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的若干政策》(簡稱《若干政策》)。這份涵蓋規劃策劃、重大項目、品牌塑造等八大維度的文件,以“全鏈條支持、多維度發力”為鮮明特征,成為推動四川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引擎。
“《若干政策》是對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相關部署的細化落實,更是為四川文旅產業‘強體壯骨’的關鍵支撐。”文件起草組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旅產業作為連接三次產業、貫通供需兩端的綜合性產業,在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促開放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輻射效應,此次出台的政策聚焦產業融合痛點、難點,以真金白銀的支持和精准滴灌的舉措,為四川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注入強勁動力。
構建發展支撐體系
《若干政策》中的核心內容猶如一套組合拳,既立足當下破解發展瓶頸,又著眼長遠布局產業生態,形成了覆蓋文旅發展全周期的支持網絡,標志著四川文旅產業發展進入“政策精准賦能”新階段。
在規劃策劃層面,政策直指資源轉化關鍵環節,提出對跨區域重大項目、高水平商業化文旅融合項目的規劃策劃給予獎補,並加大文藝精品創作扶持力度,從源頭提升項目品質。業內認為,這一舉措將推動四川文旅資源從“散落分布”向“整合開發”轉變,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重大項目建設被列為“強基礎”的核心抓手。《若干政策》明確提出,符合條件的文旅融合項目將享受省重點項目同等政策支持,高速公路服務區、休閑街區的藝術化改造和高海拔旅游驛站建設試點將獲得專項支持。在要素保障上,四川不僅創新金融產品支持優質項目,還明確文旅項目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可由省級統籌調劑,破解項目落地用地難的障礙。
品牌塑造方面,政策對新獲評國家旅游名縣、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示范區等“國字號”的地區和單位給予獎勵,同時支持非遺傳承體驗新空間、非遺集市建設。針對消費升級趨勢,政策重點支持紅色文旅、康養銀發游、研學游等新場景項目,對新引進的高水平演藝、重大文旅消費活動給予獎補。“引客入川”計劃和入境旅游激勵措施的實施,將進一步擴大四川文旅的市場輻射力。
在經營主體培育上,政策對入選全國文旅企業百強的本土企業給予獎勵,支持知名旅游服務平台落戶四川,對重點企事業單位實行“一企一策”精准支持。省級文旅商貿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的設立,將為企業發展注入資本活水。此外,政策還從文藝精品創作、科技賦能文旅、人才引育等方面提出具體支持措施,形成政策閉環。
實施產業精准滴灌
“《若干政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起草組有關負責人解讀時強調,政策並非簡單地“撒胡椒面”,而是通過三大創新實現精准發力。
立足四川文旅資源富集但轉化效率待提升的現狀,《若干政策》鼓勵產品、技術、資本等要素高效流動﹔針對產業鏈條短、消費場景單一等短板,提出“文旅+百業”融合路徑,支持品牌塑造、消費場景打造,強調高品質、個性化發展導向,從供需兩端針對性提出政策,增強四川文旅的核心競爭力和持續吸引力。
在對接市場需求精准服務方面,政策直擊企業用地、融資、人才等共性難題和個性訴求,對症下藥,提出一系列針對性政策,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破除發展障礙,為市場主體提供全鏈條、全周期的支持。
推動政策落地見效
當前,四川政企研多方力量已迅速行動,為政策落地搭建快車道,各界圍繞文旅事業產業發展提出的真知灼見正轉化為推動融合發展的實踐動能。
四川省旅游學會副會長龔宇建議,讓專業運營商、鄉村創客成為文旅融合的主力軍,通過政策、資金傾斜激發其活力,尤其是省級文旅商貿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需加快落地,以政府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破解文旅項目融資貴的難題。
結合《若干政策》中的人才支撐,四川旅游學院校長王川表示,該校正重構人才培養體系,增設“旅游+文化”“旅游+數字技術”等交叉課程,通過實景化教學和企業訂單班,培養能適配文旅融合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金融機構率先發力。興業銀行成都分行重點布局文旅金融賽道,截至6月末,文旅客戶數突破5000戶,與全省近三成4A級以上旅游景區建立合作。該行創設文旅特色支行、打造文旅金融展廳,如今已成為“金融+文旅”融合的示范窗口。下一步,興業銀行成都分行將重點支持紅色文旅、古城古村保護、非遺傳承等領域,為政策落地提供金融支撐。
從政策出台到多方響應,四川文旅融合迎來了“政策賦能、市場發力、資本助力”的黃金期。業內認為,隨著《若干政策》的落地,四川有望加速實現從文旅資源大省到文旅經濟強省的跨越,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彰顯巴蜀魅力的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新路子。(王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