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成都市的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數據可謂搶眼。2021年,成都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為730家,營業收入2406.4億元,同比增長16.7%﹔建設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22家,其中國家級10家,省級22家﹔新增文化產業園區面積124.17萬平方米、文創空間404個﹔文化產業總量規模位居中西部前列。2021年,成都市實現旅游總收入3085億元,接待游客2.05億人次﹔4A級及以上景區51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家、省級旅游度假區14家,A級景區全年接待游客1.5億人次,同比增長42.33%,門票收入15.87億元,同比增長93.81%。
這是在“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建設引領下,成都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在這個歷史文化名城,傳媒影視、創意設計、音樂藝術、文體旅游、現代時尚、動漫游戲、會展廣告等主導業態都取得了新的繁榮發展。
據了解,2021年,成都市以創建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為牽引,以“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裡的幸福成都”1個城市核心IP為統攬,推出大熊貓、古蜀、三國、詩歌、休閑、美食、時尚文化7個城市品牌特質標識,構建“1+7”城市文化旅游標識體系,積極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特色發展新動能。同時,成都市文創產業成為全市新興支柱產業和重要經濟增長點,傳統文博、文學藝術、非遺的創意和美學轉化方興未艾,數字文創、時尚設計發展迅猛,帶動產業向高端化、品質化轉型﹔數字文化領域引進騰訊、咪咕、今日頭條等頭部數字文化企業,培育迅游科技、尼畢魯、數字天空等優質本土企業,網絡游戲、電子競技、視頻游戲、動畫漫畫等細分領域市場規模居全國前列,總產值達200億元,佔據全國近10%的市場份額。
文旅產業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績離不開對市場主體的培育。近年來,成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提升企業產業能級,推動文旅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增加,規模效益不斷擴大。在大力推動數字文化新業態發展方面,成都市引進了騰訊、今日頭條、咪咕、愛奇藝、育碧、完美世界等國內外頭部數字文創企業,培育了迅游科技、尼畢魯、數字天空等優質本土企業,數字文創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成都市在網絡游戲、電子競技、視頻游戲、動畫漫畫等產業領域總產值達200億元,佔據全國近10%的市場份額。其中,騰訊、咪咕等頭部數字文化企業發展水平在全國領跑。成都市積極壯大“雲看展”“雲直播”“雲演藝”等線上消費市場,全年開展各類線上文旅活動3.8萬場,累計線上點擊量達5388萬余次。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成都市緊抓疫後文旅消費新趨勢、新需求,率先謀劃、引導培育文博藝術、影視動漫、文娛潮玩等“十大”文旅消費新業態,以文旅部門為主導、聯合11家單位共同出台《加快營造研學旅游新場景推動研學旅游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目前,成都市已經成為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並當選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2021年,成都市建成12類周末經濟精品旅游場景(點位)365個,評選十大類夜間經濟示范點100個,新推出“新旅游﹒潮成都”主題旅游目的地60家,推出鄉村游、生態游、研學游等系列精品旅游線路80余條,形成望平坊、南岸美村等“千處城市消費新場景”,第十八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第十八屆成都國際美食節等955場重大活動舉辦﹔成都春熙路大慈坊街區、成都音樂坊被評為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聚集區,武侯區三國創意園則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