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的鄉親們回信強調,希望大家接續努力、久久為功,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帶動更多人了解長城、保護長城,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牢記總書記囑托,石峽村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和豐富的長城文化資源,深化農文旅融合,吸引游客來了解長城、感知長城。
守護長城 傳承文脈
石峽村緊鄰八達嶺長城,文旅資源豐富,長城風貌保存較為完整,擁有羅鍋城、南天門、鴛鴦樓,以及古堡城牆、攔馬牆、唐英府等遺址。
20世紀80年代初,村民梅景田看到長城許多點段開裂,甚至嚴重損毀,感到無比痛心,便下定決心為保護長城實實在在地做出努力。多年來,他帶領村民日復一日守護長城。2006年初,由梅景田帶頭的石峽村長城志願者保護協會建成,成為北京市第一個保護長城的農民組織。
梅景田的事跡也影響了身邊人。2019年,北京長城保護員隊伍成立,梅景田的外甥女劉紅岩通過考試成為長城保護員。“我對長城有著深厚的感情,守護長城就像守護自己的家一樣。”劉紅岩說。
每天早上8時30分左右,劉紅岩穿上亮橙色馬甲,背上登山包開始巡護長城。“哪天不去巡護長城,就感覺心裡空落落的,不自在。”劉紅岩說,“每次巡查都要走五六個小時,一旦發現牆體有裂縫之類的,我們要立刻拍照上傳,請研究人員查看是否有安全隱患。”前些日子,劉紅岩還被評為村裡的“法律明白人”。“有不聽勸的游客,我會第一時間向他普及長城保護的法律法規。”劉紅岩說。
“80後”王壘也是一名長城保護員,他從小喜歡聽長輩們講長城故事,每每提起長城典故,他都能給大家講得清楚明白。“隨著長城保護宣傳的深入人心,攀爬野長城、亂扔垃圾的不文明行為明顯少了,一些游客還成為志願者,積極參與長城保護。”
“憶情憶事憶遺韻、品風品古品鄉愁。”石峽村鄉情村史陳列室是石峽村熱門打卡地。陳列室外的木柵欄上,長城傳說故事被制作成漫畫﹔室內,村民們捐贈的老物件、長城保護員背回的石刻文物等,講述著長城石峽段的前世今生。
“石峽村鄉情村史陳列室是長城保護成果的真實寫照。”八達嶺鎮副鎮長吳蕾介紹,一直以來,八達嶺鎮高度重視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開發利用工作,不斷完善長城保護體系。
石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漢東說:“我們還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廣播等形式,向廣大群眾、游客宣傳普及文物保護的法律知識。”
融合創新 吸引游客
近年來,石峽村依托長城資源,深化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把農耕文化、鄉風民俗、農業技藝、長城文化遺產與農業的生態價值、養生體驗等融合其中,古老的村落被修繕一新,集觀賞、游樂、科普、體驗於一體的健康生態觀光項目亮相,受到市民游客的歡迎。
而今,漫步在石峽村,長城文化氣息扑面而來,村裡到處點綴著長城元素的圖飾。不少游客身披斗篷,在古村落裡打卡拍照,手持“通關文牒”“石峽通寶”在村中蓋章留念,體驗古人酒坊打酒的樂趣,參與互動小游戲等,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練兵場、燒窯廠、古井……散落在村裡的遺跡,依稀勾勒出數百年前的關隘樣貌。游客梁女士說:“抬頭遠望能欣賞長城,住在村子裡可探訪古跡遺址,還可以打卡村史館、網紅民宿、酒坊、咖啡廳,這樣的慢生活值得擁有。”
李漢東介紹,依托長城資源和長城文化,村裡不定期舉辦非遺手工體驗、長城腳下過大年等豐富的文化活動和傳統民俗體驗活動。村裡還開辦了長城主題書店,讓游客對長城有更深的了解。
吳蕾介紹,八達嶺鎮將依托共生社區、“百千工程”示范片區建設、觀長城森林步道、“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等項目,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吸引社會資本。石峽關驛站、海棠觀光園、海棠工坊等項目也將在今年開工建設。鎮裡正在謀劃打造石峽關景區,通過景村融合,帶動經濟發展。
從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到古長城舊址保護,再到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石峽村逐步構建起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原漿老酒、長城小吃、賀氏醬豬臉、長城主題面塑等30余種長城禮物,讓市民游客把鄉村記憶帶回家。
共同致富 追逐幸福
石峽村依托長城文化資源,搞起了民宿集群,串聯起了農文旅產業鏈,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現在來咱們村的人比較多了,有來參觀的、搞黨建活動的。”“石光長城”民宿管家魏曉芸說。
“上菜啰!”中午時分,石峽古堡客棧的客人也多了起來,隨著銅鑼一響,美食被轎子抬上餐桌。“他們家的非遺菜品‘賀氏醬豬臉’遠近皆知,用火勺夾上一塊豬臉肉,配上點黃瓜和小蔥,入口即化,那叫一個地道。”來村裡考察的北京一家企業的負責人連連點贊。
被石峽村得天獨厚的長城資源所吸引,2014年,延慶沈家營人賀玉玲來到石峽村,搞起餐飲民宿產業,先後租下12個院落,改造為不同主題的民宿,“石光長城”是她創立的民宿品牌,日前獲評了甲級旅游民宿。她還把自家醬制手藝帶到石峽村,融入村裡傳統的“石烹宴”,打造特色美食品牌。“我們的回頭客特別多,有一家是連續三四年來民宿過年。”
“石光長城”輻射帶動村內20多人就業、11戶村民自主經營民宿,有效推動了“長城人家”民宿集群品牌的建設。依托當地豐富的海棠資源,“石光長城”研發了海棠干、海棠汁、凍海棠等農副產品,還與村民合作建設了酒坊、油坊、茶坊等手工工坊,增加村民收入。“現在,大概有三四十名鄉親在我這裡工作,包括兼職的。”在用工上,賀玉玲盡量選用本地村民,“作為‘長城兒女’,我們既要保護好珍貴的長城資源,也要帶著大家一起富裕起來。”
對於未來的發展,李漢東信心滿滿地說:“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依靠長城這張‘金名片’,團結村民共同將長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魏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