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福建
福建
小吃撬動大產業 旅游拓寬振興路
發布時間:2022-02-18 09:09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2-02-18
  早春時節,生機勃發。走進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夏茂鎮俞邦村,村口的“沙縣小吃第一村”幾個大字熠熠生輝。“我一年來俞邦村兩次,這裡變化很大,白天可以欣賞美景、尋味美食,晚上可以逛夜景、住民宿,非常愜意。”廈門游客張磊說。
  2021年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俞邦村,在小吃攤邊、特產店裡、村民家門前,同鄉親們親切交談,詳細了解沙縣小吃發展現狀和前景。習近平指出,沙縣人走南闖北,把沙縣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產業。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要抓住機遇、開闊眼界,適應市場需求,繼續探索創新,在創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領風騷。
  近一年來,俞邦村牢記總書記囑托,深化文旅融合,探索產業創新,依托傳統小吃,不斷延伸產業鏈,做優“尋根追味”特色鄉村游,打造富民產業,助力鄉村振興,走出一條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增強體驗 升級品牌
  20世紀90年代初,俞邦村人多地少,村民生活貧困。時任俞邦村黨支部書記俞廣清帶頭到福州開辦了沙縣小吃店。“沙縣小吃有扁肉、拌面等,由於好吃不貴,受到市場歡迎,我賺了不少錢。”俞廣清回憶說,“回村後,我立刻鼓勵更多村民外出開店,成為沙縣小吃走向全國的起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對沙縣小吃這一富民產業的發展十分關心,曾在2000年考察時指出,“要找准今後經濟發展的支撐點,特別是加強以沙縣小吃業為支柱的第三產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些年,俞邦村牢記總書記囑托,明確自身發展方向,一任接著一任干,在持續提升‘沙縣小吃第一村’核心品牌下功夫,不斷培育壯大‘小吃大產業’。”俞邦村黨支部書記張昌鬆說。
  百人競技演繹小吃制作過程、現場體驗甜燒麥等制作技藝、參加長街宴品嘗沙縣小吃……2021年12月5日,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四季行“沙縣小吃尋味記”主題活動在俞邦村火熱進行,吸引了近千名游客打卡體驗,超5000萬網友在線參與。
  張昌鬆介紹,去年以來,俞邦村大力實施小吃原材料種植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設立尋味俞邦小吃制作體驗區,推出“沙縣小吃原材料種植—小吃制作—小吃品嘗”互動體驗項目,讓游客深入了解沙縣小吃文化,擦亮“沙縣小吃”品牌。
  在俞邦村三明革命老區感恩奮進館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抓緊布展。“該館佔地面積約180平方米,布展面積約360平方米,主要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對沙縣小吃的‘三次囑托’以及將沙縣小吃培育成特色富民產業的艱辛歷程,預計3月中下旬正式對外開放,歡迎游客前來參觀體驗。”張昌鬆說。
  如今,俞邦村有670人外出經營沙縣小吃,佔全村勞動人口的88%,俞邦村也成了“沙縣小吃第一村”。沙縣小吃已經發展成為“國民小吃”,全國沙縣小吃門店超8.8萬家,年營業額超500億元,帶動30萬人就業。
  項目帶動 豐富業態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俞邦村燈光璀璨。為豐富新“夜”態,推動夜游經濟發展,2021年12月,俞邦村投入100多萬元,實施夜景改造提升工程,對主要街道、沿河綠道、重要節點進行夜景亮化,提升夜游體驗,為鄉村旅游增添新活力。
  “去年以來,我們搶抓機遇,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穩步推進42個提升改造項目,不斷豐富旅游業態,讓游客日有所看、夜有所樂,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打卡游玩。”俞邦村第一書記蘇啟任說。
  近一年來,俞邦村先後對俞邦綠道、老吊橋水邊等周邊道路增植多種樹苗和花卉,提升景觀效果﹔實施俞邦客廳亮化工程,對主街住宅進行改造﹔設立耕讀傳家雕塑,弘揚傳統文化﹔先後建成停車場、游客接待中心等項目……
  走進俞邦村“尋根追味”一條街,扁肉、米凍等招牌迎風飄揚,手打扁肉、拌面、芋餃等特色小吃琳琅滿目,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煙火氣十足,吸引眾多游客品嘗。“我們引入了‘莫哈瓦’等4個沙縣小吃品牌,將小吃品類增加至50多種,游客贊不絕口。”三明市沙縣區小吃文化旅游發展集團副總經理王文添說。
  去年7月,俞邦村引進小吃文化旅游發展集團。“為了進一步豐富旅游業態,我們推出了‘遇見俞邦’系列品牌,打造了‘俞生有夢’特色民宿,民宿自去年10月開業以來,幾乎每個周末都滿房。目前,我們正在打造民宿群,預計3月中旬對外營業,屆時可滿足更多游客的住宿需求。”王文添介紹。
  此外,俞邦村還借力“沙縣小吃第一村”人氣優勢,積極打造了3D彩繪、微樂園、橋下親子戲水項目等網紅打卡點,豐富游玩體驗﹔整合水稻公園、鬆林漂流、鄉村民宿等資源,推出集小吃體驗、紅色研學、民俗展示等於一體的旅游線路。2021年,俞邦村被評為3A級旅游景區,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累計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實現創收500余萬元。
  返鄉創業 富民增收
  中午時分,70歲的俞邦村村民俞和傳正在自己的小吃店忙碌著。“現在,游客越來越多,小吃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最好的時候一天要用15斤扁肉皮,大約可以賣出240碗扁肉。”俞和傳笑著說。
  “我曾經在福州、泉州和天津等地開小吃店20多年。4年前,看到俞邦村游客越來越多,我和老伴一起回村開店。”俞和傳介紹,俞邦村被稱為“沙縣小吃第一村”,許多游客慕名而來。“現在我家一年純收入就有幾萬元,我們夫妻倆很感恩、很滿足。”
  鄉村旅游要發展,人才是關鍵。蘇啟任說,俞邦村大力實施人才回引工程,建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信息庫,設立返鄉創業工作站,並在土地流轉、融資擔保、稅費減免等方面給予支持,吸引一批外出企業家、小吃業主、大學生等返鄉干事創業,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新動力。
  俞邦村村民宋承祿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大學畢業後,他在福州、漳州等地從事家具生產設計等工作,了解到家鄉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後,他決定為家鄉發展出一份力。去年7月,他返鄉成立了小俞兒記憶文化傳播工作室,幫助村民售賣板鴨、面干、紅邊茶等土特產。“春節假期,短短幾天,就售賣了1萬多元。下一步,我們將依托抖音等平台開展直播帶貨,推介俞邦村旅游資源,助力村民持續增收。”宋承祿說。
  為了在創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領風騷,去年以來,夏茂鎮推出“平台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興、品牌共塑”的“跨村聯建”模式,以“明星村”俞邦村為聯建主村,輻射帶動周邊長阜、儒元等5個村共同發展。“通過串聯中共沙縣特別支部舊址、紅邊茶、龍峰溪等文化和旅游資源,打造了以中共沙縣特別支部舊址、紅邊茶文化產業園等為重要節點的鄉村旅游示范帶,帶動周邊村旅游發展。”夏茂鎮黨委書記張衛華說。
  張衛華介紹,“今年1月,福建省夏茂俞邦片區農貿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正在策劃舉辦產品採購簽約、品牌公司入駐等活動,運營、推廣紅邊茶、辣椒醬、板鴨等特色產品,打造‘尋味俞邦’品牌系列產品,公司收入將按照各村入股比例進行分紅。”
  蘇啟任介紹,下一步,俞邦村將繼續牢記總書記囑托,感恩奮進,圍繞耕讀研學、生態休閑、小吃體驗等多個領域全面發力,推動小吃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帶動村民發家致富,讓俞邦村的未來更美好。(李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