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北京市文化局以問題為導向,出實招狠抓七個方面的工作,謀求戲曲振興實策,破解院團發展難題,推動北京戲曲藝術的繁榮發展,形成全社會重視戲曲、關心支持戲曲藝術發展的生動局面。全年傳統戲曲共演出4172場,佔演出總場次的17%,較上一年增長61.5%﹔觀眾人數首次突破百萬,達到106.1萬人次,增長28.1%,佔藝術演出觀眾總人次的10.48%﹔實現票房收入1.43億元,增長5.3%,佔全市演出收入的9.55%。
據相關統計,北京的戲曲劇目演出票房以及戲曲演出場館活力相較於全國均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一是抓規劃引導。堅持價值引領,加強對文藝工作者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訓教育,精心規劃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生產,把好文藝作品的導向。二是抓政策引導。研究制定各類文藝惠民、戲曲獎勵扶持政策10余項,促使傳統戲曲演出場次和觀眾人次均實現大幅提升。三是抓精品創作。推出了評劇《母親》、京劇《裘盛戎》、昆曲《李清照》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整理加工復排了《牡丹亭》《良宵》《包公賣鍘》《駱駝祥子》等經典戲曲劇目。四是抓平台建設。精心打造首都演出品牌活動,舉辦了“北京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春苗行動’優秀少兒題材劇目展演”、“北京金秋優秀劇目展演”,“2015年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等展演活動。五是抓惠民演出。充分發揮政府購買對社會力量的引導作用,引導文藝院團開展 “農村文藝演出星火工程”、“周末場演出計劃”、“百姓周末大舞台”、“民族藝術進校園”等四個品牌的“萬場演出下基層”活動。六是抓院團改革。結合深化文藝院團分類改革,形成對戲曲院團“一團一策”的長效扶持機制。推動已轉企戲曲院團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引導保留事業體制的戲曲院團探索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建立名家工作室,實施項目制和名家名角領辦演出團體等工作機制。七是抓觀眾培育。以低價票補貼政策為核心,實實在在地拉低了戲曲演出票價,提高了劇場的上座率。秉承“戲曲教育從娃娃抓起”的理念,提高“民族藝術進校園”活動中戲曲演出的比例,精心打造少兒演、少兒看的“少兒戲劇場”。 (來源:北京市文化局)
上一篇: 京津冀藝術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成立大會在京舉辦 |
下一篇: 北京劇目排練中心正式揭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