能夠分享到美術發展的新成果。展覽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引發了參觀熱潮,觀眾人數51.4萬人次,觀眾留言簿上留下了大家的驚喜和贊嘆……

    “筆墨當隨時代”,今天的美術家們有著更廣闊的創作天地和更重要的文化使命。面對新的時代潮流,面對人民群眾新的期待,廣大美術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思想,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濃墨重彩刻畫時代典型人物、描繪中華民族卓越風華,激勵全國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