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前,平津戰役在東起河北唐山、西至張家口,長達500公裡的戰線上打響,並取得勝利,確立了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局面。如今,在天津市平津戰役紀念館裡,一件件展品承載著關於這場戰役的記憶,一場場宣講向新時代的人們傳遞著共和國光輝的革命歷史。
作為全面展現平津戰役偉大勝利的專題紀念館、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平津戰役紀念館近年來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通過開展研學活動、開設思政課等實踐,積極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習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平津戰役紀念館的參觀人群以家庭為主。家長希望通過參觀紅色場館讓青少年了解黨史知識,鑒往知來、培根鑄魂。”平津戰役紀念館副館長祁雅楠表示,聚焦紅色文化的傳播與弘揚,紀念館整合“平津紅+國防綠”資源,打造了“津彩研學課堂”,推出“紅色尋寶之旅”“快樂制‘皂’籌物資”等難度與時長各異的研學體驗課程,互動性強、參與度高,帶動了青少年傳承紅色精神的積極性。在開展線下研學的同時,平津戰役紀念館還打造了“軍威園知識知多少”、動漫課堂等富有趣味性的線上科普課堂。
對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要在文博場館內開展研學,也要讓紅色教育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依托視頻和圖文資料等館藏資源,平津戰役紀念館創新思政課講述方式,走進天津市多所大、中、小學校開展思政教學活動,構建起“專業講解員+志願者講解員+紅領巾講解員”的宣教矩陣,引導學生在學習和講解中多維度思考,體悟革命精神賦予新時代青少年的內涵。此外,紀念館還將思政課堂搬到了解放天津的紅色地標中,讓革命精神融入真實的歷史場景中。
祁雅楠介紹,平津戰役紀念館常與業內專家交流經驗,面向各地青少年研學團體講授思政課,探索“館校社鑄魂育人”的紅色教育新模式。今年館裡接待了“祖國情 中華行”新疆﹒阿克蘇青少年第7期研學團,來自新疆的孩子們在這裡度過了一段有意義的時光。
在弘揚紅色文化的探索實踐中,平津戰役紀念館還根據參觀者需求不斷優化紅色旅游產品,拓寬紅色文化傳播渠道,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革命歷史、賡續紅色血脈。戴上智能眼鏡瀏覽文物信息,讓救亡圖存的崢嶸歲月以影像形式鮮活呈現﹔進入線上虛擬展廳,72個互動熱點涵蓋了館內精品文物和重要歷史節點﹔在新媒體平台上,圍繞重要節慶、紀念日推出主題展,進一步豐富了紀念館的展覽內容﹔“小小講解員”聘書頒發儀式暨“小小金話筒”秋季學期匯報展演等活動,培育了青少年的愛國情懷﹔圍繞平津戰史、全民國防、珍愛和平、創意文具四大主題,推出百余種兼具收藏與實用價值的文創產品,彰顯紅色文化的時代魅力。
通過數字化建設和紅色旅游產品研發,平津戰役紀念館讓革命文物展覽展示更加生動鮮活,提高了觀眾的參與度和體驗感。據統計,開館至今,平津戰役紀念館共接待國內外觀眾2700多萬人次。未來,該館將在堅守主陣地的基礎上,努力開創“館內外融通,線上下覆蓋,全時段服務”新平台,與300多家單位合作共建教學實踐基地,與地鐵、高鐵、航空、影院共同打造紅色課堂,與中國人民大學、香山革命紀念館、南開大學、河北師范大學、西柏坡紀念館5家單位成立京津冀館校融合“大思政課”建設聯盟,打造“六進”“研學”“科普”“文創”“思政”新品牌,走出一條“共建、共育、共享、共贏”的新路子。(李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