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天津
天津
天津:打造文旅供給新體系
發布時間:2025-07-21 09:1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7-21

  2024年底,天津市印發《關於加強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打造文旅供給新體系,實施文旅新場景創建行動。近年來,天津加強文化和旅游業態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加快建設都市型、體驗式、年輕態、人文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成效顯著。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天津市共接待國內游客13483.88萬人次,同比增長3.9%﹔1月至6月,全市國內游客旅游花費1437.61億元,同比增長12.1%﹔游客人均花費1066.17元,同比增長8.0%。

  文化活動融入市民生活 

  7月5日下午,在天津灣公園南側廣場,“橋”見海河﹒邂逅浪漫——“海河之夜”橋邊音樂匯活動以一曲《我和我的祖國》開場,多個經典曲目陸續上演。觀眾可以欣賞演出,還可以到旁邊的非遺市集體驗非遺技藝。

  在圍繞文旅新場景創建行動推出的一系列活動中,“‘橋’見海河﹒邂逅浪漫”是其中之一。今年活動設置了三大板塊,“音樂匯”暢享音樂世界,“舞蹈秀”和“非遺展”則把文化活動融入市民生活。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茁說:“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海河兩岸的市民群眾對天津的熱愛和對文化的需求。我們通過不斷挖掘、激活海河的藝術基因和文化資源,通過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演藝創新“破圈”文旅消費 

  天津被譽為“中國現代話劇的搖籃”,是現代戲劇大師曹禺的故鄉,也是演藝創新的試驗田。民主道上的曹禺故居建於1910年,話劇《雷雨》在此創作。曹禺劇院位於故居東側,除了演出曹禺的話劇外,還會推出沉浸式戲劇,將演出與故居相結合,成為文旅資源活化利用的創新實踐。

  如今到天津,先參觀曹禺故居、再到隔壁曹禺劇院看演出,已成為不少游客的選擇。

  這不是個例。近年來,隨著新興商業業態興起,天津涌現出一大批沉浸式演藝新空間。“五一”期間,園林實景演出《西廂記》在人民公園限時上演﹔在金街地標大銅錢廣場,經典話劇《日出》片段演出已經常態化……花樣翻新的沉浸式演藝,體現了城市旅游與戲劇文化的雙向需求和相互促進。天津正在逐步圍繞人文景區,根據環境氛圍與建筑風格融合不同演藝元素,將城市打造成“沉浸式大舞台”,它們與傳統演出空間相互呼應,正成為文旅“破圈”的重要力量。

  場景升級催生文旅新空間 

  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 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打造新型消費場景,支持在文博場館、景區等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產品、新場景,為文旅企業和地方政府提供了行動指南。

  在天津市寧河區,七裡海生態教育中心打造了七裡海數字博物館。展陳空間採用MR(混合現實)、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技術,戶外MR步道長300米,游客戴上智能設備,虛擬導覽員“小七博士”便會現身。行走過程中,不僅能邂逅東方白鸛、麋鹿等珍稀生物,而且能通過手勢與它們互動。今年“五一”開業以來,已累計接待超1.9萬人次。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陳冰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強優質文旅產品和服務供給,創新創造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場景,深入推進天津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品質的生活需求。(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