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還記得刻印在小學課本上那個小蘿卜頭的故事嗎,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應用動漫制作技術,將其轉化成《我是小蘿卜頭》互動電影游戲和6集主題動畫片,引導青少年深入學習紅岩精神,增強責任擔當。
紅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紅岩文化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在新時代中更好地發揮教育引導功能,讓紅色基因在一代代人心中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發揮教育功能
針對青少年學生、黨員干部等群體,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展特色活動,通過差異化的活動和豐富的傳播載體,實現紅岩精神的立體化傳承。例如,將紅岩所屬54處革命遺址及10萬件館藏文物轉化為生動的紅色教材,依托紅岩干部學院開展黨員干部黨性教育,依托全國中小學研學教育基地開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依托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每年組織開展“清明祭英烈”“9﹒30烈士紀念日”“11﹒27烈士殉難紀念日”三大紀念活動。
據統計,近年來,該館年均接待觀眾超1000萬人次,年均開展特色宣教活動超500場次,為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提供了“紅岩樣板”。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重慶談判80周年。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依托紅岩革命紀念館、歌樂山革命紀念館、《新華日報》總館舊址陳列館及紅岩干部學院等場館資源,開展了“青春紅岩”“少年說紅岩”“尋找紅岩發聲人”等一系列主題特色活動,通過沉浸式講解、手工拓印、互動打卡、專題黨課、特色微課等創新形式,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岩精神。
實現數字轉型
以“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為根本遵循,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紅色資源保護、展示與服務全過程。
圍繞構建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體系,該館運用高精度平面掃描、高清攝影、三維掃描建模等先進技術,對館藏的4000余件(套)珍貴文物進行數字化採集,精准記錄每一處細節,以數字化形式實現文物信息的長久留存。聚焦創新歷史文物數字化展示形式,該館應用多曲面融合投影、全息投影、VR、AR、裸眼3D等技術,打造《紅岩記憶》數字體驗廳,參觀者可通過觀看博物館自制的《愈炸愈強》《西遷》《英雄之城—重慶》等多部裸眼3D影片,沉浸式感受那段崢嶸歲月﹔應用多點觸控屏顯技術,開發《周恩來和他的朋友們》數字展示交互系統,生動展現周恩來總理與朋友們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他們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開發“紅岩文物多維信息展示系統”,借助液晶高清觸摸一體機,全面、生動地展示96件(套)文物的精美圖片以及89件(套)文物的三維模型,讓更多文物從庫房走進大眾視野。
“饒國模收藏的景泰藍花瓶”“宋綺雲使用的白瓷酒杯”“張學雲送給妻子的禮品盒”……在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參觀者輕點“紅岩文物多維信息展示平台”的屏幕,一件件文物便躍然眼前。而這樣的場景,正是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以數字化賦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生動實踐。
探索產業融合
近年來,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不僅借助數字技術增加了數字產品供給,還依托紅色文旅資源,探索出“紅色+教培+文創+演藝”的產業融合發展路徑。
據統計,目前已實施紅岩紅沉浸式劇場等70余個產業項目,推出多個紅色旅游新業態新產品。其中,以知識產權授權方式打造“歌樂忠魂—渣滓洞沉浸式體驗項目”,包括《紅岩紅》《黎明之前》兩部沉浸式體驗劇目,該項目已成為渣滓洞景區配套接待區和具有體驗、展覽、研學等功能的增值服務區﹔打造展演劇《紅岩革命故事展演》,將紅岩故事搬上舞台,該劇自2020年首演以來,在全國已演出700余場,現場及網絡觀眾累計超700萬人次﹔通過知識產權授權合作、專屬IP策劃舉辦教育活動、文創大賽等形式,拓展文創多元開發渠道,每年新推出文創實體產品20款以上,自主開發形成紅岩智慧筆記本系列、紅梅系列、紅岩﹒印咖啡等文創產品200余項。
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雷瑩表示,隨著紅色旅游、紅色研學、數字化展示等形式不斷創新,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正從“參觀打卡地”走向“紅色文化精神高地”,未來,將繼續以創新為筆、以情懷為墨,在新時代的文化畫布上,持續書寫紅色精神的當代注腳。(張 欣)
上一篇: |
下一篇: 重慶發布“三個一”征集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