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新]公共圖書館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承了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基本精神,符合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規律,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執行力。我認為,這部法律從以下四個方面體現了改革創新: 一是強調了公共圖書館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向,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公共圖書館法明確提出,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應當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也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也是在立法當中始終堅持的首要的、基本的原則。這也是我們今後公共圖書館工作必須要堅持的重要原則。 二是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共圖書館法對接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以法律形式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是承擔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建設的責任主體,規定了政府在公共圖書館設施建設、監督考核、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職責。特別是以強化各級政府的保障職責為核心,對各級政府根據事權和支出責任有效保障公共圖書館提出了要求,從而為監督考核各級地方政府履責情況提供了法律的依據。同時,法律還高度重視社會力量參與,將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上升為法定原則。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方式,所享有的權利和國家給予的扶持政策等作出了相應的規定,這對於增強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是將提高效能作為公共圖書館的努力方向。大家都知道服務效能問題,是社會普遍比較關注的問題,當前我們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也存在效能不高的問題。服務效能是衡量公共圖書館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圖書館服務網絡,但從全國來看,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仍比較突出,特別是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不高的問題還普遍存在。公共圖書館法明確要求建立從國家到省、市、縣、鄉、村六級的公共圖書館設施網絡,並通過加強數字服務、流動服務和自助服務設施建設,擴大圖書館服務網絡的覆蓋面。法律要求,要充分地利用好圖書館的現有設施,實行免費開放,向公眾提供文獻信息查詢、借閱服務,開展公益性講座、閱讀推廣、培訓和展覽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提出要建立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廣泛開展數字服務、流動服務、自助服務,加強與學校、科研機構等領域圖書館交流合作的方式,促進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向城鄉基層延伸,提高服務效能。 四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激發公共圖書館的內部活力和發展動力。近年來,文化部按照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推進文化事業單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保等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公共圖書館法在將這些改革成果在法律上予以明確的同時,要求建立健全以理事會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吸納公眾參與,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要求行業組織在服務圖書館行業發展、開展行業自律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要求建立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整合縣域內的公共閱讀資源,實現優質資源和服務向基層農村延伸﹔要求採取政府購買、稅收優惠、開展志願服務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我們概括了公共圖書館法的四個亮點,當然法律的內容很多,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來領會和理解。希望媒體朋友們一如既往地支持、關心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並通過你們的報道,為公共圖書館法貫徹實施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