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北京
北京
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台正式啟動
發布時間:2015-11-13 10:19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5-11-13

  11月3日下午,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財政局宣布正式啟動讓劇場、院團、百姓三方受益的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台項目。 

  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台是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搭建的公益性演出平台,即由政府出資購買劇場資源,以零場租或低場租的方式提供給文藝院團,推動更多優秀舞台藝術作品進入劇場演出,並通過整體宣傳營銷和實行惠民票價的運營模式,降低演出成本和票價,成為一項讓更多百姓走進劇院、共享文化成果的惠民工程。首期“劇院運營服務平台”項目的實施時間為2015年11月3日到2016年12月31日。其中,2015年11月到2016年春節前為項目試運營時間,計劃推出50場演出﹔2016年春節後到2016年12月31日,擬推出200場演出。在全部演出場次中,還將拿出20%的比例提供給京津冀及全國的優秀劇目。 

  一、發揮文化中心示范作用,適應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和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需求,搭建劇場、劇團、觀眾三方受益的服務平台 

  北京的演藝資源豐富,演藝主體眾多,演出市場活躍,2014年北京演出市場票房收入為14.96億元,演出總場次為24595場,演出總觀眾數為1012.7萬人次,但同時也面臨著劇場分布及利用率不均衡、藝術院團租用劇場成本過高、演出票價過高等問題。因此,有必要搭建統籌全市演藝資源的創新型劇院運營服務平台。為發揮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領作用,適應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和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需求,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財政局近一年來深入調研,尋找有效途徑建設可以支撐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的演藝資源平台。 

  目前,北京市注冊的營業性演出劇場有105家,但全年演出場次超200場的隻有30余家,大多數劇場全年演出場次不足100場。這種狀況又帶來了租用劇場成本高、票價高等問題。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財政局經過調研論證,認真聽取了專家、觀眾、院團、劇場、票務經紀公司等方面的意見,決定設立劇院運營服務平台,將其建設成為北京市優秀劇目的推介平台、北京市文化惠民的實施平台、北京市劇院資源的統籌平台、北京市精品劇目的營銷孵化平台,成為惠及劇場、劇團、觀眾三方的公益性服務平台。 

  二、著力整合全市劇場資源,提升現有劇場服務功能 

  劇院運營服務平台的搭建將促進整合本市劇場資源,提升現有劇場功能,讓更多的觀眾在家門口能看到優秀的舞台演出。 

  劇院運營服務平台試運營期間,考慮到地域、人口分布、劇場利用率等特點,選擇了中國評劇大劇院、北京劇院、天橋藝術中心、勁鬆劇院、北京青年劇場劇、人大如論講堂、大興劇院等劇場作為平台運營的試運營演出場所,並將根據院團需求和節目特點。 

  其中,中國評劇大劇院定位為全國地方戲曲演出中心和北京南城的惠民劇場。中國評劇大劇院位於北京南二環和南三環之間,緊鄰北京南站。中國評劇大劇院作為建院60年的中國評劇院所屬劇場,在南城乃至全市擁有一大部分固定“粉絲”,多年來承擔了許多國家級的戲曲展演活動。在2015年啟動的“市屬五大戲曲院團聯袂演出”過程中,評劇大劇院在每周六下午演出京劇、昆曲、評劇、河北梆子、北京曲劇的優秀劇目,對於培育戲曲觀眾,形成固定觀演習慣做出了努力。作為劇院運營服務平台戲曲演出主陣地,中國評劇大劇院將努力服務好廣大戲迷,承擔好優秀戲曲演出活動,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南城百姓的文化生活。 

  北京劇院的定位是全市綜合性演出的重點劇場和北京北城的惠民劇場。作為北京市綜合性演出劇場的北京劇院,坐落於亞運村安慧橋畔,佔地面積達一萬平方米,劇場有930個座位。劇院舞台設施齊全,上演過京劇、舞劇、音樂劇、雜技、交響音樂會等多種藝術種類的劇目,適合各類綜合性演出。 

  將於2015年11月20日揭幕的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也納入了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台服務范圍。北京天橋藝術中地處西城區南中軸路西側、永定門以北,是一個以音樂劇為主,包含話劇、蹈、家庭秀、兒童劇、演唱會、各類現場音樂等多種演藝形式在內的綜合性劇場群。藝術中心包含四個劇場,其中的大劇場是北京首家大型音樂劇的專業劇場,可容納1600位觀眾同時觀演,除此之外,還有一個1000座的中型劇場、一個400座的小型劇場和一個300座的多功能劇場,可滿足不同演出項目的需求。 

  坐落在東三環的勁鬆劇場和位於西二環北京青年劇場作為核心城區新增的中等規模演出劇場,擁有完善的劇場設施和便捷的交通優勢,但因剛開業還不為廣大百姓認知,劇院運營服務平台針對這兩家劇場的特點,將安排話劇、兒童劇等中小型舞台劇演出為主,帶動這兩家劇院功能的提升。 

  此外,首期劇院運營服務平台還特別將中國人民大學如論講堂和大興劇院納入到劇院中,讓更多的優秀劇目走進郊區和校園,通過提供高品質、高質量的劇目,豐富大學校園和京郊群眾的文化生活。  

  根據院團演出需求,劇院運營平台將提供“端菜”式服務,不斷採購全市不同類型的劇場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滿足劇場、劇團、觀眾需求。 

  三、積極推介優秀劇目,讓更多群眾享受以低票價看演出的便利 

  (一)公開征集劇目,扶持優秀演出 

  目前,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台已開始公開征集優秀劇目。入圍劇目將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時代主旋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優秀劇目。藝術種類的涵蓋戲曲、話劇、兒童劇、音樂會以及民族歌劇、民族舞劇等。2015年“劇院運營服務平台”在試運營期間,擬安排的戲曲演出佔平台總場次的50%,話劇、兒童劇佔30%,音樂會以及民族歌劇、民族舞劇等佔為20%。 

  (二)專業團隊運營,低票價文化惠民 

  平台試運營期間,為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提高售票率,將實施統籌運營、整體宣傳的營銷模式,通過專業的運營團隊,拓展和開發多渠道多元化的市場售票渠道,結合劇目的上演時間和劇目特點,不定期舉辦公益觀劇、優惠促銷、搶票、聯票套票等促銷手段,進行捆綁式銷售,提供菜單式的整合營銷方式。同時,借助新媒體的有效傳播,全面提升票務銷售的數量和質量。 

  與此同時,平台還將著力解決演出市場目前存在的票價過高的問題,通過限定最高票價和設定低票價等方式,滿足文化惠民的消費需求。由劇院運營服務平台扶持的劇目,要求在票價上符合文化惠民的低票價政策,100元及以下票價將超過可售票數的50%。 

  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台是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由市文化局、市財政局管理建設,負責制定項目的總體方案和規劃。通過公開招標,首期運營階段委托北京市演出公司具體實施,以政府扶持作為種子資金借力,將市場運營作為演出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通過整合劇場、藝術院團的資源優勢,開展專業、高效的演出運營服務,帶動藝術院團劇目市場化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高效合理地利用劇場資源,形成多贏的局面。 

  據悉,目前首期項目的征集公告已經出台,各藝術院團可登陸北京市文化局官方網站(北京文化熱線)進行查詢和申請。(來源:北京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