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擊鼓說唱俑“活”了
——國博推出首部原創文物活化舞台劇《盛世歡歌》
發布時間:2023-05-30 16:31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3-05-30
  頭上戴幘,袒胸露腹,著褲赤足,左臂環抱一扁鼓,右手舉槌欲擊……5月27日晚,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秦漢單元的明星文物——擊鼓說唱俑,穿越近兩千年,在國博劇場裡“活”起來。
  當日,國博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共同出品的首部原創文物活化舞台劇《盛世歡歌》在國博劇場精彩上演。中國傳媒大學學生演繹的俳優張口嬉笑、神態詼諧、形態逼真,帶領觀眾穿越到東漢時期,體驗東漢黎民百姓的跌宕人生。
  據了解,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國博於2020年全面啟動實施館藏文物活化工程,《盛世歡歌》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擊鼓說唱俑代表中華文化最早的說唱形式,折射出曲藝和戲曲最初的形態。《盛世歡歌》表現形式多元,在新古典主義色彩中,讓沉睡千年的擊鼓說唱俑在當代舞台上蘇醒,文物在舞台“活起來”“潮起來”“傳下去”。全劇以擊鼓說唱俑為切入點,通過3個單元故事、4個場景、數十年光景,生動再現了俳優的命運起伏,於跌宕境遇和悲歡離合中謳歌卑微卻樂觀的靈魂。
  著力還原的人物服飾以及來自經典古籍中的故事靈感,讓觀眾在觀演過程中沉浸在遙遠的中國故事中。舞台上,時而令人眼花繚亂的市井百戲,時而正襟危坐的朝堂激辯,時而幽默的對白,時而高昂的唱詞,引發台下觀眾掌聲和叫好聲陣陣。傳統的雜耍、說唱、戲曲等表演藝術與現代話劇、歌劇、音樂、舞蹈、相聲等融合,將東漢說唱藝術中的詼諧和蘊含的樂觀精神,通過年輕演員的演繹展現給觀眾,讓靜謐近兩千年的文物活起來。
  現場,許多父母帶著孩子觀看演出,每當演員們做出夸張的面部表情與肢體動作,都會引起小朋友的“咯咯”笑聲。在北京工作的趙女士說:“小孩看得很入迷,以前在博物館裡看到的文物都是靜止的,現在在舞台上看到的‘文物’能唱會跳,小朋友很喜歡,還說改天要去展廳裡看真正的文物,了解它背後的故事。”
  國博館藏文物活化工程領導小組負責人介紹,館校合作、跨界融合開發文物活化舞台劇是創新展覽展示形式、推動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方向。《盛世歡歌》是文物舞台活化的首次嘗試,活態創演的特色在於“融”和“趣”,既有古老與年輕的交融、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也有文博與教育的交融,以及各種藝術手法的交融。同時,抓住了說唱俑最大的本領——有趣喜樂,無論個人經歷如何起伏,他們始終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把快樂帶給觀眾。
  據了解,《盛世歡歌》也是中國傳媒大學服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孵化項目。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主創團隊充分發揮“雙一流”科研和學科力量,將“90後”“Z世代”對文物的熱愛與專業相結合,把藝術創作的觸角伸向兩千年前生活在成都平原錦江之畔的俳優。
  “擊鼓說唱俑是四川陶塑藝術的代表,它笑容生動,好像帶著滿滿的故事跨越千年。它是國博的‘大明星’,可以說是自帶流量,所以我們決定將它作為活化的文物。”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揚介紹,“我們去了解漢朝已有的樂器,回味漢韻漢律,又匯入當代人民喜愛的音樂元素。為復現漢朝民間生活,我們還加入了百戲、蚩尤戲……擊鼓說唱俑背後的中國精神將在活化利用下傳播得越來越遠。”(趙騰澤)