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全國曲藝院團優秀節目匯演:集中展現全國曲藝藝術發展風貌
發布時間:2025-09-22 09:3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9-22
  好來寶、相聲、四川清音、大同數來寶、京韻大鼓、河南墜子……9月19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中國曲藝家協會、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首屆全國曲藝院團優秀節目匯演在河南省人民會堂拉開帷幕,首場展演的9個精品節目涵蓋諸多曲種,引得現場觀眾掌聲雷動、喝彩連連。
  作為首次舉行的全國性曲藝院團匯演,本次匯演從年初便開始面向全國廣泛征集作品,得到各曲藝院團的積極響應,共收到作品83個,經過專家遴選,最終選拔出27個作品參加匯演。為期兩天的匯演中,27個優秀曲藝節目分3場進行演出,展現曲藝藝術在當代的蓬勃生機。
  首場展演中,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烏蘭牧騎的好來寶《綠水青山謠》率先登場。作為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演員們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融入悠揚旋律,讓草原風情與時代主題同頻共振,開場便贏得滿堂彩。隨後,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帶來的相聲《兩個快遞員》以接地氣的視角,幽默還原快遞員這一普通職業的日常,既調侃了生活中的小煩惱,也展現出基層勞動者的樂觀與溫暖。
  非遺曲種的守正創新是本場演出的一大亮點。四川省曲藝研究院帶來的四川清音《余韻在手》,通過對“手”的解讀,創新演繹非遺技藝,伴奏團隊的配合讓這一川渝文化明珠更顯靈動﹔來自天津市曲藝團的京韻大鼓《繁花似錦》,堅守駱派藝術的精髓,藝術化地呈現了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美麗景色﹔重慶市曲藝團的四川評書《三英戰呂布》則以青年非遺傳承人的視角,生動再現了《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與呂布激戰的經典場景。
  本次匯演特色鮮明、亮點紛呈,充分展現了當前全國曲藝藝術的發展風貌。來自全國21個省區市的26家院團共同參與,體現出廣泛的覆蓋面和較強的代表性。參演單位地域跨度大,既有中國廣播說唱團、中國煤礦文工團、中國鐵路文工團、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等國家級院團,也有北京曲藝團、上海評彈團、天津市曲藝團、河南省曲藝團、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等省級院團,還有廈門市南樂團、合肥市曲藝團、揚州市曲藝研究所等市級院團,更有來自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西藏拉薩市歌舞團(曲藝團)、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蘭牧騎等,展現了全國曲藝院團的整體風貌。
  在藝術形式上,本次匯演突出體現了曲藝種類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登台的19種曲藝形式中,既有相聲、評彈、快板等受眾廣泛的曲種,也涵蓋了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劇種,如四川清音、福建南音、廣西文場和粵曲等。值得一提的是,好來寶、喇嘛瑪尼、托勒敖等少數民族曲種也同台亮相,彰顯出中華曲藝多元共融的文化特質。
  演出題材同樣呈現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豐富維度。匯演中既有快板書《武鬆趕會》、粵曲《白蛇傳之盜仙草》等經典傳統節目,也涌現出一批聚焦現實、呼應時代的新創作品。例如,反腐題材的福建南音《鷺門清風頌》,歌頌鄉村振興的對口快板《振興謠》、展現時代發展的相聲《中國速度》,以及紅色主題作品西河大鼓《江竹筠》、揚州彈詞與揚州清曲《永遠的長征——梨花又開放》等,均反映出曲藝創作緊扣時代脈搏的積極姿態。
  此外,強大的演員陣容也為本次匯演增色。參與演出的包括22位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和28名一級演員,代表了當前曲藝行業的較高藝術水准。他們以精湛的技藝讓匯演成為觀賞性與藝術性兼具的盛會,提升了本次匯演的行業影響力與觀眾期待。

  首屆全國曲藝院團匯演的成功舉辦,為各地院團搭建起交流協作的平台,不僅展示了近年曲藝創作與表演的成果,也進一步激發了藝術創新活力。匯演在深挖傳統的同時積極擁抱時代,推動曲藝藝術從“書山曲海”走向更廣闊的群眾舞台,賦予傳統藝術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彭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