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福建
福建
福建“移動式”文藝精品直達基層
發布時間:2025-02-21 10:0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2-21

  2025年元旦以來,“周末戲相逢”福建優質文化文藝資源直達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突破傳統模式,發揮文旅系統優勢,推出藝術品類多樣、地域特色鮮明、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創新融合的演出,展示閩派文藝精品,豐富市民、游客文化體驗,僅新春假期觀演人次就超18萬,收獲廣泛好評。

  從劇場到廣場的變與不變

  今年以來,“周末戲相逢——文化西湖,福建好戲”示范性項目讓福建6家省屬院團在福州西湖畔“卷”了起來,市民、游客在湖光山色中享受閩派藝術盛宴,近距離邂逅文華獎、梅花獎得主,面對面感受“移動式”文藝精品的熏陶。

  2月16日的越劇綜藝專場,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鄭全演唱越劇、黃梅戲、京劇等多個劇種選段。“作為省級國有文藝院團,必須將精品送到群眾中間,在百姓身邊打出品牌。”鄭全說。從正月初二到初七,福建省歌舞劇院《福秀 水上雅集》連演6天,吸引上萬人次觀賞。2月9日的雜技專場,觀眾被剛斬獲國際金獎的雜技節目《古韻新聲——繩技》震撼,結束時久久不願離場。1月11日、12日的京劇專場,福建京劇院派出強大陣容,通過調整演出和優化節目,讓呈現形式更加貼近年輕觀眾。2月12日至17日,夜色下的“西湖八景”古堞斜陽,福建省實驗閩劇院推出沉浸式戲劇《宋韻千年﹒詩詞福建》,讓觀眾“穿越時空”在宋韻古風中感受福建詩詞之美。

  “定時、定點高質量創新閩派藝術精品,院團之間相互學習、借鑒,讓演出真正實現高水平呈現。”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處處長陳吟說。

  藝術與生活的雙向奔赴

  在“周末戲相逢”閩派專場中,不隻演員,觀眾也成為別樣風景。藝術與生活、演員與群眾在這裡雙向奔赴。

  “孫院,好多年沒見了。”1月11日,福建京劇院演出結束後,台下來自閩侯、福清等地的老戲迷簇擁到梅花獎演員孫勁梅面前熱情地打招呼,在這一刻“鐵粉”們幸福感爆棚。“非常開心,與戲迷更親近了,也收獲了格外珍貴的幸福感。”孫勁梅說。

  為了讓優質文藝資源抵達基層更有效,“周末戲相逢”在推廣藝術普及、培育不同受眾群體、營造藝術市場氛圍等方面精心籌劃。

  “群眾喜歡什麼樣的作品,隻有真正走進群眾中才能得到答案。”福建歌舞劇院舉辦的專場中,舞蹈作品《簪花》一亮相,全場觀眾紛紛拿出手機拍照。

  演員們也在這裡找到了藝術與生活的雙向奔赴。1月12日至16日的閩劇專場演出,導演林杰心驚喜地發現一名年輕演員經過幾場演出,狀態有了質的提升。“他之前是程式化的表演,像燒不開的熱水,現在可以自如調動情感,讓表演更生動。”林杰說。

  八閩文化與清新福建的水乳交融

  “周末戲相逢”多在公園、景區、歷史街區等地開展,為推進文旅深度融合貢獻了文藝力量。

  在簪花的故鄉泉州,“周末戲相逢”把民間傳說中的陳三五娘以嶄新形式帶回了世界文化遺產點洛陽橋。在古老的余慶樓,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帶來6場梨園戲《陳三五娘》沉浸式互動演出。觀眾可親身參與劇情發展,成為“戲中人”,極具閩南特色的沉浸式演出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下一步,我們將推進‘周末戲相逢’與更多世界文化遺產點的融合。”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呂秀家說。

  在八閩大地,景區、公園、廣場、文化街區等紛紛推出沉浸式演出,傳統藝術表演與充滿古典氣息的古建街區相融合,讓市民、游客領略戲曲之美和福建人文自然之美。

  在南平,南詞藝術融入美麗的武夷山,獨特的唱腔和韻味讓人彷佛置身山水間。在漳州閩南水鄉,二胡獨奏、歌仔戲等讓游客不由得放慢腳步傾聽。國家5A級旅游景區泉州清源山成為閩南文化大秀場,靈動的木偶、詼諧幽默的高甲戲引發全場熱舞。在三明萬達廣場,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舉辦的“周末戲相逢”元宵晚會,讓藝術之花在百姓身邊綻放。

  “我們將梳理福州本土民俗、坊巷文化、茉莉花文化等特色IP,策劃‘跟著京劇游福地’體驗動線,讓游客在游園賞景中解鎖福州的文化密碼。”福建京劇院演員張飛飛說。

  近日“周末戲相逢”福建優質文化文藝資源直達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被列入福建省委和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在有福之地創新打造‘周末戲相逢’品牌,展示閩派文藝精品,讓八閩大地處處洋溢文化之美,讓群眾享受優質文化文藝資源的渠道更加暢通。”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張源生說。(黃國勇)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建南平現金補貼民宿舊房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