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黑龍江哈爾濱五常市文化館的館員們馬上投入到“慶三八﹒展風採”文藝演出的排練中,力求為廣大群眾推出一台走心的好節目。
這是五常市2025年群文惠民展演活動之一。據五常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王雪艷介紹,五常市始終把群文惠民作為文旅建設的重要內容進行頂層設計,多次將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群文惠民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政策性支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五常市建成覆蓋全市282個行政村的村文化廣場和村文化活動中心,解決了開展群文活動場地不足的問題﹔在惠民活動方面,通過惠民展演、惠民展覽、非遺展示、誦讀演講等系列群文活動,在豐富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有效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五常市群文惠民展演系列不僅包括迎元旦、慶“三八”、慶“五一”、迎國慶等節慶演出,還包括五常稻花節、農民豐收節等品牌活動的惠民演出,群文匯演巡演、文化小分隊等形式的下鄉惠民演出每年達百場以上,廣受歡迎。
據五常市文化館館長王多影介紹,五常市每年都開展群文走基層活動,走進街道社區、鄉鎮村屯、軍營警營、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送演出,大大提升了百姓的文化獲得感。五常市群文進景區活動也是當地群文惠民的一大亮點,通過歌舞進景區、展覽進景區、圖書進景區、非遺進景區等活動,為景區增添了文化內涵。
群文惠民展覽系列主要通過舉辦楹聯展、書法展、美術攝影展、革命文物展等展覽,在提升廣大百姓文化自信的同時,讓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了解五常的今昔過往,提高五常市的知名度。比如2024年7月舉辦的首屆農民書畫攝影展,展出《獨舞》《磨盤山雲》《火樹銀花》等160幅書畫攝影作品。市民趙國偉觀展後表示,這些作品充滿鄉土氣息、飽含家國情懷,展現了五常市在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文旅繁榮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反映了新時代農民群眾的新生活、新思想、新風貌。
五常市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東北大鼓,省級非遺項目韃子秧歌、泥塑等各級非遺項目45項,為非遺惠民提供了基礎支撐。以哈爾濱市級非遺項目五常龍濱戲為例,每年演出上百場,成為響當當的非遺惠民品牌。五常龍濱戲代表性傳承人閆培慶說,走近父老鄉親,感覺戲演不夠,歌唱不夠。
哈爾濱亞冬會期間,五常市省級非遺項目青牛葫蘆代表性傳承人鄭國華、哈爾濱市級非遺項目烙畫代表性傳承人劉雨鑫帶著上百件非遺作品,在哈爾濱4個運動員村及主媒體中心進行展示,受到來自亞洲各國運動員及記者的青睞,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五常市圖書館經常舉辦征文比賽、閱讀比賽、演講比賽、送圖書到基層等惠民活動,特別是每年通過“海選+培訓+比賽”形式舉辦的農民文化藝術節紅色故事演講大賽,吸引了全市農民踴躍報名,提升了廣大農民的文化素養。
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二級調研員張志海表示,五常市群文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得益於近年來通過結對子種文化、以演代練以展帶訓、走出去請進來、走下去請上來等多種方式培養的大量文化人才。五常市以“出人才出作品”為目標,挖掘出文藝人才,創作了大量帶有五常文化符號的文藝作品,全力打響原創惠民品牌。比如在歌曲創作上,五常市文化志願者季明達、龐麗娜、布光達等創作的《我的家鄉在五常》《如今的五常》《好神奇鳳凰山》等歌曲,提升了“大美五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王雪艷表示,五常市下一步將在群文惠民品牌建設上加大力度,通過打造群文文創品牌、群文展覽品牌、群文展演品牌及文旅融合品牌等十大群文惠民品牌,推動五常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張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