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一、統籌設計,搭建起了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制度框架
2014年8月,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廣局、河北省文化廳在北京簽訂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領域協同發展戰略框架協議》,明確了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合作內容、戰略合作組織機制等重點問題,構建了三地文化合作的新平台。2016年2月京冀兩地文化廳局共同頒發了《關於推進京冀兩地文化協同發展的工作意見》,提出了進一步深化北京、河北文化協同發展的基本思路、工作方向和重點任務及要求,明確了北京與河北文化協同發展的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借勢冬奧會,2016年6月簽訂了《北京市文化局、河北省文化廳、張家口市人民政府文化合作框架協議》,共同致力於為2022冬奧會提供濃厚的文化支撐。三個文件為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提供了基本的工作遵循,是推動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重要依據。
二、合理布局,初步形成了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工作機制
成立多個聯盟,明確協同發展工作重點和任務。2015年先後成立了京津冀圖書館協同發展聯盟、京津冀藝術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京津冀文化產業聯盟,2016年成立了京津冀演藝聯盟,加強三地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簽訂多個協議,細化協同發展的工作措施。2015-2016年陸續簽訂了演藝、人才等領域合作協議,加強區域演藝、人才等方面的資源互通共享。以聯盟為主要形式,以重點領域為合作內容的京津冀文化合作的工作機制基本形成,為推動京津冀文化協同不斷發展提供了機制保障。
三、率先突破,在公共文化、文藝演出、文化產業領域合作不斷結出碩果
一是深入推動公共文化領域合作,京津冀三地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加強三地圖書館合作。2015年首都圖書館與天津市圖書館、河北省圖書館聯合成立了京津冀圖書館聯盟,在各區域圖書館間廣泛開展深化合作。2016年首都圖書館固安分館正式挂牌,區域文化資源共享與協同發展穩步推進。加強三地群藝館合作。2015年2月,北京群眾藝術館與天津市群眾藝術館、河北省群眾藝術館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三地群眾藝術館聯席會議制度,統籌三地群眾文化發展布局﹔建立三地公共文化資源交流機制,搭建共享平台﹔建立品牌活動聯動機制,打造三地文化活動品牌﹔建立人才交流機制,實現人才共享。大力打造京津冀公共文化品牌活動。2016年“首屆京津冀民俗攝影大賽”順利開展,同時今年年底,還將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京津冀三地精品群眾文藝節目展演。
二是深入推動演出藝術領域合作,京津冀三地舞台藝術更加豐富多彩。加大巡演力度。2014年4月,“三地同唱盛世曲,攜手共筑中國夢”河北梆子優秀劇目三地巡演活動(北京站)舉辦,共有7台經典大戲和1台名家名角演唱會,拉開了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序幕。2015年巡演活動在天津繼續舉辦,共舉辦了名家名段演唱會及三地四團9台劇(節)目共10場演出,反響強烈。推動三地品牌展演活動。2015年“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在北京正式推出,三地11家院團的11台優秀劇目在北京的4個劇院上演了22場演出,此項展演活動,已形成工作機制,2016年、2017年分別在天津和河北省繼續舉辦。搭建文化藝術演出平台。2015年成立了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台,惠及京內外多地院團。截止到2016年11月13日,平台共遴選了136台260場劇目,在北京22個劇場演出了97台165場,涉及到13個省市,其中京外地區入圍22台,津、冀地區入圍7台,吸引了10余萬觀眾觀看,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院團、劇場和觀眾三方的喜愛和青睞。
三是深入推動文化產業、非遺保護等領域合作,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不斷深化文化產業協作,重點加強三地在動漫游戲、文藝演出、藝術品交易領域的合作對接,形成聯動機制,推進三地產業合作平台建設。2015-2016年利用天津濱海國際文化創意展交會、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等平台,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門攜手合作,進行優秀項目成果展示,推進文化產業深入交流。不斷深化非遺保護交流,連續兩年參與三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活動。2015年舉辦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薈萃了京津冀三地近70個非遺特色項目,邀請百余名傳承人進行現場技藝展示。期間舉辦的駐華使節專項活動,吸引近兩百位駐華使節和外籍專家到場參觀。2016年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門以“非遺與現代生活”為主題,在天津市聯合主辦“第二屆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展覽匯聚三省市130余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充分展示三地非遺豐厚的人文蘊涵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四、市區聯動,形成了市級統籌、市區並進的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新趨勢
在省市級文化廳局合作統籌的基礎上,北京市各區依托各自優勢,與津、冀兩地分別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合作。2015年調查表明,全市各區已開展或擬開展的文化合作項目多達50項。比如,東城區、海澱區、朝陽區與河北天津有關區縣共同成立“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示范走廊”發展聯盟,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推動京津冀三地文化發展。2016年上半年,朝陽區作為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示范走廊發展聯盟輪值主席,組織了發展聯盟首次聯絡員會議、首屆京津冀地區民間花會展演及發展聯盟第一屆輪值主席總結會。今年下半年,北京市三個示范區參加了首都市民合唱周系列活動暨海澱區萬人合唱季啟動儀式和京津冀地區“藍調﹒Blues”專場音樂會活動。通州區2016年開展了“文化一脈協同發展”京津冀運河沿線城市文化交流季。房山區與河北保定市開展了“拒馬河工程”文化合作項目,推動了兩地文化交流與合作。三地地市區合作逐步開展,東城區、朝陽區與天津河西區、和平區、津南區以及河北唐山市簽訂了文化戰略合作協議﹔河北保定市、保定市蓮池區和中關村數字文物產業聯盟,共同建設中國保定數字文物文化產業園。
兩年多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指引下,三地著力推動文化協同發展,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有效,助推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實現良好開局。面向未來,北京市文化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北京的實施意見,深入推動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發揮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示范引領作用,堅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堅持整體規劃、逐步推進,著力加強文化協同規劃,著力推動區域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著力搭建文化協同發展平台,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著力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努力推動三地文化資源統籌、協同發展,逐步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撐。(來源:北京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