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節文化活動新聞發布會
介紹文化生態保護區2015年春節活動有關情況。        
主題嘉賓:文化部辦公廳副主任陳發奮,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馬盛德,福建省漳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李然,青海省黃南州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趙顯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高振翼,山西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張衛東。
直播時間: 2015年02月10日 15:00 - 15:00
直播嘉賓:
直播圖片 更多>>
  •  2015年2月10日15时,文化部召开2015春节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生态保护区2015年春节活动有关情况。图为海峡之声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記者提問

  •  2015年2月10日15时,文化部召开2015春节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生态保护区2015年春节活动有关情况。图为山西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张卫东。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山西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

  •  2015年2月10日15时,文化部召开2015春节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生态保护区2015年春节活动有关情况。图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高振翼。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文化廣...

  •  2015年2月10日15时,文化部召开2015春节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生态保护区2015年春节活动有关情况。图为青海省黄南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赵显祥。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青海省黃南州熱貢文化生...

  •  2015年2月10日15时,文化部召开2015春节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生态保护区2015年春节活动有关情况。图为福建省漳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然。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福建省漳州市文廣新局副...

直播視頻 更多>>
    直播內容  
    2015春節文化活動新聞發布會

    [嘉賓 文化部辦公廳副主任、主持人陳發奮]同志們、媒體朋友們:下午好。2015新春佳節即將到來,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中宣部等五部門《關於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文明辦[2010]8號)的精神,努力挖掘傳統文化節日的精神內涵,豐富人民群眾的春節文化生活,文化部將以“我們的家鄉 我們的節日”為主題,於2015年春節期間,以18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載體,集中宣傳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春節文化活動,展示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成果。現將此次活動的有關情況做公開發布。[2015-02-10 15:08:27 ]

    [嘉賓 主持人]請允許我介紹出席此次發布會的領導和同志: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馬盛德同志﹔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代表福建省漳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李然同志﹔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代表青海省黃南州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趙顯祥同志﹔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代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高振翼同志﹔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代表山西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張衛東同志。現在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馬盛德同志介紹本次活動的總體情況。[2015-02-10 15:09:27 ]

    [嘉賓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馬盛德]同志們,媒體朋友們:大家好!再過幾天,我們就要迎來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目前,我們也正在親歷和目睹被稱為史上最大的周期性大遷徙——春運。為什麼到了春節這個節點,每一個游歷在外的人都要執著地趕回家鄉?我想,除了親情的召喚,還有對那一方養育他的土地的眷戀,以及對這方土地滋養的文化氛圍的認同,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養育了一個人的文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我們很早就注意到非遺與其應因的生成性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並探索出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這一區域性整體性保護理念。自2007年至今,我國已經設立了18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這些保護區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具有鮮明的區域和民族特色,其境內的非遺資源集中而豐富。本次春節文化活動,我們聚焦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我們的家鄉 我們的節日”為主題,通過實實在在的人、物和鮮活的生活,集中向社會宣傳展示我國不同文化形態下異彩紛呈的春節文化活動,烘托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為公眾了解豐富的年俗文化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激發人民群眾探尋、理解民族精神根源,增強文化自信與認同感,增進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2015-02-10 15:11:10 ]

    [嘉賓 馬盛德]我們在2014年底明確提出了本次活動的主題和宗旨,並布置了相關工作,向相關省級文化主管部門印發了《關於開展2015年春節文化活動有關事項的通知》,得到了各地積極響應。18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將保護區內的春節文化活動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匯總,形成了一份詳實權威的發布材料。這其中不但有漢族傳統的廟會、社火、踏街等活動,還有兄弟民族極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活動,如土家族擺手迎新年、苗族山歌會、藏族羌姆表演等。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還將依托於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街區、社區,組織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非遺展演展示活動,如福建省非遺博覽苑的2015春節非遺展演,四川成都的“年味﹒最成都記憶——非遺﹒民俗﹒民樂盡在文殊坊”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集中發布,公眾、媒體可以有選擇地進行重點關注和發掘,感受具有不同文化印記的節日氣氛。為使公眾和媒體更直觀、詳細地了解這些活動,我們邀請了閩南、熱貢、晉中、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4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代表來到現場,具體介紹本地區開展春節文化活動的情況。相信通過此次主題活動,能使城鎮化進程中的人們在春節這個歡樂祥和的時刻,實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心願。感受傳統節日所帶來的快樂。謝謝大家![2015-02-10 15:13:03 ]

    [嘉賓 主持人]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代表福建省漳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李然同志介紹情況。[2015-02-10 15:14:14 ]

    [嘉賓 福建省漳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李然]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立於2007年6月,保護區范圍包括泉州、漳州、廈門三市的行政區,陸地總面積約為2.5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1747萬。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我國成立的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區成立以來,在福建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福建省級文化部門與保護區內各級黨委政府和文化部門攜手,在沒有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通過不斷實踐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保護區成立後,在深入調研和評估論證的基礎上,福建省分兩批公布了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41個示范點和9個示范園區。編制了《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示范點(示范園區)管理辦法》、《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示范點(示范園區)建設方案》兩個試行文件。近年來,泉州、漳州、廈門三市根據自身區域特點,著力發揮資源優勢,合理利用非遺資源,推進整體性保護和生產性保護。
    2014年4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在報文化部批准後,由省政府正式公布實施。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的實施工作。目前,保護區工作穩步推進,進展順利。[2015-02-10 15:16:12 ]

    [嘉賓 李然]一、閩南(漳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資源與特色。漳州市是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務院批准的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是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郡歷史最早的城市,人文薈萃,文化生態的資源和特色底蘊深厚。漳州市非遺資源豐厚。目前漳州已公布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5批10大類95項,其中漳浦剪紙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包括漳州布袋木偶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1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51項。各縣(市、區)也都建立本級“非遺”名錄,縣(市、區)級以上項目有184項,一個較為完整的四級“非遺”保護體系基本建成。漳州市現有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省級示范點(示范園區)2批17個。其中示范點15個,示范園區2個。建立市級展示點7個,市級展示館、傳習中心(所)10個。[2015-02-10 15:18:39 ]

    [嘉賓 李然]二、春節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在祖國東南沿海的閩南,正月是百姓最重要的歲時年節。從正月初一開始閩南人歡天喜地度新正,一直要延續到正月十五鬧元宵。今年是乙未羊年,在漳州的城鄉,群眾自發組織的春節年俗活動形式多樣,富有閩南文化特色。
    (一)、自發性與多樣性。農歷年底冬至的請祖儀式,由各姓氏宗祠自發組織,祭祀共同的祖先。正月初一開始,各地群眾組織多種祭祀娛神活動,如浦南古儺“弄大尪”、平和三平寺朝拜祖師、正月初九家家戶戶敬天公。在長泰山重古村落,有延續一千三百多年的賽大豬祈豐年,人們抬著象征豐收吉慶的大豬,祭拜天公。正月十一,人們吃“十一福”,龍文區檀林村舉辦獨特的食福儀式,各家各戶分“福肉”,祈求吉祥。正月十五元宵節,各村社的宗祠、廟宇都組織群眾性祭祀游藝活動,如雲霄開漳聖王巡安、三山國王走溪、搶伯公、平和侯山宮龍藝、漳浦的“穿燈腳”儀式、南靖塔下村德遠堂祭祖採燈花、書洋庄氏、張氏宗祠祭祖儀式等。[2015-02-10 15:20:34 ]

    [嘉賓 李然](二)、漳台兩地共有的特色民俗活動。閩南與台灣兩地民眾“五緣”相連,台灣民眾中有許多人的祖籍地在漳州。台灣民間信仰中的保生大帝信俗、開漳聖王信俗、三平祖師信俗、關帝信俗的香火都源於漳州。閩南文化與台灣文化同根同源,民間習俗如祭祀祖宗、拜天公等科儀,搶孤、弄大尪、中秋博餅、宋江陣等游藝,包括春節、吃十一福、七月普度等歲時習俗基本上相似相通。漳州的薌劇和台灣歌仔戲一樣的腔調,兩地的布袋木偶戲一脈相承。伴隨著同腔同調的錦歌(歌仔)在漳州與台灣民眾中吟唱,中華文化傳統在海峽兩岸世代相傳、發揚光大。
    [2015-02-10 15:21:01 ]

    [嘉賓 李然](三)、融入歷史街區的活態“非遺”展示。今年春節期間,漳州古城歷史街區舉辦了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傳習觀摩為主要內容的活動。中山公園內有薌劇、漳州布袋木偶戲、錦歌、南音、南詞等地方戲曲展演以及元宵花燈展覽。位於府埕的非遺項目展示和傳習中心將成為古城歷史街區的新亮點,漳州木偶頭雕刻、漳州木版年畫、漳州棉花畫、漳繡技藝、漳浦剪紙、燈謎、漳州瓷器等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在這裡展示和傳習他們的“絕活”技藝。
    作為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我們的職責在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法規。尊重廣大人民群眾開展豐富多彩民俗活動的自發積極性,保護人民群眾傳承文化遺產的合法權益,在此基礎上,我們要著力於修復文化生態環境,採取實際有效的措施,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和傳承經費,鼓勵和扶持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出活力。
    [2015-02-10 15:30:14 ]

    [嘉賓 李然]隨著《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的公布與實施,漳州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深入開展。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全力推動之下,九龍江南岸高新區的建設如火如荼,包括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大劇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在內的“五館一歌”工程成為新區建設的啟動項目。閩南文化生態產業走廊和閩南文化生態博覽城區在加快建設步伐,成為保護傳承閩南文化、推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區,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我就簡要的介紹到這裡,歡迎媒體的朋友到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來走走看看,也歡迎大家到閩南過年。謝謝![2015-02-10 15:30:59 ]

    [嘉賓 主持人]謝謝,下面,請青海省黃南州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趙顯祥同志介紹情況。[2015-02-10 15:31:20 ]

    [嘉賓 青海省黃南州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趙顯祥]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們:下午好!“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設立於2008年8月,是我國繼閩南、徽州之後的第三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也是第一個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河畔藏語稱“熱貢”,“熱貢”的意思就是“金色的谷地”,熱貢文化由此而得名。熱貢文化以同仁縣隆務河谷為核心區,由多個民族創造形成的熱貢文化,以其文化類型的多樣性、原真性、獨特性享譽海內外,這裡有被譽為“我國民族藝術明珠”的熱貢藝術,有人神共舞的大型民間傳統宗教節日——熱貢六月會,有稱之土族儺文化“活化石”的土族“於菟”,有安多藏戲重要流派之一的熱貢藏戲,還有獨特的民族服飾、民俗風情、地方方言、宗教文化等。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並存的自然人文環境,孕育了熱貢地區獨特的春節文化習俗,呈現出民間性、宗教性、民族性的鮮明特點。[2015-02-10 15:33:18 ]

    [嘉賓 趙顯祥]在春節期間,我們將在熱構地區開展七項民間年俗活動:1、熱貢年俗。2月18日至3月6日(農歷除夕至正月16)期間進行,主要內容有吃“古突”(九粥)、拜年、新娘回家、跳“拉什則”舞、參加佛事活動等。2、熱貢羌姆表演。2月25日至3月6日(農歷正月初七至十六日),熱貢地區的各大寺院都要舉行跳法舞(藏語稱羌姆)表演。主要內容反映與藏傳佛教有關的神話故事和護法行為,演出劇目以《切加法王舞》等為主,表演形式有單人舞、雙人舞和群舞。3、隆務寺佛教音樂表演。3月3日至5日(農歷正月十三至十五日),隆務寺舉行大型佛事活動,期間表演佛教音樂。4、轉彌勒佛活動。農歷正月初六、初九、初十、十三、十五,同仁縣的吾屯上寺、下寺、郭麻日寺、年都乎寺、隆務寺舉行盛大的轉彌勒佛活動。屆時上萬名僧眾和信教群眾抬著泥塑彌勒佛繞寺院按順時針轉一圈,邊走邊誦經,祈禱未來的幸福。[2015-02-10 15:35:23 ]

    [嘉賓 趙顯祥]5、晒大佛活動。每年農歷正月初五、初八、初九、十二、十四日由吾屯上寺、下寺、郭麻日寺、年都乎寺、隆務寺分別組織舉行晒大佛活動,各寺院都有固定的晒佛場地。主要內容是把寺院內保存、供奉的佛像(巨幅堆繡藝術品)由眾僧從寺院中抬至固定的晒佛場地,舉行一年一度的晒佛活動,接受信徒的跪拜及誦經活動。6、保安社火。3月3日至5日(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同仁縣保安鎮城內村、城外村、新城村等漢族聚居區舉行,主要內容有秧歌、舞龍、舞獅、旱船、高蹺、太平鼓、腰鼓、武角、八大光棍、小歌舞等。演出隊伍達120余人。保安地區的漢族是明清時期陸續來此戍邊移民的後裔,保安社火也就由明代以來從內地撥來屯守的軍人帶至此地,一直承襲軍營習武性質的傳統表演形式。民國後,營制廢革,軍籍後裔傳承舊習,並逐步改造完善,成為同仁縣唯一的軍營漢文化特色的表演形式。[2015-02-10 15:37:06 ]

    [嘉賓 趙顯祥]當地文化部門組織的春節文化活動有2項。一是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管委會聯合州文化局,將於2月25日至3月5日(農歷正月初七日至十五日),在新建的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舉辦熱貢文化生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通過文字、圖表、圖片和實物等多種形式,宣傳展示保護區設立以來的建設成果。二是2月25日至3月5日(農歷正月初七日至十五日),在州府所在地同仁縣城舉辦黃南州民間藏戲展演。屆時將有14家民間藏戲團參展,演員達280多人次。展演活動由黃南藏戲的項目保護單位——青海藏劇團承辦。以上是“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春節文化活動的基本情況。最後,熱忱歡迎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春節期間赴大美青海、“金色的谷地——藏族畫家之鄉”黃南熱貢開展採風考察活動,實地領略和感受當地春節習俗的獨特魅力。謝謝![2015-02-10 15:38:48 ]

    [嘉賓 主持人]謝謝趙主任!請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代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高振翼同志介紹情況。[2015-02-10 15:39:49 ]

    [嘉賓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高振翼]各位領導、新聞界的各位朋友:我來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0年5月,國家文化部批准設立了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為國家級第六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包括七縣一市,總人口292萬,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78.6%,湘西山水風光神奇、歷史文化厚重。湘西自然遺產方面,我們自治州有31個自然生態保護區,其中2個國家級自然生態保護區、2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濕地公元、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個國家級地質公元。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國保單位13處、省保單位50處,中國傳統村落29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座,歷史文化名鎮4座,歷史文化名村2個,2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有國家級名錄26項,省級名錄62項,州級名錄239項,縣市級名錄729項。[2015-02-10 15:40:56 ]

    [嘉賓 高振翼]湘西土家族、苗族的語言、建筑、服飾、節目特色鮮明,魅力無窮。政府大力支持各類民俗活動的開展,在湘西民俗節日活動開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干部群眾對民族文化充滿自覺、自信、自豪。2013年,形成了一批民俗傳統節日品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湖南省文化廳湘西州委州政府在鳳凰古城成功舉辦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節,實現了民俗文化精粹的大會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提升和規范民族傳統節慶活動的開展,採取項目申報、評比制。按照中宣部等五部委關於利用傳統節日弘揚民俗文化優良傳統的文件精神,2015年春節期間,我州將圍繞我們的節日我們的家鄉主題堅持政府主導、民間組織、群眾參與的原則,以弘揚傳承民族文化、營造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為目的,開展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迎春活動。[2015-02-10 15:42:43 ]

    [嘉賓 高振翼]活動從臘月二十二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先後大概將近一個月,據同步統計,八縣市有組織、有規模的活動有30多個,這30多個活動,總體上劃分兩大類:一大類是特色民族民俗文化活動,共有20多個,這20多個活動又可以分為四個小類:一是過民俗年,如臘月二十三和臘月二十八組織的土家年,臘月十九和二十日組織的過苗年﹔二是傳統民俗活動,正月初二、初三組織的游春踏青,正月初四和元宵節干火燒龍﹔三是民俗文化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示、展演,如鳳凰縣的民俗文化展演等等﹔四是大型的民俗群眾文化活動,群眾參與性比較強的活動,如鳳凰縣2015年鳳凰燈火大型燈會等,這一類活動是我們湘西春節民俗活動的主打項目,也是活動的特點和亮點、看點,這是一大類。第二大類活動有15個左右,這類活動主要是文化惠民活動,這類活動可以分為三個類別:一是各個縣市黨委政府和各鄉鎮黨委政府組織的春晚活動﹔二是文化下基層、下鄉活動﹔三是各類文化藝術展,書畫展、攝影展以及各類文體活動,滿足人民群眾春節期間基本的文化需求,是一項民生文化活動。[2015-02-10 15:43:53 ]

    [嘉賓 高振翼]2015年,我州春節年俗文化活動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特色鮮明,我們今年組織的活動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年俗活動內容原汁原味,充分體現了民族性、傳統性、原真性,土家族過年、苗族過年,原原本本按照土家族、苗族的習俗過年,恢復過年的傳統﹔二是政府主觀性強,群眾參與度高,很多活動規模都是萬人以上﹔三是與民俗文化傳承保護、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人民群眾節日生活等緊密結合,比如非遺項目的展示展演、大型的燈會,同時,我們今年組織的很多活動都是在村寨。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土家族、苗族人民享受著傳統而不失時尚的生活,全州處處散發著濃濃的年味,我代表湘西州各族人民真誠的希望大家關注我們湘西,也熱情地期待、邀請各位記者朋友、各位領導能夠光臨我們湘西。四海賓朋同賀歲,神秘湘西等你來。謝謝大家![2015-02-10 15:45:02 ]

    [嘉賓 主持人]謝謝高局長!下面請山西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張處長介紹情況。[2015-02-10 15:45:17 ]

    [嘉賓 山西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張衛東]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把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春節文化活動給大家做個介紹,我分三部分介紹:一、“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實驗區”概況。“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實驗區”地處山西中部,東依太行山,西傍呂梁山,汾河自北向南穿越,形成了東部山地、中部盆地、西部汾河谷地的地貌。按行政區劃以晉中市所轄11個區縣為主,包括太原市、呂梁市各4個縣區范圍,總面積2.3萬平方公裡,人口627萬人。該區域是以相似文化形態劃分的一個文化區域,歷史上長期處於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匯地帶,體現了我國傳統農工並舉、商儒結合、樂武相濟的文化特點,至今仍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文化生態,具有鮮明的北方地域特色。保護區內現有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37項、省級名錄項目138項、市級項目228項,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集中地區,主要涵蓋十大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及根植於農耕文化中的農業習俗節日、粟文化、醋文化、酒文化、藥文化、武文化、樂文化、農時文化等。2010年被文化部批准設立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12年《總體規劃》通過後開始建設。[2015-02-10 15:48:02 ]

    [嘉賓 張衛東]二、2015年保護區內春節文化活動內容介紹。在“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內根據文化資源分布特點,綜合布局中又劃分出“一廊、一圈、一帶、一區”,“農耕文化帶”、“晉商文化走廊”、“方言文藝區”、“節慶文化圈”四個特色文化區域。為辦好此次春節文化活動,山西省文化廳認真落實文化部開展春節文化活動的部署,從保護區內3個市推薦的48個春節文化活動項目中,挑選出晉中社火文化圈內能夠突出“我們的節日 我們的家鄉”主題,准確反映晉中民俗節慶文化,區域集中連片的6個市、縣(區)的6項活動,展示給全國人民。具體活動包括:“兩大展覽”、“四項活動”。“兩大展覽”的時間安排在兩節期間(2月14日-3月6日農歷臘月二十六至正月十六),分別是:太原市文化局在市非遺傳習展示中心舉辦“印象太原非遺展演展示活動”﹔榆次區文化局在文化中心廣場舉辦的“兩節燈展”。“四項活動”的時間是元宵節期間(3月4日-6日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分別是:清徐縣,祁縣文廣新局在部分社區、鄉鎮舉辦“元宵節社火活動”﹔太谷縣委、縣政府,交城縣文廣新局在縣城內舉辦街頭“元宵節大型群眾文藝活動”。晉中“鬧社火”集中在元宵節前後,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民眾喜聞樂見,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社火表演的大部分活動內容多數是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清徐縣彩門樓、背鐵棍、風火流星、太原鑼鼓、皮影戲等是國家級名錄項目,東於架火迎鼓習俗、絞活龍、高蹺、劉三推車、抬花轎、扭秧歌、二鬼摔跤、牛斗虎、舞龍燈、地秧歌、竹馬馬、旱船等街頭活動是省級、市級非遺名錄項目。可以說,這些項目既是兩節期間群眾喜聞樂見、積極參與的主要活動,也是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整體保護的集中展示。[2015-02-10 15:52:32 ]

    [嘉賓 張衛東]三、2015年春節文化活動組織情況。山西省文化廳在落實項目的同時,積極開展宣傳工作,有關市縣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對此次活動高度重視,各地都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對群眾參與活動的規模做出預判,規劃活動場地和路線,准備隔離疏導設施,組織協調當地公安、消防、交警、醫療等部門,做好了應急預案及處置措施,確保活動安全、有序、順利開展,共同營造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我們真誠地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屆時來山西、來晉中欣賞、體驗、分享我們節日的歡樂。謝謝大家![2015-02-10 15:53:26 ]

    [嘉賓 主持人]謝謝張處長!下面是媒體提問時間,提問前請各位記者通報一下所在媒體的機構名稱。[2015-02-10 15:53:55 ]

    [嘉賓 記者]我是海峽之聲廣播電台記者。請問一下李局長,您剛才也提到在新春佳節非常喜慶的節日裡,台胞會回到閩南地區,所以,在兩岸文化交流當中,我們在春節這個節日過程當中會不會兩岸共同舉辦一些活動來加強兩岸的親情?今年會不會有一些具體的計劃?[2015-02-10 15:54:50 ]

    [嘉賓 李然]因為今年閩南生態保護區一些春節節慶活動大部分以群眾自發為主,政府主要是在提供場地、經費補助,包括安全保障方面提供一些支持幫助。台胞回來以後,他們都會到各自的祖籍地尋根,按以往的情況,他們都會主動的融入到這些節慶活動中,我們會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做好配合工作。從政府角度來說,今年沒有什麼特別的比較大型的活動,我們今後會跟對台有關部門包括電視台這塊做一些工作,文廣新局合在一起,也會做一些交流。謝謝![2015-02-10 15:56:00 ]

    [嘉賓 主持人]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百忙當中抽出時間參加新聞發布會!新春佳節馬上來臨,祝大家闔家歡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大家![2015-02-10 15:5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