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天津是歷史文化名城,其獨特的津派文化由河海文化、紅色文化、建筑文化、工商文化、民俗文化、休閑文化等交融匯聚而成。當非遺產品變身“潮玩”,當機關單位裡的年輕人用原創節目宣講政策,當外國留學生迷上古籍修復……一場場傳統文化與年輕群體的雙向奔赴正在上演,津派文化在青年群體中煥發蓬勃生機。
青年干部以原創節目宣講
快板說河海春秋,相聲品津門煙火。8月15日,由天津市委市級機關工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市(區)級機關青年干部津派文化講述示范展示活動在天津市檢察院報告廳舉辦,來自市(區)級機關黨員干部代表近300人參加。活動以小品《愛民早點部》開場,歌曲《河西故事》、群口相聲《橋梁爭鋒》、舞蹈《津門“上合”圖》等多個原創節目陸續上演,展示了津派文化海納百川的氣度和民生溫度。“文化是一種傳統、一種精神價值、一種審美表達,也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城市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力量,我深刻感受到津派文化的深厚底蘊。”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講述活動自6月啟動以來,共有110多個市(區)級機關單位報送原創作品160余部,此次從中選取12個兼具思想深度、文化厚度與藝術溫度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彰顯了機關青年干部“知天津、愛天津、扎根天津、建設天津”、立足崗位的責任擔當與實踐故事。
國際青年體驗古籍修復
8月15日,天津圖書館攜手天津外國語大學圖書館共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留學生古籍修復體驗日活動。在天津圖書館古籍修復室裡,來自“阿曼中學生漢語橋團組”的20余名師生和來自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留學生正屏息凝神,跟著修復師學習補、揭、托、裱技藝。阿曼高中生欣怡舉著剛剛修復的彷真書頁興奮地說:“這比魔法還神奇,我非常期待未來能再次來這裡感受中國文化。”
阿曼中學帶隊老師法哈夫說:“中阿兩國都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近年來兩國的人文交流進一步增強。我希望能把古籍修復的經驗帶回阿曼,並且能夠運用於阿曼的課堂教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圖書館館長程幼強說,此次活動向國際新生代展現了守護中華文明的匠心與智慧。
隨著上合組織國家青年和“漢語橋”多國青少年來津開展文化交流,這樣的場景正不斷上演。親身體驗過津派文化的國際青年已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與橋梁。“這樣的活動每年要舉辦數十場,很多留學生回國後成了中國文化的代言人。”程幼強說。
年輕人成為“創新表達者”
在天津市河西區西岸非遺體驗館,天津財經大學學生們的最新創作令人眼前一亮:面塑哪吒戴著藍牙耳機,楊柳青年畫變身微信表情包……這是“西岸津派非遺研學營”的成果展示,活動旨在讓年輕人從體驗者變為“創新表達者”,從“看熱鬧”轉向“學門道”。
河西區文化館副館長劉曉柯說,用非遺方式打開津派文化的系列活動,通過“專家解讀+非遺分享+活態體驗”的模式,讓津派文化以更具親和力、生動鮮活的姿態展現在大眾面前,彰顯文化自信。
傳統文化從不缺年輕粉絲,缺的是夠“颯”的表達方式。津派文化在年輕人的創新表達中實現了“逆生長”。當年輕人不再隻是觀眾,而成為“編劇”“主播”“傳承人”,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便有了最生動的注腳。(劉陽)
上一篇: 天津舉辦周恩來鄧穎超與全民族抗戰展覽 |
下一篇: 優秀傳統文化展演 天津小孩兒“露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