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疆烏魯木齊國際會展中心東側的工地,麗斯卡爾頓酒店群已封頂,內部裝修正緊鑼密鼓地進行,預計2026年旅游旺季到來前可迎來首批游客入住……“十四五”期間,烏魯木齊、喀什、伊寧等地文旅投資項目風生水起,建設如火如荼。
“十四五”期間,文化潤疆工程深入推進,旅游興疆戰略落實有力,新疆已成為文旅項目投資的熱土。與此同時,新疆各地群眾文化活動有序開展,藝術精品劇目層出不窮,公共服務不斷完善,遺產實現系統化保護利用,進一步引領各族群眾同心前行。
重視力度持續加大
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新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和旅游發展。
前不久,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同主辦的“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屆中國新疆民間藝術季在烏魯木齊落幕。從城市社區、農村牧區等地層層遴選出來的30個優秀節目,在烏魯木齊進行了最後的展演。
“兩年來,遴選出的30個優秀節目在各地展演,全方位、生動展示新疆天山南北穩定祥和、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社會局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處長蒲懷民說。
“十四五”期間,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新疆是個好地方”非遺援疆主題展示活動。截至目前,該活動已先後在烏魯木齊、阿克蘇、庫爾勒、和田等地舉辦,有力助推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交往交流交融。
2023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還聯合國家民委共同啟動“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願服務邊疆行計劃。幾年來,來自各省區市的文藝志願者服務隊紛紛走進新疆,推動優質文化和旅游資源在新疆流動。
“十四五”期間,新疆還通過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出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古城保護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修改通過《昌吉回族自治州北庭故城遺址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
文化潤疆精彩紛呈
11月4日,新疆藝術學院始創於2021年的舞蹈節目《陽光下的麥蓋提》獲得第十八屆文華獎,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文化館創排的音樂冬不拉彈唱《青川河》獲得第二十屆群星獎。
“十四五”期間,新疆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程,打造出一批本土精品舞台劇,在全國各地展演。通過舉辦2023年、2025年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引入了國內外多部精品舞台劇。與此同時,新疆群眾文化事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更多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負責人說,新疆推進文物遺產系統化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喀什莫爾寺遺址分別入選2021年度、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疆還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烏什別跌裡烽燧、尉犁孔雀河烽燧等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和尉犁絲綢之路﹒長城文化博物館在“十四五”期間陸續開放。
截至2024年底,新疆建成文化館118個,分館1181個﹔公共圖書館111個,分館1266個﹔登記不可移動文物954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6處,備案各級博物館166家﹔認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40項,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674項﹔認定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33人、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44人。
旅游興疆效果顯著
11月5日,阿克蘇地區天山托木爾景區迎來了2025年至2026年雪季的第一場大雪,位於該景區內的天山托峰滑雪場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力爭盡快開門迎接滑雪愛好者。
“滑雪場自開建以來已相繼投入近5000萬元,今年進一步完善了滑雪場雪具大廳、索道以及造雪設備等。今年這個雪季,我們已准備好。”該滑雪場負責人張彥說。
2024年底,天山托木爾景區晉升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成為新疆第18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21年以來,新疆新增3家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截至2024年底,新疆A級旅游景區達到774家。
天山托峰滑雪場是新疆103家滑雪場之一。2021年以來,烏魯木齊市等地5家滑雪場被認定為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此外,新疆全面深入推進旅游興疆戰略,打造了房車自駕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跨境旅游、露營旅游等相互促進的文旅產品體系,形成“旅游+百業”“百業+旅游”的文旅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2024年,新疆接待游客3.02億人次,相比“十三五”最後一年接待游客1.58億人次,已實現了倍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余潔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25—2030年)》已出台,新疆將以烏魯木齊市為核心樞紐,串聯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三大文化和旅游產業帶,伊犁、喀什地區、阿勒泰地區、吐魯番市四大區域中心,聯動昌吉、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等特色節點,構建形成“一核三帶四心多節點”的新疆文旅產業集群空間格局。力爭到2030年末,實現文化產業收入倍增,年接待游客達到4億人次。(王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