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直屬單位 >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藝術在傳承創新中為時代增色
發布時間:2019-12-19 09: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12-19
  12月9日,“中國藝術新視界2019”——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作品巡展(北京站)開幕。“中國藝術新視界”展覽自2014年啟動以來,帶領數百位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藝術家策劃了40多場展覽,在全國40多個城市的美術館、博物館巡展。開幕式後舉行的“青年與守正創新——當下青年創作的問題與展望”論壇上,業內人士圍繞“文化自信與藝術共同體”“傳統文化與當代拓展”“現實主義與藝術創新”3個話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文字和語言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漢字以書法、詩歌、篆刻等藝術形式,使高深的知識逐漸轉化為常識,再向意識進化,並形成思維習慣,成為根植於中國人體內的文化基因,一代代傳承下來。”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執行館長冀鵬程說,科技讓文藝創作產生了巨大改變,今天很多作品呈現在紙上、架上,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藝術家還要開辟新的陣地。
  全球化時代,知識獲取越來越便捷,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在形式表達、保持時代敏感度等方面都值得肯定。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認為,每個時代藝術形式的突破創新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需要藝術家處理好文化、情感、形式之間的關系。藝術家一定要對所處的時代環境有清醒的認識,這樣才能在圖像時代做出最有效的選擇和最直接的呈現。
  我國有大量工藝美術作品留存於世,這些作品給當代藝術家很多啟發。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李江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工藝美術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遇,工藝美術作品中蘊含著人文情懷、時代審美,和其他藝術類型相比,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很多產品進入批量化、標准化生產階段,工藝美術所傳遞出的情感以及個性化的東西更值得珍視。”
  李江認為,工藝美術不同於其他藝術門類,對技術或材料的依賴度很高,任何時代工藝美術的發展都不應該忽視對材料、技術的拓展和創新。隻有與時俱進,才能創造出能夠引領時代、引領社會發展的工藝美術作品。
  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秦文婕的作品“謙者禮遇”入選了此次巡展。在作品中,她結合現代電聲技術,使琵琶原始的發音結構發生轉換,設計出了電琵琶。電琵琶既適合在舞台上進行表演,也適合民間愛好者使用。她說:“在尊重傳統美學脈絡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電聲技術,尋找當代設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思考中國當代造物獨立的品質,可以使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技藝在當代得以延展。”
  清代畫家沈蒼的畫借鑒自歐洲銅版畫,他畫的亭台樓閣、中國山水,在構圖上和焦秉貞、郎世寧類似。山西省太原美術館創作研究部評論員雷蓉蓉認為,這可以視為300年前中國畫的創新探索,這種面對西方文化沖擊的態度,對當代的藝術創新很有借鑒意義。
  今天,現實主義藝術作品不僅要描繪出當代人對新生活的真實感受,還要揭示時代精神。那麼,如何在堅守現實主義的前提下進行創新呢?雷蓉蓉認為,傳統技法在當代依然有效,須在形式和觀念上進行創新,轉變圖示和觀念﹔同時,注重精神內涵的深刻挖掘、藝術語言的拓展。
  很多藝術家會在熟悉的大地上找到創作的靈感。中國油畫院青年畫家楊金宇一直以現實主義為創作主軸,內心感悟和鄉間場景密不可分。他這次參加巡展的作品是《黑土地收獲的季節》,從場景到人物都取自他生活過的地方。“改革開放40年來,我的家鄉從物質貧乏逐漸發展到生活富足,每個細微的時代變化都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每一個人的生存狀態,我想用畫筆來表現這種變化以及新時代人們的真實生活。”楊金宇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與會人士普遍認為,藝術家應該把握時代脈搏,牢記使命、履職盡責,書寫文化自信與時代風採,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創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藝術作品,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不斷進步。(黨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