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由天津博物館和殷墟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王入大邑商——天津博物館藏武丁卜辭探親展”將於2月26日在殷墟博物館開展。在殷墟博物館新館建成開放一周年之際,天津博物館發揮館藏優勢,精選武丁時期王卜辭甲骨36片於殷墟博物館展出。這是這些和武丁王直接相關的甲骨“離鄉”百余年後,首次回到殷墟,其中有3片甲骨還是首次在天津博物館之外的場館展出。
天津博物館所藏甲骨大部分是王懿榮、王襄、陳邦懷等人的舊藏,且多有早期發現的甲骨珍品,以片大字多、字口清晰、內容重要在學界享有盛譽。2017年,包括天津博物館在內的國內11家甲骨收藏單位聯合申遺成功,甲骨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本次展覽分為“王的祭祀”“王的戰爭”“王的臣子”“王的諸婦”“王的農牧”“王的卜佔”“甲骨學史上的天津”和“王子日記”等8個單元,將全方位、多角度展現武丁王統治之下商代政治、軍事、內政、經濟等各方面的情況,為觀眾呈現一個鮮活的武丁時代。此次天博“出差”的重點文物包括商朝武丁時期的五百用卜骨、今王徝土方卜骨、彗乎小多馬羌臣卜骨、翌庚寅帚(婦)好(娩)卜骨、我受黍年卜骨、丁卯王狩敝卜骨等。
安陽被稱為“文字之都”,是甲骨文的故鄉﹔而由於近代特殊的城市地位,天津也得以和甲骨結緣,成為淵源深厚的甲骨重地。主辦方表示,此次天津博物館藏武丁時期王卜辭甲骨回鄉展出,將深化兩地關系,密切雙方在相關領域的合作。觀眾也將能從這一展覽中充分感受到甲骨文的魅力,並對以甲骨文為源頭的漢字文化多一點了解、多一點興趣、多一點熱愛,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26日。
上一篇: |
下一篇: 京津冀春節文旅消費持續火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