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非遺演出季
非遺演出季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系列活動——良辰美景﹒2018非遺演出季
發布時間:2018-05-23 14:59 來源:人民網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人民網 2018-05-23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秉持“關注傳統、挖掘傳統、傳承經典、推廣經典”的宗旨,攜手恭王府博物館,於2018年5月31日至6月5日共同主辦推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系列活動——第八屆“良辰美景﹒非遺演出季”。

  該演出季自2011年至今,已成為遺產日期間一個重要文化品牌。

  本次演出季依然由昆曲、古琴兩部分演出組成。

   

  《玉簪記﹒琴挑》

  雅部正聲——上海昆劇團傳統經典劇目展演 

  六百年的昆曲藝術是中國古典戲曲藝術的優秀結晶。在長期的傳承過程中,昆曲以嚴謹的藝術規范和優秀的經典力作盛傳於中國的大江南北。近代以來雖然昆曲面臨生存困境,但昆曲藝人始終恪守傳統正宗,保持經典格范,勉力傳續著昆曲雅部的品格。特別是“傳”字輩藝術大師為代表,直接接續著明清以來蘇州作為昆曲傳習的重要生態區域的藝術傳統,開枝散葉,培養出屬於現代昆曲的優秀傳承群體。上海昆劇團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上海昆劇團自1978年成立,至今已經四十周年。在四十年的歲月裡,上海昆劇團五代同堂,深入傳承著“傳”字輩承繼的藝術精華,以及南北昆曲的藝術傳統,以傳承昆曲經典數量多、質量高最為海內外所贊賞,被譽為是“一流劇團、一流演員、一流劇目、一流演出”。近年來,全本演出的“臨川四夢”、《長生殿》更是引發了社會的轟動效應,彰顯出昆曲兼具傳統與現代的藝術品質,顯示著昆曲乃至中國戲曲“雅部正聲”的藝術理想。

  此次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力邀上海昆劇團及其優秀藝術家們,於6月2日、3日在恭王府大戲樓展演《夜奔》《琴挑》《拾畫叫畫》《百花贈劍》《扈家庄》《問探》《訪鼠測字》《相約﹒討釵》等八部傳統經典折子戲﹔於6月4日、5日在中山音樂堂、新清華學堂分別上演《玉簪記》《獅吼記》兩部全本大戲,全面呈現中國昆曲“雅部正聲”的最佳品質。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吳釗

  “中青年琴家”與“泰山北斗映藍天”古琴展演 

  古琴專場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中青年琴家專場”以及“泰山北斗映藍天——名家名曲專場”。

  為展現中青年琴家承繼傳統,發揚傳統的責任與擔當,5月31日、6月1日恭王府的演出邀請頗具實力的中青年琴家趙家珍、李鳳雲、林晨、巫娜、金蔚、任靜、黃梅以及簫演奏家王建欣,琴歌演唱者何怡,為觀眾奉獻琴歌、古琴獨奏、琴簫合奏的一場琴樂盛宴。

  經典往往具有歷久彌新、可以為歷代傳人提供無數次翻新可能的文化特質。不同琴家對同一首作品的演繹風格各異,而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上,同一位琴家對同一首作品的表演亦不盡相同且不可復制。6月4日新清華學堂、6月5日中山音樂堂“泰山北斗映藍天”的演出,延續推廣傳統古曲,呈現琴樂經典的理念,邀請六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以及當今琴壇具有代表性的琴家同台:吳釗、李祥霆、龔一、姚公白、丁承運、趙家珍、曾成偉、李鳳雲、戴曉蓮,以及簫演奏家王建欣、瑟演奏家付麗娜為觀眾帶來《欸乃》《流水》《廣陵散》《瀟湘水雲》等古琴名曲,呈現琴樂的文化意象和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