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報記者張婧 薛帥報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帶著與人民群眾實際利益息息相關的建議和提案相聚北京。他們提出的眾多反映社會現狀、傳遞基層需求的呼聲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和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圖書館《新世紀圖書館》常務副主編劉忠斌結合自己走訪和調研的經歷,帶來了《農家書屋走信息化服務發展的建議》《城市空巢老人群體的社區圖書館服務建議》《公共圖書館面向城市社會性弱勢群體服務的建議》3份公共文化領域的建議,深度聚焦農家書屋、社區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在不同人群中的使用情況,並就其未來發展指出了“農家書屋走信息化服務發展道路,充分滿足農民群眾文化信息需求”“社區圖書館為日漸龐大的空巢老人群體提供更加優質的信息傳遞、人際交流等服務活動”以及“公共圖書館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有針對性服務的同時,需主動幫助其消除心理和技術方面障礙、降低經濟成本”等具體發展方向。“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公共圖書館承擔著傳播文化、開展社會教育的重要職能,理應服務好各類人群,為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覆蓋作出努力。”劉忠斌說。
推動全民閱讀深入開展與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著緊密聯系。在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副局長吳尚之看來,公共圖書館法實施後給全民閱讀帶來了新機遇。“公共圖書館法明確規定,公共圖書館應當將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任務,並要求公共圖書館通過開展閱讀指導、讀書交流、演講誦讀、圖書互換共享等活動,推廣全民閱讀,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公共圖書館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責任性。”吳尚之說。吳尚之透露,2017年初,《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提交國務院法制辦,並於3月下旬由國務院法制辦正式對外征求意見。目前,條例草案已提交有關部門審議。地方立法工作中,繼四川、江蘇、遼寧、湖北及廣東深圳之後,吉林、黑龍江也發布了關於促進全民閱讀的決定。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雷鳴強提出“博物館文化惠民補助要進一步擴大”。他以湖南省相關數據為例,“自2008年啟動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工作以來,湖南省目前共有77家博物館、紀念館納入國家免費開放經費補助范圍”。雷鳴強表示,博物館、紀念館的免費開放在推動各地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充分發揮博物館和紀念館的社會價值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是一項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惠民政策,是讓文物‘活起來’的有力舉措。”雷鳴強說。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工商業聯合會主席閻志帶來了《關於建設新型村級文化場館,推動鄉村文明構建的建議》。他說,武漢大學對全國33個村庄的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特色地方文化資源的使用情況不容樂觀:每天看電視的農村居民超過46%,每天上網的超過20%,經常打牌的超過20%,而經常“閱覽書籍報紙”“跳舞打球”“觀看歌舞戲曲等文藝演出”“進圖書館與文化站等文化場館”等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居民人數比例全部低於20%,比重相對偏低。因此,原有的公共文化供給模式和管理方式應該有所改變,集宣傳教育、信息服務、科學普及、文化娛樂、體育活動等於一體的多功能、體驗性強的新型村級文化場館亟待建立。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賀雲翱則認為,不能把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建設工作單純地認為隻需要建設一些硬件設施,應該像抓經濟工作一樣切實抓好鄉村文化建設工作,要精准化,重內涵、重品質、重效果,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雖然現在很多村子裡的文化設施都建設起來了,但具體使用效果並不能讓大家滿意。比如一些村子盡管配置了垃圾處理設施,但周圍還是有部分村民亂倒垃圾。硬件建設誠然重要,文化方面的軟件建設同樣需要跟上。”賀雲翱建議,通過教育、媒體宣傳等多種方式來進行知識與文化的普及。“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文化建設要有規劃。現在很多地方的文化建設並沒有具體的實施規劃。再小的項目,我們都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規律辦事。” 賀雲翱說。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音樂家協會主席關牧村向大會提交建議:加強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進一步滿足三地群眾對優質精神文化食糧的需求。“京津冀三地歷史淵源深厚,具有廣泛的合作前景,但三地公共文化服務的一體化程度還不夠高,區域文化發展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沒有充分發揮。”關牧村說。因此,她建議,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門應建立高層協商機制和具體工作層面的溝通協調機制,定期召開聯席工作會議﹔建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交流機制,共同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投入、建設、運行、管理的新辦法、新機制。
上一篇: 代表委員聚焦文化自信 |
下一篇: 文化工作者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