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內蒙古藝術劇院聯合出品的兒童劇《三千孤兒入內蒙》在內蒙古藝術劇院音樂廳上演,以細膩的情感描繪、虛實結合的舞台風格、創新的動物元素,生動呈現了“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感人故事,讓這段歷史走進觀眾的心靈深處。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3000多名孤兒從南方多省市來到內蒙古大草原,在當地群眾的撫養下成長,成就了“三千孤兒入內蒙”的佳話,他們也被親切地稱為“國家的孩子”。1961年,年僅19歲的都貴瑪被選作保育員,承擔起28名“國家的孩子”的養育任務。
兒童劇《三千孤兒入內蒙》導演阿日嘎木扎介紹,該劇以“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事件為題材,以“人民楷模”都貴瑪的故事為原型,基於歷史事件的創作改編,讓觀眾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團結的偉大力量。
為了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劇情,全劇遵循簡約精練的原則,在舞台風格、配樂、舞蹈等方面融入內蒙古特色元素,韻律悠揚起伏的配樂與縱情矯健、剛柔相濟的舞蹈相得益彰,呈現出內蒙古草原的遼闊與壯美。劇中還加入了駱駝、狼、羊、蒙古包等具有內蒙古特色的具體形象,不僅增加了觀劇的樂趣,也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內蒙古的文化和風情。
“我們創作這部劇的主要目的,是要將都貴瑪以及眾多額吉(蒙古語‘母親’的意思)、阿爸與‘國家的孩子’之間的真情實感展現給觀眾,讓青少年了解這一段歷史、感受民族交融的深厚情感。”內蒙古藝術劇院蒙古劇藝術團團長席薩日娜說。目前,兒童劇《三千孤兒入內蒙》已走進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等地演出,明年預計還將巡演83場。
劇中都貴瑪的扮演者朝木日勒格說:“通過扮演都貴瑪這個角色,我深深感受到她的人間大愛。3000多個孩子從遙遠的地方來到內蒙古,內蒙古人民給予他們溫暖和關愛,這種跨越地域、民族的大愛令人動容。”
達布力干在劇中飾演其中一個孩子,憑借扎實的功底、出色的表現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說:“在排練期間,我們幾乎每天都在收集資料,想最大限度地了解人物內心,以呈現更好的舞台效果。”
自兒童劇《三千孤兒入內蒙》巡演以來,觀眾深受感動。觀眾張家明說:“以舞台藝術講述歷史故事,是一種很好的表現形式。在內蒙古這片廣袤的大地上,不僅有遼闊壯美的景色,還有感人至深的故事。”(王慧 王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