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遼寧文旅市場迎來新熱潮。在線旅游平台數據顯示,遼寧旅游人次同比增長21.85%,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5.09%,全省各地文旅場館、景區景點人氣爆棚,研學旅游、文博體驗、非遺活動等多元業態交融共生。
今年夏季,文博場館成為避暑熱門去處。遼寧省博物館推出了多項趣味活動,如 “非‘銅’凡響——編鐘挂件制作”“印象遼博——制作小鏡子” 和 “雞冠壺DIY” 等。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中英雙語研學課程。孩子們在“古代遼寧”展廳,通過“青銅連連看”游戲認識器型,還能親手繪制饕餮紋表情包,雕琢小鼎模型,體驗“青銅大師”的創作樂趣。
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今年暑期表現格外搶眼。依托豐富的館藏標本和優質的講解服務,該公園推出了化石考古體驗項目、植物拓印體驗課程,以及尋寶、蓋章“打卡”等活動。
在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的化石挖掘現場,孩子們手拿小鏟小心翼翼。“尋寶活動太有意思啦!我找到了好多小化石,我以後還想來這兒!”一名少年說。
濱海旅游成為遼寧消夏新熱點。7月,“山海夏涼 暢游遼寧”2025夏游遼寧消費季活動啟動,通過整合全省濱海旅游資源,打造了“遼寧濱海黃金旅游帶”。
活動中,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和葫蘆島沿海六市聯合推介當地夏季旅游資源,展示了遼寧省豐富的濱海旅游特色。在大連市長海縣海域,來自北京的游客徐朗和孩子正專注地看著浮標。這個暑假,像徐朗一樣選擇到遼寧旅游的游客不在少數。“這裡既能領略海島風情,又能品嘗到地道的海鮮。帶孩子趕趕海,體驗感拉滿。”徐朗說。數據顯示,遼寧沿海城市旅游人次同比增長21.46%,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5.50%,大連入選攜程口碑榜“暑期十大玩水避暑目的地”。
遼寧暑期文旅市場的另一大亮點是非遺體驗活動的普及。今年夏天,遼寧各地推出了豐富多彩的非遺市集和手工體驗活動,讓游客在消夏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鱍魚圈的紅旗大集上,來自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的成員走訪多位非遺傳人,深入了解剪紙和掐絲琺琅等傳統手藝。通過面對面交流與實操體驗,梳理出 “手藝人顯化—市場化—品牌化”的孵化路徑。
8月,“非遺好物 國潮煥新”2025遼寧省非遺消夏購物月在營口啟動。活動以百年商埠為舞台,集結310家非遺店鋪、122家工坊、409項非遺代表性項目,通過“非遺+市集+演藝+研學”多元場景,打造沉浸式消費體驗。
活動現場,觀眾不僅能夠沉浸式了解非遺技藝,還能帶動相關文創產品的銷售。一名觀察遼硯雕刻的少年說:“我之前隻在電視上看過,感覺特別神秘。今天在現場觀察,才發現太難了,讓我更深入地了解非遺技藝。”
這個夏天,遼寧用山海之間的清涼、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文化與旅游的深度結合,為游客打造了一場場難忘的夏日之旅,也為文體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