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雲海翻涌的武當山金頂,擠滿了駐足觀景的游客﹔武漢東湖綠道上,騎行隊伍如彩色長龍蜿蜒向前﹔宜昌三峽大壩景區的觀景平台上,海內外游客爭相與這一“國之重器”合影……涌動的人潮,是人們對湖北山水與文化的向往,更是這片土地文旅活力的生動注腳。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要求湖北“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線路,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湖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動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聚力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更好地服務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建設。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湖北接待游客4.36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548.8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68%、16.0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05.74萬人次,同比增長54.89%。
一幅清晰的發展圖景,更能讓各方力量的心往一處聚、勁往一處使。今年4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實施文化創新戰略 整體提升支點文化影響力的行動方案》,提出“建成文化強省、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三大目標,實施文化資源保護、文旅品牌煥新、數智科技賦能等八大行動。
湖北還成立了由省政協主席擔任組長、省文化和旅游廳作為牽頭部門、29家單位作為成員的湖北省旅游業發展領導小組,並召開2025湖北文化旅游發展大會,明確常態化辦會機制,通過大會匯聚行業資源、發布政策措施、簽約重大項目,形成推動文旅行業發展的長效平台。
湖北把目標“藍圖”轉化為可操作的“路線圖”,通過活化利用文旅資源,構建起特色文旅發展格局。
在湖北的廣袤大地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猶如繁星般璀璨。為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源,湖北扎實開展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全省共登記文化、旅游資源367.71萬處,其中,文化資源359.55萬處、旅游資源8.16萬處。這些翔實的數據,為湖北文旅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寶貴依據。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北活化紅色旅游資源,持續弘揚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推出大別山紅色研學之旅、抗洪精神荊江體驗游,發布“赤黃紅”紅色旅游主題線路,以及鄂豫皖革命片區文物主題游徑。同時,整合生態文化資源,打造“神武峽”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線路,串聯神農架、武當山、長江三峽等9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連接恩施唐崖土司城遺址等世界遺產,集中展現荊風楚韻。
長江大學的剛果(布)留學生蘇木說:“我在三峽感受過李白的豪邁,也去黃鶴樓吟過古詩,湖北的歷史可觸摸、文化可體驗,讓我深深地愛上這裡。”
與此同時,湖北實施旅游景區品質提升、公共服務強基提標、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入境旅游服務提升、導游增量提能等行動,推動文旅品質全面升級。據統計,在公共服務強基提標行動中,新建旅游廁所4000余座、縣級以上旅游集散中心80余家、景區外旅游服務中心500余個,為86家景區增設互聯網專線,提升了景區智慧調度保障能力。
為了讓“知音湖北”被看見、被感知、被傳遞,湖北啟動“知音湖北”全球推廣計劃,在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等國內客源地開展專場推介﹔組團赴日本、韓國、阿聯酋等國家展銷推介,在泰國等地開設湖北文旅主題體驗店,吸引境外游客。此外,聯合長江干流11個省(區、市)成立長江流域研學旅游聯盟,打造“暑期第一課”研學旅游品牌﹔安排“引客入鄂”年度專項資金,持續激發市場活力。
在2025“神武峽”國際文旅推介活動中,法國國家旅游委員會第九屆秘書長讓﹒路易﹒巴拉德羅表示,“神武峽”為全球旅游業提供了“自然與人文共生”的東方方案,是中法乃至全球文旅界的“對話樞紐”,必將推動湖北文旅“出圈”、出彩。
從國際舞台的精彩亮相到本土市場的繁榮創新,湖北正在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持續為“支點”建設注入澎湃動能。(瞿祥濤)
上一篇: 知音湖北閃耀巴塞羅那 |
下一篇: 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在湖北武漢啟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