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1月3日,由故宮博物院主辦,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景德鎮御窯博物院協辦的“九重之下——故宮造辦處舊址考古成果展”開幕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2020年10月以來,為配合“造辦處舊址環境整治工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故宮考古人連續五年對造辦處舊址區域開展科學發掘工作,揭示出元代、明早期、明中晚期、清早期、清中晚期共五個時期的遺存,取得紫禁城考古迄今為止最為豐碩的成果,為了解紫禁城的“前世”,解讀紫禁城的“地下史書”,闡釋紫禁城建筑歷史文化價值,豐富北京建筑史等提供了最新的考古實證。

本次展覽聚焦故宮造辦處舊址考古成果,共展出文物166件(套),包括兩個單元。
第一單元“紫禁城下的大地史書——元明清三疊層”,通過中心展台以及“管窺金元”“永樂肇造”“崇基蕩平”三個板塊講述清宮造辦處所在區域的前世:元大都的吉光片羽、明代營建紫禁城時奠定的萬世不拔之基、明嘉靖時期對紫禁城外西路的改造。逼真的地層堆積和遺跡模型呈現了紫禁城地下的隱秘世界,述說著這座天子之城的過往歲月。睿思巧構、精湛藝技,展示了古代中國的營造巔峰。
第二單元“紫禁城的手工技藝中心——清宮造辦處”,通過“金玉作”“造辦處出土玻璃制品”“清代瓷器”“做鐘處”“匠人日常”等板塊,展現內務府造辦處作為清代紫禁城中御用器物的生產中心以及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鑒歷史舞台的重要地位。史料與遺跡互證、遺物與舊藏比對,造辦處的印記逐漸清晰,造作留痕、匠藝有證,古代中國手工技藝極盛於斯。
今年是故宮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百年來,考古工作始終與故宮博物院事業發展同頻共振,本次展覽是故宮博物院考古工作的階段性成果展示,也是故宮考古一直以來秉持的“考古成果為公眾所共享”理念的一次重要實踐。
展覽將從11月4日起在故宮永壽宮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展期三個月。
| 上一篇: |
| 下一篇: “百堂故宮傳統文化公益課”收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