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新聞聚焦
新聞聚焦
2018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五大亮點搶先看
發布時間:2018-05-28 08:56 來源:人民網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人民網 2018-05-28

  今年6月9日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記者從日前舉行的文化和旅游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遺產日前後將面向公眾舉辦大量非遺和文博宣傳展示活動,其中包括全國非遺曲藝周、非遺公開課、非遺影像展在內的3700多項非遺活動,23個省份218個市縣文物部門舉辦的462項文博體驗傳承活動等,亮點紛呈。

  亮點一

  127個國家級曲藝項目會演

  今年遺產日非遺板塊的主場活動是6月8日至14日在天津市舉辦的全國非遺曲藝周。屆時,127個國家級曲藝類非遺項目將全部參加展演,是中國非遺保護工作歷史上首次實現國家級曲藝類非遺項目的集中會演。許多國家級的傳承人年事已高,但參與此次活動的熱情很高,克服各種困難到天津演出,非常不容易,可謂史無前例、規模空前。

  亮點二

  1400年廟宇舉辦民俗表演

  今年遺產日文博板塊的主場活動將在廣州舉行。遺產日當天,廣州南海神廟將舉行“波羅誕”千年廟會民俗表演。南海神廟始建於隋代,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是歷代官方和民眾祭祀海神的場所,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遺存,見證了千年古港廣州黃埔承載的中外貿易往來和友好交往歷史。當天,現場還將連線南海一號發掘現場、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黃埔古港古村等地,展現文博行業發展和各地群眾參與遺產日活動的盛況。

  亮點三

  200部非遺紀錄片集中展映

  遺產日期間,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和國家圖書館將在山西平遙和國家圖書館等地聯合舉辦非遺影像展。這是遺產日首次遴選優秀非遺影像作品進行集中展映,共有200多部片子申報參展。展覽將展示近年來社會記錄和搶救性記錄方面的成果,提高非遺的可見度,讓更多的人通過較高水准的非遺紀錄影像作品,了解非遺、認識非遺、珍愛非遺。

  亮點四

  文化+旅游將深度融合

  今年遺產日活動,非遺和旅游結合愈加緊密。如文化和旅游部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2018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除舉行屈原故裡端午祭、端午習俗展和端午龍舟賽等活動外,還將開展“端午屈鄉﹒愛上宜昌”主題旅游活動,推出主題游線路產品,讓游客體驗包粽子、挂艾葉、扎香包、制作涂抹雄黃酒等傳統端午習俗,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亮點五

  非遺與生活聯系更密切

  今年遺產日的非遺活動主題為“多彩非遺,美好生活”,口號是“見人見物見生活”“活態傳承、活力再現”“非遺讓生活更美好”“新時代、新生活、新傳承”。所有活動都緊緊圍繞非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人民為中心。非遺活動不僅將走進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劇場這些傳統的官方公共文化設施機構,還將走進中心廣場、商場大堂以及學校、工廠、軍營和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