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黑龍江
黑龍江
黑龍江農民畫:辛勤耕耘終豐收
發布時間:2025-11-07 11:1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11-07
  “一幅幅畫作,把咱農民春種、夏耘、秋收、冬慶的點點滴滴都生動地‘搬’了上來,看著就讓人高興!”回想起近日在綏化市開幕的“田野丹青鄉土風﹒第八屆黑龍江省農民畫作品雙年展”,佳木斯市樺川縣農民孫冰依然難掩激動。此次展覽展出的120幅作品,聚焦農耕場景與豐收故事,用絢爛的色彩和飽滿的構圖,真摯地描繪出黑土地上火熱的生活圖景。
  《種豆得豆》《扭起秧歌慶豐年》《大集還是那個大集》《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這些作品因其濃郁的生活氣息、積極向上的主題和獨特的藝術感染力,深受游客尤其是農民朋友喜愛。綏化市文聯主席闞生波說:“農民畫深深植根於寒地黑土,源自朴素的農耕生活,生動展現了新時代生產生活的變遷、黑土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鄉村振興的蓬勃氣象。”
  據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黑龍江通過培育人才隊伍、開展惠民活動、打造助農品牌、拓展市場渠道等一系列舉措,使“黑龍江農民畫”成為一張愈發閃亮的特色文化名片。
  人才培養是農民畫發展的基石。近日,在哈爾濱市賓縣賓州鎮勝利社區,農民畫骨干鄭洪光帶著他的《小巷磨刀匠》《爆米花香》等作品,開展了一場“作品展示+現場教學”的輔導活動。他從畫作中的農作物形態、農家生活場景入手,細致地講解色彩搭配與構圖設計,讓學員直觀感受藝術源於生活的真諦。學員普遍反映,這種面對面的實物觀摩和針對性指導,讓他們收獲頗豐。
  黑龍江在農民畫人才培養上始終常抓不懈,各群藝館、文化館、美術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持續發力,通過舉辦各類培訓班、研討會、創作筆會、採風活動等,培養了大批農民畫創作人才。如綏化安達培養的上百名農民畫骨干屢獲國家級、省市級榮譽,有效提升了“安達農民畫”的知名度。
  堅實的人才隊伍,為農民畫的繁榮發展和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在肇東市農民畫展覽館,400多幅展現春華、夏忙、秋實、冬樂及民俗等特點的作品,真實記錄了農村日常生活的變遷,成為珍貴的時代記憶。館長徐居國介紹,館藏作品題材多取自北方農村的發展歷程和現實生活,充滿了健康、朴素、樂觀的情緒,展現了農民自信、昂揚的精神風貌,鄉土氣息濃郁,地域特色鮮明。
  黑龍江的農民畫惠民載體形式多樣,除了固定展館,鄉鎮村屯的文化展示牆以及縣區的公交站牌、路燈燈箱、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室內外牆體,都成為展示農民畫的“美術館”。這些作品視覺沖擊力強、內涵豐富,給市民和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綏棱縣在縣文化藝術中心常設農民畫展,組織骨干圍繞生態、鄉村、紅色、民俗等時代主題進行創作,用畫筆講述“三農”故事,並定期更新展品,保持展覽的吸引力。
  此外,肇東市、綏棱縣、賓縣等農民畫創作強縣(市),持續推動農民畫走基層。肇東市開展“農民畫進校園”活動,走進20多所中小學進行展示和技藝傳授﹔綏棱縣推行“農民畫進鄉村”,通過巡展結合、以展代練、以展代訓的形式,培養了上百名骨干﹔賓縣則深入開展“農民畫進社區”,在展覽之余邀請省級專家輔導農民畫愛好者,有效提升了基層創作水平。
  黑龍江文旅系統還將農民畫深度融入文旅融合與惠民實踐,組織郭麗華、王淑賢、王秀芳等創作骨干,圍繞本土旅游資源進行主題創作,並攜帶《鏵子山》《太陽島》等作品參加國家及省市級各類展銷會、文博會、旅博會,提升了黑龍江文旅的知名度。
  “黑龍江農民畫取材於鄉村生產生活與民俗風情,藝術表達夸張浪漫,色彩鮮亮明快,構圖飽滿和諧,兼具裝飾性、鮮明性和質朴的原始美感,形成了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因而廣受市場歡迎。”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農民畫藝委會主任孫鐵成說。據了解,除將農民畫作為特色旅游紀念品在各大景區銷售外,黑龍江還在文創產品開發上持續探索,已推出年俗、非遺、鄉村、冰雪等10余個系列上百種農民畫文創產品。許多創作骨干積極對接市場,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拓展銷路,取得了良好成效。(張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