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內蒙古
內蒙古
內蒙古著力打造 “博物館裡過大年”新品牌
發布時間:2025-02-07 09:26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2025-02-07
  2025年新春佳節之際,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指導全區博物館、紀念館,利用其豐富的館藏資源,整合多方面的力量,以蛇年生肖為主題,將展覽、社會教育活動與節氣文化、生肖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巧妙結合,精心策劃推出了近600個特色主題展覽和文化活動,生動展示了春節文化的全新風尚與面貌,豐富了觀眾的精神文化生活。2025年春節期間,全區博物館參觀人數達100余萬人次(含部分線上參觀人數)。
  特色展覽獨具文化魅力
  隨著“博物館裡過大年”成為一種新年俗,舉辦跨年特展成為各大博物館的“必修課”。各大博物館積極探尋歷史文化遺產的當代表達,從生肖蛇文化典藏到文化創意,從歷史之境到匠作之美,借助新穎的敘事手法、線下線上的展陳形式,讓春節與博物館更好地銜接起來。內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館聯合中國文物報社及生肖文化傳播聯盟數十家文博機構,推出“靈蛇獻瑞——生肖文物大聯展”,從生肖、自然、歷史、民俗、北疆文化等角度展現了蛇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中的獨特魅力﹔內蒙古博物院還推出“生生長流——內蒙古黃河文化大展”“龍躍北疆——紅山文化出土最大玉豬龍特展”﹔錫林郭勒博物館推出“北疆印跡——新時代錫林郭勒盟考古成果展”等等。除原創展覽外,內蒙古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引進區外優秀展覽,推動本地精品展覽巡展,進一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多元需求。包頭博物館引進“今韻函香——青島市博物館館藏銅香爐展”、鄂爾多斯市博物院聯合杭州市臨平博物館推出“玉韞良緣——良渚文化精品展”,引進雲南省博物館“雲上之和——雲南哈尼族服飾展”﹔阿拉善博物館聯合多個單位舉辦“人與石的對話——賀蘭山岩畫特展”和“文脈永續走向復興——阿拉善岩畫拓片題跋展”,分別在紹興博物館和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開展等等。眾多展覽異彩紛呈,充分釋放博物館文化力量,讓年味升騰“文化味”。
  社教活動繽紛亮點頻出
  內蒙古各博物館別出心裁,策劃涵蓋民俗體驗、文明實踐、紅色教育、文化宣講等多個方面的500余場“博物館裡過大年”活動,線上線下參與人數達90余萬人次,讓這個春節更有底蘊、有積澱、有看頭。內蒙古博物院、紅山文化博物館借助科技手段,打造VR沉浸式探索項目,在虛擬與現實之間,開啟全新的博物館奇妙探索之旅。內蒙古自然博物館4D影院全新上線3部影片,包括宇宙探索、自然生態等多種題材內容,讓廣大觀眾在新年喜慶祥和的氣氛中,感受自然科學的魅力。赤峰博物院推出“有您的一封信”,通過活動打卡,收獲飽含春節美好祝福和文物介紹的復古風格信件,讓人們在收獲感動的同時感受文化的魅力。通遼市博物館精心策劃“巳巳如意 蓬‘博’不息”系列社教活動,通過看展覽、畫日歷等多個項目,使觀眾感受濃濃的新年喜慶氛圍。隨著“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博物館裡體驗非遺活動也火爆出圈,科右中旗博物館在春節期間特別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場展示纏花工藝、剪紙、發簪制作等非遺手工技藝,並與觀眾互動﹔內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開展非遺臉譜手工制作活動、滿洲裡博物館開展“年年有魚”手作吉祥錦鯉活動,眾多的新年俗讓傳統非遺技術在博物館的殿堂中熠熠生輝。此外,內蒙古博物院、鄂爾多斯市博物院等多個博物館積極探索文化創意產品,依托館藏文物設計研發了“毛茸茸系列”產品、鄂爾多斯青銅器十二生肖紀念章等多種充滿年味的文創產品,讓廣大觀眾從工藝創新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創意服務提升觀展體驗
  為營造濃郁的春節氣氛,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指導內蒙古博物館協會聯合會員單位推出“蛇年新春花式拜年送祝福視頻”,運用輕鬆、詼諧的表現手法,融合新穎的創意元素,通過講文物、釋文化,多角度展現場館特色與地方文旅風貌,為廣大人民群眾送去新春“文化”祝福。除部分熱門博物館外,全區90%博物館取消預約,恭迎八方來客,有些地方還將推出延時開放的惠民舉措。各大博物館志願者服務活動也是一道靚麗風景線,如內蒙古博物院志願服務隊伍在春節期間全程提供志願服務、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小小講解員也在春節期間開展志願講解活動,為廣大觀眾帶來更舒適的逛展體驗。和林格爾縣盛樂博物館還走進社區,開展“墨拓贈祝福,妙筆迎新春”活動,現場為居民書寫對聯,邀請居民拓福,為春節增添喜慶氛圍。為保障春節期間安全生產,內蒙古博物院、呼倫貝爾博物院、烏蘭察布市博物館、杭錦旗綜合博物館、烏海市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檢查、組織應急處突演練110余次,進一步提高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保障文物安全、觀眾逛館安全。內蒙古博物院還在北方小年當天開展“北疆鑒寶”公益鑒定活動,滿足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鑒定需求。內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館讓文化走入列車,通過講文物、道文化,為“游子回家”增添一份春日的“暖意”。敕勒川博物館、阿拉善博物館等全國多家博物館,共同推出“蛇舞新春——中國蛇文化百館聯展”,通過網絡展覽,集合了眾多文博機構的力量,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深入闡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蛇文化,彰顯了華夏文明的深邃與厚重。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達斡爾民族博物館推出線上文物展覽,展示達斡爾族生產生活及民俗文化,書寫了達斡爾族與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佳話。
  據悉,內蒙古已經連續三年開展“博物館裡過大年”活動,博物館以物說史、以物釋史、以物證史,以別樣方式慶新年,讓文物與春節文化有機融合,讓歷史與現代輝映,讓傳統與創新共生,不僅濃郁了節日的文化味道,增添厚重文化底蘊,更讓游客在看展覽、讀歷史中,度過一個有溫度、有品質的“文化年”。下一步,全區博物館將持續發力,進一步強化教育研究,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上下功夫,努力讓博物館成為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精神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