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四月自爭春,春耕起,農民忙碌的身影遍布田間地頭。在八閩山村,一批批特殊的文旅人,以別樣文旅力量灌注鄉野,書寫鄉村文旅振興的春日畫卷。
文藝信使育山鄉
春風沉醉的金谷溪岸,處處皆舞台,人們或席地而坐,或踏溪戲水,潺潺溪水和著美妙曲聲。4月4日,“周末戲相逢”福建優質文化文藝資源直達基層公益性演出在福建泉州安溪縣金谷村如約上演。在安溪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演員與安溪縣茶文化藝術中心的工作人員的精心演繹下,觀眾陶醉在茶香、戲韻、春風交織的畫卷裡。
這是2月22日起周末的金谷村的新常態。2025年元旦起,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全省啟動福建優質文化文藝資源直達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並納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省、市、縣三級聯動,全年推出不少於560場公益性演出,“周末戲相逢”“百姓大舞台”“鄉村戲台 百姓樂園”“四季村晚”“福建鄉村音樂會”等豐盛的文化“菜籃子”充盈在群眾的生活裡。
4月3日,在福州閩侯荊溪鎮關口小學綜合樓二樓音樂室,45名鄉村學生在文化志願者潘超的帶領下,准備“六一”匯演盛典的節目。2016年以來,詹紅丹、楊曉燕、馬超博、周英、鄭怡等一批文化志願者,常年到校開展音樂志願教學。
近年來,福建省創新文化志願服務模式,全省組建各類文化志願者服務隊伍1490多個,志願者人數近6萬人。此外,福建全省共有村級文化協管員約1.37萬名,每年常態化舉辦文化協管員、文化志願者培訓,帶動全省新建鄉村文化合作社217個。
“鄉村振興需要提高農民文化素養,基層文旅骨干化身文化信使,賦能鄉村發展。”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處長林希妍介紹,依托基層文旅人才隊伍,全省6000多家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約500個“百姓大舞台”、約5300個鄉村戲曲小戲台,年均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3萬多場,惠及群眾3000多萬人次。
文旅“新農人”興山村
金谷溪岸成“網紅村”,帶動當地消費增長,為鄉村經濟注入新活力,成為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金谷村巨變源於藝術家陳文令。日前,陳文令獲評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度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從小生長在金谷溪畔的“小令”,2021年起投身藝術鄉建,在岸基上和溪流裡創作《世外桃源》等雕塑作品,把金谷村建成藝術村,讓現代藝術作品綻放在藍天下碧水間。
2019年以來,福建共有111人獲評文化和旅游部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142人獲評省級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
“平常看霞浦都是在地面,這次從低空的新視角看,風光太震撼了。”寧德首家低空文旅項目三沙飛行基地近日投入運營,游客姜瑜成首批體驗者。近年來,霞浦“鄉村旅游+攝影+民宿”模式風生水起。這其中,鄭德雄、陳蜀曼、胡石峰等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文化和旅游帶頭人發揮了引領作用。
2002年開始拍攝霞浦灘涂的鄭德雄,帶動一批霞浦攝影作品屢獲大獎,“國際灘涂攝影勝地”吸引全世界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鹜。據統計,每年前來霞浦的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超過60萬人次,帶動了旅游、住宿、餐飲等產業發展。霞浦還衍生出一批“漁模”“攝模”等攝影相關從業人員300多人。
隨著攝影旅游走紅,民宿成為霞浦文旅第二把“金鑰匙”。霞浦現有各類民宿600多家,符合精品民宿標准的7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達130多萬人次,年營業額超4億元,民宿游引領旅游新風尚。“福建將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選拔培養與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鄉村旅游精品工程、萬名鄉村一線文旅從業者提升培訓計劃相結合,提升鄉村文旅人才培養水平。”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人事處負責人說。
文旅特派員促經濟富鄉村
2023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開展文旅特派員試點工作,全省確定66個首批試點村,通過資源整合、要素導入、創意賦能,促進鄉村文旅產業發展和文旅人才培養,激發鄉村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2024年,南靖官洋村獲評2024年聯合國旅游組織世界“最佳旅游鄉村”,成為鄉村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典范。這其中,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文旅特派員團隊的精准幫扶是重要驅動。
作為土生土長的南靖土樓人,團隊負責人張清影從2019年起為官洋村開展服務,2023年成為首批福建文旅特派員。他們圍繞文創產品、旅游研學、民宿管理等模塊,整合優質資源,推動旅游人才培養、品牌建設平台搭建、新媒體宣傳營銷等。“文旅特派員團隊帶來了新思維新理念新技術,進行文化宣傳、思政教育、價值引導等,改善人居環境,賦能文旅發展。”南靖縣土樓管委會主任陳藝君說。
屏南鄉村的發展也是文旅人才興鄉的生動寫照。2022年,屏南推行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工作,精選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3批139人,匹配服務駐點村152個、項目151個,劃分為文旅、文創、智庫等13類。
其中,文創類特聘指導員對鄉村進行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研究,定發展思路和方向。“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和西南大學教授潘家恩策劃了縣域生態公共品牌“屏南800”並衍生“我在屏南有畝田”子項目﹔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陳子勁師生結合屏城前汾溪村傳統習俗,啟動“鄉村美育課堂”志願項目,策劃“節日村”IP﹔復旦大學副教授張勇深度挖掘前洋古村的歷史文化資源,助力研學旅游發展。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化志願者、文化協管員、鄉村文化和旅游帶頭人、文旅特派員、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等一批批鄉村文旅人才,賦能鄉村振興,助力福建文旅發展。(黃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