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剪紙刀裁萬象、布糊畫華彩層疊、鐵藝燈籠流光溢彩……“氣象萬千——中國非遺保護實踐主題展”豐寧非遺主題活動近日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幕,源自塞北山川的古老技藝鋪展成活態畫卷。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歷史悠久,不少非遺技藝具有鮮明的滿蒙民族文化特色。此次活動集中展示了豐寧滿族剪紙、布糊畫、鐵藝燈籠、滿族婚禮等項目共1200余件作品。
不少觀眾步入展廳立刻被一幅幅精美的豐寧滿族剪紙作品吸引。豐寧滿族剪紙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石俊鳳的工作台圍著很多觀眾。
隻見石俊鳳運剪如飛,劈毛纖細均勻、線條流暢自然,不一會兒栩栩如生的花鳥瑞獸躍然紙上,薄如蟬翼的作品引得觀眾嘖嘖稱奇。
“這把剪刀,我握了30多年。”石俊鳳告訴記者,她專心研究豐寧滿族剪紙技藝,創作的民間風俗、歷史傳說、塞北風光等作品達3000種。近年來,她深入村鎮開展剪紙技藝培訓,組織公益教學,還積極探索將剪紙藝術融入旅游商品開發,讓豐寧滿族剪紙更有內涵、更有生命力。
“快看,是滿族婚禮”“這服飾真好看、真講究”……展廳一側的表演舞台上,觀眾們被獨特的服飾和別具一格的迎親儀式深深吸引。
三箭射轎門、四箭射喜房、新娘下轎、邁馬鞍、跨火盆,儀式庄重而充滿吉祥寓意,引來陣陣喝彩。表演結束,盛裝的“新人”還走下舞台,將寓意甜蜜圓滿的豐寧喜餅送到觀眾手中,大家爭相分享這份來自塞北的真摯祝福。
一張擦酥餅,藏著豐寧人忘不了的家鄉味。非遺美食區域人頭攢動,成為觀眾體驗豐寧生活氣息的窗口。“95後”非遺傳承人侯志強帶來的豐寧擦酥餅香氣誘人。他告訴記者,退伍後,為了找回記憶中的地道風味,他嘗遍了小城的餅鋪,最終決心拜師學藝,將豐寧擦酥餅制作技藝傳承下去,如今還兼職做起了自媒體博主。“豐寧擦酥餅不僅好吃,它還承載著我們的文化和鄉愁。希望通過我的視頻推介,讓更多游客認識豐寧。”他告訴記者。
豐寧滿族自治縣旅游和文化廣電局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當地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加強對非遺的保護發掘,探索出“活態傳承+產業賦能”的創新路徑,通過建設非遺傳承基地、主題民宿、非遺工坊,將非遺技藝轉化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此次在中國非遺館的亮相是豐寧非遺走向更廣闊舞台的重要一步。今後,豐寧將更好展示、傳播特色非遺項目,讓非遺成為豐寧文旅的閃亮名片。(牛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