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江蘇
江蘇
江蘇省淮安區:將各年齡段游客攬入“淮”中
發布時間:2025-10-15 11:2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10-15

  近年來,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准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找准文化和旅游發展融合點,有效保護和開發紅色資源,不斷延伸紅色旅游產業鏈條,創新探索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路徑,打造了“紅色研學之旅”“國防教育研學之旅”等主題研學路線,打響了“周恩來總理家鄉、三大名著誕生地”文旅品牌。2022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公布10家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淮安區位列其中。

  景城融合,做好頂層設計

  淮安區通過整合文化旅游發展委員會、名城保護委員會等議事協調機構資源,成立區文化旅游發展和名城保護管理聯席會議。淮安區還統籌推進歷史文化名城更新保護與紅色旅游發展,從革命文物本體保護向周邊環境一體保護轉變,針對核心紅色片區,開展遺址保護、景點打造、道路提升等工作。

  據淮安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周恩來紀念館片區,淮安區持續推進周邊商戶老宅庭院更新,對外開放古末口遺址博物館,打造藍﹒1958文化創意產業園,實施紀念館南側永懷路和西支線改造,打通紀念館至河下古鎮的旅游通道﹔圍繞恩來干部學院片區,淮安區以“憶路海棠,總理故鄉”為主題,完成海棠大道、鐵雲路紅色主題旅游風景道及學院西側生態河道、景觀綠化工程,建成沈坤城市公園等市民公園﹔圍繞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片區,淮安區實施舊址本體修繕及布展方案設計,加強文物本體保護。

  隨著景區不斷提質升級,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成果突出,2024年,淮安區共接待游客1016.13萬人次,同比增長12.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4.57億元,同比增長10.3%。

  創新模式,講好紅色故事

  淮安區持續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堅持文化引領,創新“旅游+”模式,如今已逐漸形成“紅色旅游吸引人,紅色精神感染人,融合產業留住人”的集聚效應。例如,淮安區依托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策劃紅色研學、生態鄉村研學、國防教育研學等主題線路,研發求知、求生、求真三大系列100多門課程﹔積極承辦教育培訓和現場參觀,2024年開展青少年讀書、巡展、宣講、情景劇表演等活動萬余場次。

  “淮安區還堅持緊扣紅色旅游的主題,建立健全紅色旅游宣傳營銷的‘內容豐富化、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載體特色化’長效機制。”淮安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淮安一方面著力講好紅色故事,承辦市青少年紅色故事宣講大賽和少兒紅色故事宣講大賽,通過以賽促訓,發掘培養紅色文旅融合發展的高素質講解員隊伍,打造古城“紅色宣講”系列品牌,另一方面積極創新文旅活動,以偉人故裡為主打經脈,整合西游、運河、中醫、美食等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好春節、“五一”、國慶等節點,開展“全新全藝 樂游淮安”“巳季如春 福滿淮安”“非遺國潮季 河下狂歡秀”等文旅活動,打造“驚鴻”系列沉浸式演藝,將老中青各年齡段游客攬入“淮”中。

  提升品質,推動融合發展

  淮安區打造了“賡續基因 偉人故裡”“承恩故裡 樂見西游”“詩情畫意 秀美運河”“對話古今 文化傳承”四大主題精品游線,大力培育旅游新業態,滿足游客多種旅游需求,提升旅游服務品質。

  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淮安區培育做優以文樓、天妃宮等為代表的餐飲業態,以藍﹒數字文旅產業園為代表的工業舊改文創園,以或然院子、荷下月色為代表的精品民宿,以“不二齋”紫砂館、謝馥春百年化妝品等為代表的傳統經典,打造了吳鞠通中醫館、狀元裡等網紅打卡地,形成多元文旅業態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在紅色文創開發方面,淮安區已形成以“淮安有禮”古城文創、“EN”系列紅色文創為代表的特色商品。

  依托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陣地,淮安區推動十番鑼鼓、仇橋雜技、紅色戲曲等進駐古城古鎮各大景點,為游客提供“白天看景、晚上看戲”的旅游新體驗。節假日期間,淮安區還延長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漕運博物館等文博場館開放時間,滿足市民、游客的參觀需求。

  淮安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淮安區將繼續搶抓機遇、主動作為,更高水平推進紅旅資源保護開發,更大力度促進紅旅產業融合,加快推進紅旅融合發展區規劃編制﹔完善政府、行業、媒體和社會多方參與的立體式營銷機制,通過常態化精准投放加大宣傳力度,提升覆蓋面積影響力。(黨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