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基卡依村入選聯合國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這是四川省第二個獲此殊榮的村庄。基卡依村的脫穎而出是甘孜州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生動縮影。憑借自然之美、人文之厚、生態之智、產業之進、待客之誠,基卡依村在“錦繡天府﹒安逸四川”新藍圖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生態絕美文化璀璨
從1700米到2500米,在基卡依村錯落的海拔梯度上,大自然以奇幻的筆觸繪就了一方立體多維的自然畫廊,垂直分布的生態宜居宜養帶譜讓每一個高度都擁有瑰麗的風貌。
當下的基卡依村層林盡染,攝影師和游客追光而至。“快看這個角度,美出天際了!”雲端藏寨被染成暖黃色,森林、農田、古碉與天空,搭配成了頗具層次感的斑斕畫卷,讓成都攝影愛好者陳先生激動不已。
基卡依村擁有包括地文、水域景觀等在內的8個主類、25個亞類、73個基本類型的特色文旅資源,是備受游客喜愛的美麗鄉村。頂毪衫歌穿越東女國的千載歲月,古老碉樓在墨爾多山的雪光下傲然矗立。從罕額依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到古碉群,跨越千年的文明演進讓基卡依村成為一座“活態博物館”,璀璨的民俗文化與絕美的自然風光在這裡交相輝映。
基卡依村是嘉絨藏族文化核心區、東女國文化遺存地。這裡擁有藏族碉樓營造技藝、藏族民間釀酒技藝等眾多非遺,屬於四川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其中,丹巴古碉群、罕額依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漢代石棺葬墓群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甘孜州政協副主席、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劉洪介紹,近年來,甘孜持續加強對丹巴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和傳承,通過編制總體保護規劃、修復罕額依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等具體行動,為基卡依村的文物保護、文化傳承和活化利用構筑了堅實根基。截至目前,基卡依村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藏族碉樓營造技藝,丹巴女子成人禮等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項,嘉絨刺繡等州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項。
文旅融合奏響華章
如何讓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底蘊深厚的人文歷史煥發時代活力?基卡依村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一批批富有人文底蘊的民俗節慶被“激活”,一個個特色文旅名片被“擦亮”。
身著盛裝的嘉絨少女頭戴傳統發飾從木門後翩然而出,在裊裊桑煙的伴隨下開啟了“幾薩”成人禮儀式。少女們的舞步和歌聲傳承著古老的文化血脈,熙熙攘攘的游客則讓這份文化傳承激蕩出時代共鳴。
“成人禮是我們打造的非遺互動新場景之一。”丹巴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杜鵑說,“近年來,我們厚植嘉絨文化根基,更好滿足游客對深度文化體驗的需求。”
如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基卡依村以實踐作答:深耕特色康養旅游產品,推進基卡依藏寨民宿集群建設,構建康養業態體系﹔策劃“春賞花、夏納涼、秋選美、冬沐陽”主題活動,打破旺淡季界限,拉動全時段旅游消費。
“白天看雪山、晚上跳鍋庄,還有香豬腿、菌湯火鍋等農家美食,讓人回味無窮。”重慶游客李女士在村裡住了多天,藏裝旅拍、森林研學、農事採摘等多元體驗讓她流連忘返。
近年來,丹巴縣積極推進文旅資源普查與開發利用,高品質打造丹巴美人谷旅游度假區,陸續推出主題文化游、陽光康養游、生態研學游等多條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丹巴梨花節、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等節慶活動。2024年,丹巴縣接待國內外游客400萬余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4.12億元。
鄉村振興圖景繪就
“現在村裡的游客真不少,有的春季來賞梨花、有的夏季來避暑度假,全年都不間斷。”基卡依村雍波林卡民宿負責人澤拉姆算起了發展賬,“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每晚入住游客約50人,幾乎天天滿房。”
生態修復、文物保護、非遺傳承、節慶活動共同為基卡依村發展旅游業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地群眾走上了文旅致富之路,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漸成現實。
當前,甘孜州正加快打造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丹巴縣實施的“老藏房活化計劃”成效顯著,12座老藏房蝶變為時尚村咖、藏繡工坊、文化展館與特色民宿,成為承載文旅新消費活力的高品質農房、高顏值院落。
作為環貢嘎山兩小時旅游圈的重要節點,基卡依村在全州統一規劃下,建成觀景平台、環保廁所、充電樁、多語言旅游標識系統,露營地、無障礙旅游設施等便民服務同步配套。目前,全村已有350個停車位、1200多張民宿床位。
旅游業的長足發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村裡發展。如今的基卡依村,全村90%以上的村民從事旅游業,2024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萬元。“現在我們村的名氣越來越響、人氣越來越旺,旅游業的發展提升了我們的幸福感。”基卡依村“花椒咖啡”品牌主理人斯郎德吉說。
基卡依村正以文旅深度融合助推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向世界展示著雪山藏鄉的時代魅力。(白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