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上海
上海
第二屆上海國際雜技教育論壇開幕
發布時間:2011-11-04 15:01 來源:文化傳通網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文化傳通網 2011-11-04

    11月1日,由中國雜技家協會、上海市文聯主辦,上海市雜技家協會、上海市馬戲學校承辦的第二屆上海國際雜技教育論壇在上海開幕。本屆論壇共有來自俄羅斯、法國、澳大利亞、美國、蒙古、中國、中國台灣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17所雜技(馬戲)學校的代表、雜技教育專家學者約60人參會。
  中國是雜技大國,作為改革開放後最先進入國際演出市場的中國藝術,雜技是最早被世界舞台認同的當代中國原創文化產品。近年來,中國雜技作品和藝術家在國際比賽中屢獲大獎。但表面熱鬧的背後,藝術創新不夠、各門類之間發展失衡、商業營銷困難等問題,卻折射出中國雜技的瓶頸。研討會上,與會各界專家就改革雜技“團帶班”的教學體制、發展多元化雜技人才教育機制,以及雜技藝術產業化等問題上進行了討論。
  專家指出,在當今國際藝術交流活躍、觀眾審美多元的情況下,保持雜技的傳統魅力、發揚雜技的現代特色,這都有賴於與過去不同的雜技人才教育方式。河北吳橋雜技藝術學校的齊志義指出,目前中國的雜技教育還是以“父傳子女”、團帶學員班、中等雜技藝術教育為主。人才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單一,還不能與快速發展的雜技市場的需求相適應。雜技教育必須融入現代教育的新理念。他呼吁建立國際雜技藝術院校聯盟,開展一系列教學交流,學術研究,信息溝通,教研結合等活動,拓展國際間的雜技交流與合作。
  來自台灣戲曲學院的羅飛雄介紹了台灣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在雜技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他介紹,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是台灣戲曲教育史上第一所12年一貫制的戲曲人才學府。在雜技人才的培養方面,他們沿襲傳統的培育方法,輔以科學化的教學方式;節目編排則向著本土化、精致化和藝術化的角度加以創作,呈現出台灣多遠文化,創作出新的台灣本土雜技表演風味。
  據悉,第二屆上海國際雜技教育論壇以“雜技人才教育的現代理念及踐行”為主題,圍繞“傳輸—實踐、接受—創造、技術—藝術”三條主線,探討雜技人才教育現代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