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焦點新聞
焦點新聞
蓄發展之勢 謀創新之能
——代表委員建言非遺保護傳承
發布時間:2020-06-01 13:0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6-01

  每年為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全國各地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就要從5月末開始為參與各類展覽展示活動做足准備。今年,與往日不同,絕大多數的線下展覽展示活動受疫情影響轉移到了線上。盡管如此,從全國主場活動和各地的配合活動的籌備與設計來看,今年無論是活動內容的豐富度還是社會關注的熱度都將不遜以往——各地“非遺購物節”的預熱消息紛至沓來,廣大網友更是期盼著“雲游非遺﹒影像展”1000余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的在線公益性展播……可以說,今年“遺產日”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將是一次重要的線上推廣嘗試、一次非遺線上營銷新模式的積極探索、一次全社會多渠道互動參與的大聯歡。

  其實,“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方式的創新隻是近年來非遺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因時而變、傳承創新”,如今已成為了全國各地非遺保護工作者、傳承人不斷思索、探索和踐行的方向。在剛剛勝利閉幕的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非遺領域的代表委員從自身的調研和實踐經驗出發,為非遺保護傳承積極建言獻策。
  借力新媒體傳播
  為非遺點贊
  5月19日,在淘寶的直播活動中,全國人大代表、貴州水族馬尾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宋水仙趕了一次“時髦”——直播中,她不僅為鏡頭前的觀眾講述了水族馬尾繡的傳承故事,還推介了馬尾繡包等文創產品。宋水仙直言,這是一次大膽嘗試。“民族文化和非遺不能僅僅作為新聞報道短暫出現在大家視野中,新媒體的力量也不容小覷。”宋水仙說,這是自己在《關於加強對水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的新媒體傳播力度》的議案中提出“要加強讓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作為電視節目的主體出現的力度”“重視以短視頻為代表的新媒體平台對民族文化的傳播力度和對非遺傳承人的傾斜幫扶”的原因。
  疫情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入駐“快手”平台,如今已擁有71.5萬粉絲。“受疫情影響,戲曲表演從線下轉到了線上,大家用短視頻、網絡直播取代劇場演出、戲曲茶樓和歌舞廳表演。戲曲人因時而變的嘗試,就是踐行總書記‘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的期許。”李樹建說,“戲曲直播改變了傳統戲曲藝術的傳播、消費、市場營銷、教學傳承模式及觀眾參與模式,為傳統戲曲藝術再次注入互聯網時代的新生機。” 李樹建建議,廣大非遺傳承人,特別是傳統戲曲人要主動擁抱互聯網,應降低廣大戲曲愛好者和網民學習戲曲、親近戲曲的門檻,政府對專業院團舉行惠民演出的經費補貼也應考慮向線上演出傾斜。
  引導教育科研力量
  為扶貧與傳承“撐腰”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彭水苗繡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李紹玉是當地榮玉民族服裝廠的苗家刺繡技術員。她在履職調研中發現,貧困地區非遺扶貧存在一些困難。為此,李紹玉建議,加大對貧困地區非遺扶貧的資金扶持,助推貧困地區擴建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提升工坊工人技能﹔搭建非遺扶貧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平台,擴大銷售展示渠道﹔支持在旅游景區、中心商圈建立非遺扶貧產品展覽體驗店,進一步激發非遺扶貧的潛力。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部門,可組織相關高校,充分利用高校的專業優勢資源,採取高校與貧困地區結對幫扶的形式,開展科學研究,在解決非遺產品工藝難題、改善產品設計、提升整體品質、對接市場需求等方面給予支持與幫助。”李紹玉還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雲南建水紫陶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田靜建議,可由人社部門牽頭,文旅部門、教育部門協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共商在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院校開設非遺專業事宜。“初期先行選取一批職業院校作為試點,逐步普及﹔由職業院校具體負責向省教育廳申報非遺專業,並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吸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擔任外聘教師或實習導師,以解決職業院校師資缺乏問題。”她說,“通過職業院校傳承非遺,首先解決了非遺技藝的常態化和普及化,其次讓當地的年輕人能在職業院校中多一門可選擇的專業。實現既以正規人才培養方式阻斷非遺技藝流失,又為傳承人在畢業生中選拔優秀弟子奠定基礎,探尋非遺社會化傳承和非遺傳承雙重路徑。”
  傳統醫藥
  助力“健康中國”
  在與疫情的戰斗中,中醫藥在治療上的顯著效果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傳統醫藥的傳承與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所長吳煥淦建議,構建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體系,確保傳承的可持續性。“比如通過非遺項目的診療醫案,應用文獻整理、分析挖掘等方法,總結其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典型醫案的共性規律,進行保護與挖掘。此外,中醫標准化的建設也需加碼推進,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完善學會、專家、屬地管理、基地參與的管理運行體系﹔成立中醫藥標准化專家委員會與協調委員會,針對性開展中醫、中藥、針灸標准化的技術咨詢、協調工作。”吳煥淦說。
  疫情期間,作為中醫“治未病”重要養生方式之一的華佗五禽戲“火”了,相關教學視頻受到網友們的廣泛關注。全國人大代表、華佗五禽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靜建議,把華佗五禽戲納入國家群眾性全民健身項目,進行普及和推廣。“無論是在建設健康中國,還是在完善醫療體系和促進全民健身方面,華佗五禽戲都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陳靜說,可成立中國五禽戲推廣機構,面向全國常態化、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有序開展推廣普及活動﹔從國家層面加大五禽戲宣傳力度,引導群眾科學健身,動員更多人群加入到習練華佗五禽戲等養生健身功法中來,讓中國優秀傳統養生文化助推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王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