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上海
上海
優質品牌和大IP助燃申城文旅消費熱
發布時間:2023-08-15 16:34 來源:文匯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文匯報 2023-08-15

  2023年上半年,上海共舉辦營業性演出22054場,比2019年同期增長13.2%﹔吸引觀眾1199.38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25.1%﹔票房收入8.32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16.5%。記者昨天從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統計數字中發現,上海演出市場強勁復蘇,場次、票房、人數等各項數據均超過疫情之前。

  今年以來上海孕育推出一批優質演藝品牌和大IP(直譯為“知識產權”,引申為所有成名文創如文學、影視、動漫、游戲等作品的統稱),成為原創新作首演首秀的大舞台。多表現形式、多藝術品類、多產品供給、以拉動綜合消費為方向的演藝新業態正在蓬勃興起,探索文商體旅多元融合新賽道。通過技術更新、模式轉換、業態升級,演出市場與在線新經濟、夜間經濟、虛擬現實場景體驗、生活消費等不斷碰撞結合,煥發出新的活力。從消費數據、項目投資、重大節事等多項指標來看,文化旅游成為上海構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的重要領域之一。

  優質品牌大放異彩,消費熱情迅速釋放 

  劇場演出重拾火熱,消費熱情迅速釋放。今年上半年,上海專業劇場演出5335場,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實現票房收入4.44億元,觀眾人數逾230萬人。上海大劇院、上海文化廣場、東方藝術中心、中國大戲院等專業劇場的演出場次已達2022年全年演出的八成,場次和票房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從劇種來看,上半年話劇演出899場,佔比17%,場次佔比最高,音樂劇和音樂會緊隨其後。

  專業劇場持續為觀眾發掘現場舞台的價值,推出一批高質量的品牌之作,其中傳承發展中華文化的新作品引人注目。上海文化廣場推出音樂詩畫《江山競秀》、舞蹈詩劇《隻此青綠》《詩憶東坡》等,薈萃“東方國韻”。上海音樂廳推出沉浸式國風音樂劇場《夢了個夢》,帶來融合戲劇、舞蹈、音樂的沉浸式國風新體驗。

  話劇《椅子》《哈姆雷特》、粵劇《南海十三郎》、音樂劇《南牆計劃》《傳說》等首演首秀的作品,體現上海演出市場的“風向標”地位。繼“東方舞台美學三部曲”之後,上海大劇院推出中國首演的音樂劇《道林格雷的畫像》、音樂劇《劇院魅影》中文版,自主創作出品的舞劇《白蛇》、音樂劇《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文版返場,標志著在原創IP、國際版權合作、獨立出品制作、海內外巡演等領域進入了發展新階段。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認為,演出市場消費熱並非盲目,觀眾的眼光越來越精准,高品質演出受到青睞。“新作品、新IP對票房貢獻很大。”她說,“上海的劇場紛紛開足馬力,上海大劇院下半年的新演出季裡,近七成劇目為首演首秀。”

  豐富多彩的大型節展活動,吸納全國甚至國際優質演藝資源前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打造的“時代交響——全國優秀樂團邀請展演”,多支名團陸續登陸上海,在黃浦江畔帶來經典與新創之聲。靜安現代戲劇谷由名劇展演、全城有戲、壹戲劇大賞、“戲劇巴士”等組成,匯聚23部國內外名團佳作劇目集中展演73場次,匯合國際國內各類優質演藝資源演繹300場次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上海辦理涉外演出申請1505件。4月20日,法國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鬆亮相上海音樂廳,他是三年來第一位登陸滬上舞台的海外知名藝術家。“演出太瘋狂了,遇到那麼棒、那麼熱情的觀眾,感謝大家如此溫暖友好的歡迎。”這位蜚聲國際樂壇的大提琴家興奮地說。隨後,上海文化廣場的法語原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以色列原版話劇《多余的人》《哈姆雷特》等陸續上演,代表著海外演出的正式回歸。

  新業態生機勃勃,大IP吸引觀眾跨城而來 

  在上海演出市場,創新營運模式及項目層出不窮,多樣化、品質化、個性化的新業態生機勃勃。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上海“演藝新空間”演出場次6147場,票房6357.2萬元,吸引觀眾95.1萬人次﹔演唱會和音樂節37場,比2019年同期增長8.2%,票房收入3.08億元,吸引觀眾41.15萬人次﹔旅游演藝共舉辦演出6453場,比2019年同期增長14.8%,票房1576萬元,吸引觀眾832.9萬人次。

  上海首創的100家“演藝新空間”遍地開花,涵蓋全市商場、辦公樓、文創園區、博物館、藝術中心、劇場戶外空間等。僅亞洲大廈、大世界、第一百貨已匯聚41個風格各異、深受年輕觀眾喜愛的演出場所,每月演出近800場,接待觀眾逾10萬人次,月票房超1000萬元,成為行業典型的演藝消費示范區。此外,這三個聚集區還吸引了20多家經紀機構入駐,雲集400多名編劇、導演、演員等工作人員。“創作—演出—營銷”的生態鏈迅速成型,從初期的版權引進發展為自主創作為主,還實現了首部中國原創音樂劇《翻國王棋》的版權海外輸出。

  跨城觀演成為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的主要消費趨勢。近期,上海舉辦了多場知名歌手演唱會,預計全年大型演出場次將比2019年增加50%以上。據票務平台數據顯示,知名歌手演唱會跨城購票觀眾比例均超40%,個別演唱會甚至達到70%。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辰山草地音樂節、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夏季音樂節(MISA)、草莓音樂節等具備鮮明地方特色的品牌,也大幅拉動著文旅融合消費。

  自今年春節起,旅游演藝背靠旺盛的來滬客流一路走高。上海旅游演藝自主創新,走精品化路線。演藝大世界在外灘公園推出“公園裡的莎士比亞”,國家話劇院、上海戲劇學院等名家名團名校上演《哈姆雷特》《仲夏夜之夢》《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名劇,吸引了八方觀眾前來欣賞。

  元宇宙迭代創新,促生文旅市場新爆點 

  “5G+4K+VR”等輔助技術、微演藝等形式實現了從劇場到“雲端”觀演場景的轉換,提供了全新的生產、呈現、價值和消費模式。上海交響樂團舉辦元宇宙音樂會,觀眾通過手機屏幕捕捉懸浮在空中的宇航員和從天空中劃過的流星,自主選背景音樂,下載海報、合影,大幅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上海音樂廳推出“何似在人間——新國樂沉浸藝術特展”,打造融合沉浸式國風交互影像的“新國樂”藝術體驗空間。1933老場坊打造虛實交互的“迷塔城”,深度整合元宇宙底層科技技術、交互終端科技與數字化內容,為百年歷史建筑賦能。

  文化IP加速向數字內容轉化,引爆新的文旅消費增長點。明天廣場的“風起洛陽﹒VR全感劇場”、西岸鳳巢的“三體﹒引力之外”沉浸式科幻體驗、興業太古匯的“消失的法老”沉浸式探索體驗展、日月光商場的“元宇宙懸浮劇場”、萬代南夢宮舉辦“元宇宙民謠之夜”,將3D投影、VR視覺、動態座椅等技術完美融合,元宇宙文娛項目正在成為一線商圈和地標建筑新的標配。

  近日發布的《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2023-2025年)》,為演出行業的雲演播、數字演員、VR直播等新業態演出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方世忠表示,上海將繼續深耕演藝行業,優化營商環境,精心培育演藝的品牌和大IP,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功能優勢,實現上海文旅發展能級的跳變躍升,讓文化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助推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