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期,到訪山東曲阜的海內外游客沉浸於尼山聖境的恢宏殿堂,陶醉於蓼河古街的槳聲燈影,漫步在魯源村的曲折鄉徑,感受儒家意蘊,品味儒家文化。
近年來,曲阜圍繞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不斷深化文旅融合,先後建成孔子研究院、尼山聖境、國際研學營地、蓼河古街、魯源村等,啟動了尼山夜游、蓼河夜游、魯源奇妙夜等,旅游承載力大大提升,為游客提供更加多樣的選擇。
場景重構 豐富體驗
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曲阜擁有三孔景區、孔子研究院、尼山聖境、孔子博物館、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豐富的文旅資源。近年來,曲阜積極打造新場景、新業態,激發縣域旅游消費潛力,為游客提供更豐富、多元的旅游體驗。
“太奇妙了,身邊都是古代人、古代的街,還有很多沉浸式演藝場景,像進入了古代場景,體驗感很棒!”來自青島的游客王志平在尼山魯源村游玩時感嘆。
魯源村位於尼山腳下,是孔子年幼時生活的地方。如今,當地以“孔子的世界”為主題,將魯源村打造成集文化體驗、研學旅游、休閑度假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旅項目。
在魯源村,儒家文化在可體驗、可互動的生動形式中動起來、潮起來,突破了傳統景區“觀看式”的局限,以“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的精心布局,將靜態展示的文化轉化為動態傳承的鮮活體驗。特別是那穿越千年、如夢似幻的光影夜游項目,引領游客從“看景”躍升為“入景”,收獲全方位的文化沉浸,真正實現了傳統文化的破圈與出彩。
“沒想到在古城曲阜,有這麼一處好地方,可以和朋友一起聽聽歌、逛逛街,真的很愜意。”在蓼河古街,江蘇游客楊雯雯沉浸在“非凡民謠”街頭演唱會的人群中。蓼河古街是曲阜的重點文旅項目。古街通過花仙子漢服巡游、NPC沉浸式互動、不倒翁表演、“魯國幻城”劇本游等活動,全方位提升游客游玩體驗。
科技賦能 打造看點
夜幕降臨,古城曲阜的夜空被現代科技點亮。孔廟萬仞宮牆上,《大哉孔子》光影秀再現孔子周游列國景象﹔在尼山聖境,數百架無人機在空中拼出《論語》名句﹔蓼河古街,通過水幕秀、3D光影秀、微演藝,推出了行浸式夜游體驗……科技賦能的數字場景,成為曲阜新的文旅看點。
“白天看了世界文化遺產,再看夜晚的曲阜,熱鬧而不喧囂,兼具文化味與煙火氣。科技的力量,讓千年文化更鮮活、更打動人心。”河北游客張平贊嘆道。
“智能識別”破解古文字密碼、“數字工匠”復原歷史痕跡、“AI對話”跨越千年問答……在孔子博物館,從山東菏澤來曲阜研學的中學生們正聚在孔子文化數字融合探索展展廳裡,體驗科技賦能傳統文化的神奇魅力。
今年5月,孔子博物館聯合北京郵電大學創意推出了“彣彩中國”文化科技特展和孔子文化數字融合探索展,吸引了眾多研學團隊。
孔子博物館數據中心主任林琳介紹,“彣彩中國”文化科技特展以孔子文化為內核,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構建起一核五章的敘事空間,深入解碼中華傳統紋樣與色彩之美。孔子文化數字融合探索展以“科技賦能傳統文化”為核心,帶領觀眾領略數字技術為孔子文化注入的生命力。
一項項科技創新應用,讓文旅活動鮮活而生動,也有效延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間。2024年,游客在曲阜平均停留時間由0.9天延長到1.5天,越來越多的游客將曲阜作為深度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地。
全域全時 重塑生態
近年來,曲阜市加速從“旅游過境地”向“深度目的地”蝶變,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重塑縣域旅游生態,描繪出全域旅游新圖景。
“我來的時候做過攻略,上午參觀三孔景區,下午去尼山體驗夜游,明天上午去孔子博物館,晚上去蓼河古街逛逛,如果單單隻看三孔那就虧大了。”在孔廟萬仞宮牆廣場觀看明故城開城儀式的山東煙台游客牛先生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像牛先生一樣,將曲阜作為過夜游的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日游三孔、夜賞尼山、趣玩古街”成為古城新玩法。
“我因為工作原因來過曲阜兩次,這次專程帶著家人深度體驗曲阜的山山水水和風土人情。”50多歲的青島游客楊國強慕名來到曲阜石門山景區游玩。
正在忙著安排鄉村市集的石門山景區負責人孔維正說:“4月份以來,景區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長,曲阜市外游客佔比提升了10多個百分點。”日益增長的客流也為山腳下的餐館、民宿和露營地帶來了人氣和商機。
石門山腳下的梨園村,山色如黛,溪水潺潺。青石板路蜿蜒延伸,白牆灰瓦的民宿錯落有致,非遺工坊內游客們正參與非遺技藝體驗……這座曾因環境臟亂、經濟落後而沉寂的小山村,如今通過老舊房屋改造、專業化運營和新業態引入,蝶變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網紅村”。
“我們不僅要保留鄉土記憶,還要讓老房子‘活’起來,成為吸引流量的文化載體。”梨園村項目負責人朱旭說。如今,這些改造後的空間構成了“耕讀文化”“手作匠心”“山居雅集”三大體驗街區,成為年輕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將持續推進景區煥新,創新文旅業態,豐富市場供給,為游客提供更加多樣的選擇,滿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張令偉 姜會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