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廣東清遠市立足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通過系統性保護和創新性轉化,為鄉村振興和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連山樣本”。
構建非遺保護生態鏈,夯實文化傳承根基。清遠成立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領導小組,出台實施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非遺保護規劃、非遺保護條例,全縣非遺項目總數達63項,形成層級分明、種類豐富的非遺項目庫﹔出台文藝精品創作扶持辦法、“文旅專才”培養計劃實施細則,設立專項扶持資金,獎補非遺傳承人、非遺工作室/工作坊等,嘉獎《壯家好酒迎客來》等文藝精品,形成“保護促傳承、傳承出精品”的良性循環。
打造非遺傳播矩陣,激活文化內生動力。清遠組建16個非遺傳承基地和6家非遺工坊,編制《連山非遺技藝通識教材》,舉辦培訓班和傳習活動,吸引年輕人參與非遺傳承﹔打造“一鎮一節”文旅活動體系,“三月三”壯族歌墟節入選全國“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活動。
探索非遺經濟轉化路徑,釋放產業增值效能。蓮塘村以“鄉村振興車間+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開發竹制獅頭,產品遠銷東南亞和歐美,2024年銷售收入達550萬元。福堂鎮金龜村壯瑤風採錦繡專業合作社吸納900多名農村婦女參與壯錦制作,2024年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連山壯瑤寶生態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山蒼子康養技藝”成功申報非遺,開發藥枕、精油等衍生品年產值達2000萬元。清遠打造壯瑤風採非遺旅游區為3A級旅游景區,2024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00萬元,實現“流量”到“留量”的轉化。清遠連山成功入選首批廣東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
上一篇: 廣東東莞:讓非遺滋養美好生活 |
下一篇: 深圳推動濱海文旅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