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內蒙古
內蒙古
撿土豆 賞美景 內蒙古旅游樂趣多
發布時間:2025-11-07 10:35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5-11-07
  “快看!這顆土豆足足有拳頭大!”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農田裡,不少游客舉著剛挖出的土豆興奮地拍照。這片田地因“撿土豆”活動成了網紅打卡地——游客既能親手挖土豆,還能觀看烏蘭牧騎帶來的二人台、好來寶等演出。這場“土豆熱潮”,成為內蒙古秋季旅游熱點。
  今年秋季,內蒙古推出“賞秋+農事”“非遺+體驗”“夜游+消費”等多元業態,將“金色秋景”轉化為“富民金流”,為秋季旅游市場注入強勁動能。
  鄉村旅游接地氣
  內蒙古鄉村旅游以“農事體驗+鄉土文化”為核心,把農田變成景區、農產品變成商品,讓游客在親近自然中感受鄉村魅力,也為農戶打開增收新渠道。太仆寺旗與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的土豆主題活動,形成“東西呼應”的旅游熱潮。
  太仆寺旗是錫林郭勒盟重要的馬鈴薯產區,每年秋季機械採收後,田間總會遺留部分土豆。當地文化和旅游部門聯合鎮政府與農業企業,打造“土豆獵人 薯你開心”撿秋薯樂匯活動,將“田間遺珠”轉化為特色旅游產品。現場設置了“土豆疊疊高”“切土豆絲廚藝大比拼”等游戲,讓親子家庭樂在其中。“土豆宴”上,土豆泥、山藥魚子等地道美食,更是讓游客大飽口福。
  社交平台上,“太仆寺旗撿土豆”話題一度登上抖音同城榜熱搜第一,熱度達532萬,當地推出的4條主題旅游路線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北京游客李富感慨:“帶孩子挖土豆、住農家院,人均花費800元,既親近自然又了解農耕文化,比去游樂園有意義。”
  察哈爾右翼後旗依托“中國薯都”優勢,推出“挖土豆、品薯宴、游薯博”主題活動。游客可乘觀光小火車穿梭薯田,體驗機械化採收與人工挖薯的差異﹔馬鈴薯博物館通過互動裝置,展現種植歷史與深加工過程。活動期間,土豆餅干、土豆蛋白粉等20余種文創產品銷量突破50萬元,帶動周邊5個行政村農戶戶均增收2000余元。
  服務升級暖游人
  從大興安嶺的層林盡染到阿拉善的胡楊金黃,內蒙古秋季旅游資源豐富,各具特色。各地以優質服務配套美麗風光,讓“一次旅行”帶來“多次回味”。
  位於大興安嶺腹地的阿爾山市成為秋季旅游熱門地。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阿爾山累計接待游客超49.38萬人次,旅游收入6.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93%和37.72%,創歷史新高。
  “白天賞秋景,晚上享文化”是阿爾山旅游核心模式。白天,游客可以去烏蘇浪子湖觀晨霧,在氧心森林浴道徒步,或在金江溝溫泉度假區體驗“溫泉+簡餐”。夜幕降臨,聖泉廣場的“非遺篝火音樂會”上,馬頭琴合奏與林海風聲共鳴,烏蘭牧騎演員與游客手拉手跳安代舞,互動環節讓游客沉浸式感受當地文化魅力。
  針對游客流量激增,阿爾山推出多項暖心服務:開放23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提供800余個免費車位﹔組建“順風車志願服務隊”,提供免費救援與指引﹔搭建“住宿信息共享平台”,規范入住退房時間﹔政府食堂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面向游客開放,推出5元早餐、15元午餐的惠民自助餐,日均接待超2000人次﹔景區提供免費早餐、大衣租賃服務,120余名志願者在景點提供咨詢服務。
  河北游客王女士說:“凌晨1點抵達,10分鐘找到民宿,早餐管飽,租賃大衣解決降溫煩惱,貼心服務讓我們十分難忘。”
  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則以“胡楊盛宴”吸引全球游客,推出“胡楊攝影+沙漠探險+民俗體驗”系列產品。當地開通“景區直通車”,15分鐘一班免費接送﹔胡楊林景區設12個“便民服務點”,免費提供飲用水、應急藥品和充電服務﹔針對攝影愛好者推出“日出/日落攝影專線”,配備專業向導。同時,額濟納旗還聯動周邊旗縣,推出3日游、5日游線路,延長游客停留時間。
  業態創新顯活力
  內蒙古秋季旅游以“生態資源轉化”和“消費場景拓展”為突破口,通過特色業態與夜經濟,將“季節限定”秋景轉化為“全年可期”消費動力,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
  興安盟哈日雅瑪圖草原的牧野山澗項目核心業態為“不在馬廄懸崖咖啡館”,由企業與阿日林一合嘎查(行政村)合作運營,採用“企業+嘎查+農戶”模式:嘎查以土地入股分紅,農戶優先獲得工作機會或免費設攤銷售奶食品、手工藝品。咖啡館背靠懸崖,木質結構搭配玻璃幕牆,游客一邊喝著融入本地牛奶、沙棘的“草原奶咖”“沙棘拿鐵”,一邊俯瞰草原秋景。
  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咖啡館每年向嘎查分紅17.5萬元,用於修繕道路、增設垃圾桶﹔5名工作人員均來自周邊嘎查,月薪3500元至4000元。據了解,該項目已累計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3個嘎查農牧民增收。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則以夜經濟補齊秋季旅游消費短板。康巴什在烏蘭木倫湖區周邊建設三層平台,布局多元業態。一層匯集蒙餐、陝菜等30余家老字號店鋪,發放滿50元減20元的“夜間美食券”,日均核銷超800張﹔二層設置10余項親子游樂項目,還打造了“非遺小課堂”,非遺傳承人免費指導游客制作蒙古族刺繡、皮藝產品﹔三層推出“夜游烏蘭木倫湖”項目,搭配水幕電影、燈光秀,吸引眾多游客。
  今年秋季,康巴什湖區夜經濟街區累計接待游客超200萬人次,夜間消費佔比45%,帶動周邊商場、酒店夜間營業額同比增長38%。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冀曉青說:“最動人的風景藏在煙火裡,我們以游客需求為導向、以民生溫度為底色,讓‘流量’變‘留量’、‘一季熱’變‘全年火’。”
  從太仆寺旗的薯田到阿爾山的林海,從哈日雅瑪圖的草原到康巴什的湖畔,內蒙古秋季旅游以“農旅融合、全域體驗、生態賦能”為路徑,將秋日風光轉化為長效消費動力。這份主客共享的智慧,為全國秋季旅游提供了參考。(伊日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