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期,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的《沂蒙山小調》誕生地迎來大批團隊游客。在這裡,游客不僅能夠了解紅色歌曲誕生歷史,還能飽覽蒙山秀美風光,品嘗最地道的沂蒙農家菜。
過去幾年,費縣依托沂蒙黨性教育基地、《沂蒙山小調》誕生地、重走突圍路等紅色資源,設置“尋訪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和“重走突圍路”兩類研學課程,涵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科普教育、國防教育等內容。
地處費縣的天蒙景區投資5000萬元,開發夜游項目,建設山體激光秀、小調水幕電影、望海樓全息投影等旅游新場景,去年8月至12月累計接待夜間游客1.6萬人次,有力帶動周邊吃住行游購娛聯動發展,對蒙山旅游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
入選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以來,臨沂市堅持問題導向,形成“市級統籌、區域協同、業態融創、成果共享”的發展模式,沂蒙精神得到更好傳承,初步達到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紅色旅游火起來、沂蒙鄉親富起來的目標。近年來,臨沂市相繼制定出台國內首部以紅色精神資源保護與傳承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臨沂市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條例》,出台山東省首部促進紅色旅游發展的政府規章《臨沂市紅色旅游促進辦法》,出台山東省首個紅色旅游地方標准《“親情沂蒙”旅游服務規范》。同時,臨沂市堅持錯位發展,按照“戰爭線”“支前線”“政權線”等進行歸類,明確各區域發展方向,比如,蒙陰縣突出孟良崮戰役場景再現,沂南縣側重擁軍支前,費縣做活《沂蒙山小調》文章等,各縣區由低水平競爭轉為互補共贏發展。此外,臨沂市還針對紅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不足、帶動就業增收不強的問題,深化“紅綠融合”,撬動農村“一二三產”,實現多方受益。比如,當地一體化實施鎮村文旅項目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提升,推動景區經營性設施與鎮村公益性設施共建共用。目前,片區內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村、全省精品文旅名鎮、景區化村庄數量均居山東首位。
如今,臨沂市紅色旅游影響力持續擴大,吸引更多村民就業創業,蒙陰蜜桃、孫祖小米等一批當地特色產品走紅,實現了紅色沂蒙山與優質農產品相互賦能、相得益彰。當地還推出“黨支部+合作社+企業+村民”“一村帶九村”“一區帶四員”等措施,涌現出沂南常山庄、沂水桃棵子、蒙陰百花峪等一批紅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典型,實現了企業、村集體、村民共贏的局面。
臨沂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二級巡視員鐘呈春介紹,通過試點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臨沂市有三點體會:一是必須突出主題引領,讓游客在旅游體驗中傳承革命精神﹔二是務必堅持守正創新,增強市場吸引力﹔三是堅持主客共享,讓紅色旅游發展成果惠及老百姓。(徐凌薇)
上一篇: |
下一篇: 黃海之濱的“幸福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